原文
齊使者如①梁②,孫膑以刑徒陰③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④載與之齊。齊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數與齊諸公子⑤馳逐重射⑥。孫子見其馬足⑦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⑧。于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⑨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⑩,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驷⑪彼上驷,取君上驷與彼中驷,取君中驷與彼下驷。”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⑫得王千金。
于是忌進⑬孫子于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注釋齊國的使者來到大梁,孫膑以囚徒的身份暗地裡拜見,遊說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認為孫膑不同凡響,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齊國将軍田忌賞識孫膑并且像上賓一樣對待。
田忌經常與齊國的各位公子賽馬,而且下很大的賭注。孫膑發現他們馬的腳力都差不多,可以分為上、中、下三等。于是孫膑對田忌說:“您隻管下大賭注,我能讓您取勝。”田忌相信并答應了他,與齊威王和各位公子的比賽中下了千金的賭注。等到比賽即将開始,孫膑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用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用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三場比賽結束後,田忌敗了一場但是勝了兩場,最終赢得齊威王的千金賭注。
于是田忌把孫膑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他請教兵法後,就把他當做老師。
文言知識
說“如”:“如”的本義是“遵從,依照”,如“如命”意思是“遵從命令”。
“如”在文言文中還有以下常見釋義。
孫膑與龐涓
孫膑,戰國時期齊國人,是“兵聖”孫武的後代。
龐涓,戰國時期魏國人。
相傳二人同時拜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
孫膑天資聰穎,領悟力強,在兵法上的見解總是超過龐涓。
龐涓十分嫉妒,但是說出來,而是生成了恨并深深地藏在了心底。
學成之後,二人分道揚镳,龐涓回到了魏國,而孫膑留在了齊國。
在魏國,龐涓憑借努力,成為了魏惠王的将軍。但是龐涓總是感到隐隐的不安,因為他知道有一個人比他強太多,日後若是戰場相見,自己必定一敗塗地。
于是龐涓派人将孫膑請到魏國,二人接觸之後,孫膑的才能讓龐涓的内心越發不安起來。緊接着龐涓捏造罪名,剜去了孫膑的膝蓋骨并在臉上刺字。孫膑也因此有了“膑”這個名字。
也許念在同門之情,也許認為這樣足以摧毀一個人,龐涓留下了孫膑的性命。
孫膑的内心是崩潰的,這時他才看清楚了人性。
漸漸地,孫膑冷靜下來,對于一個真正的兵家來說,雙腿并不是最重要的。
利用齊國的使者,孫膑逃到了齊國,寄居于田忌門下。
通過賽馬,孫膑得到了齊威王的重視。
随後在桂陵之戰中,孫膑聲東擊西、圍魏救趙,迫使魏國撤軍,并一舉擒獲龐涓。
戰争結束後,龐涓被釋放,回到魏國。
此時龐涓懊悔不已,為何當初沒有痛下殺手。
複仇的火焰在龐涓心中熊熊燃燒,終于機會來了,戰争再一次打響。
急于雪恥的欲望沖昏了龐涓的頭腦,他顧不得馬陵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直到看到樹上寫着“龐涓死于此樹之下”。
但一切都已太遲,齊軍伏兵萬箭齊發,魏軍大亂。
龐涓自知敗局已定,于是拔出寶劍,自刎前恨恨地說出了六個字:“遂成豎子之名!”
戎馬一生,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龐涓放不下的還是那份名利……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啟發與借鑒
田忌賽馬是曆史上有名的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的事例。
當雙方勢均力敵或者己方處于劣勢時,要善于發現對方的弱點,避其鋒芒然後用自己的長處去攻擊對手的短處。懂得了揚長避短,以弱勝強也是有可能的。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