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發現一個現象: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各方面表現都很好,但到了初中之後,成績下滑,性格暴躁,甚至出現厭學。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孩子初中跟小學這麼大的差異?
如果僅僅歸結在學校、老師和學習壓力身上,往往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為這些狀況跟家庭教育也有着緊密的關系。
新學期剛剛開始,如果你家孩子也是初一新生,這篇文章請家長們好好閱讀思考。
初中與小學大不同
1、學習内容大幅增加
小學六年雖然占據了基礎教育階段的一半時間,但知識的總量僅占到30%,小學的學習是内容少,節奏慢。而到了初中,增加了将近三倍的學習内容,而每科的學習時間卻減少了,學習節奏明顯加快。尤其是一些新學科的加入,很多孩子摸不着門道,适應得很慢。
2、學習方式的轉變
小學時,老師和家長很多屬于全程陪同,孩子得到了足夠的關注和幫助。但到了初中,老師不會像小學那樣反複地教,來回地學,而是更加注重初中生的自學能力。
而家長也很難幫助孩子學習複雜的初中課程,家長自己那點初中知識估計早還給老師了,就算家長能幫忙,也會發現:初中學生如果還需要家長一直輔導的話,很難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學習成績往往并不好。
此外,小學的知識是形象的,零碎的,感性的,直觀的,而初中的知識則更加完整,學習的思維方式也會發生改變。這些都對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周邊的同學朋友産生變化
本來進入一個新的學校、新的班級和環境就是陌生的,而初中還要遭遇青春期,孩子們的身體、心理、思想和交友等等,各方面都在發生變化。有一些在小學裡很吃香的孩子,到了初中反而交不到朋友。
4、父母的期待值和壓力發生變化
小學總體來說還算是輕松愉快地學習?但到了初中,因為要面臨中考,很多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期待提高了,給孩子的壓力也增加了。這也常常造成父母跟孩子之間的矛盾。
總之一句話,到了初中,父母和孩子都不能拿小學時的那一套方法來繼續應對了。
如何幫助初一學生适應和調整
1、父母要重視孩子各方面的改變
從初一開始,孩子漸漸向成人行進,父母不僅要關注孩子的營養、身高、身體發育這些問題,還要關注到心理和思想上的變化。
比如,可以講解一些青春期的知識,提前聊一聊交友、情感這些話題,給孩子做一些引導和鋪墊。
2、改變跟孩子的溝通方式
初一的孩子逐漸變得自尊、自信、自強與自立,在行為上逐步自覺起來,自主意識也開始慢慢發展。
但這個時候就會有一個矛盾:孩子想獨立,但缺乏獨立的能力;他們想成為大人,但父母社會還是把他們看成孩子。
孩子在矛盾中會産生一些反抗的情緒,但又不願意吐露自己的心聲,于是家長跟孩子的距離會越來越大。
這個時候,需要家長運用科學的溝通教育方式,減少孩子的消極情緒,幫助他們解決現實中的各種困難。
3、父母要調整期望值
為了應對中考,很多父母會不知不覺地提高對孩子成績上的期望。甚至我看到不少父母為了陪讀,放棄事業,一心撲在孩子身上。
但這些卻會增加孩子的壓力,讓孩子沒有獨立的環境和能力,甚至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的高期望值還讓不少孩子産生了厭學現象,因為孩子也不想面對失敗,壓力大了,就會逃避。
4、父母要幫助孩子掌握學習方法
初中的學量大大增加,如果沒有正确的學習方法,常常是徒勞無功的。但孩子面對一些新的學科,新的知識時,不見得能夠一下子掌握訣竅。
這時候,咱們父母就要輔助孩子掌握學科學習方法,幫助孩子體會到好方法好成績帶來的甜頭。孩子慢慢就會對學習産生興趣,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會提高。
如果您不知道怎麼幫助初中生更好地調整,提升學習成績,推薦給您于敏老師的這本《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這本書已經幫助上萬家庭獲得成效。
初一,懂得管理時間,并制定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規劃;初二,總結學習經驗,防止成績下滑,為中考做好準備;初三,多跟孩子溝通,減輕中考壓力。
于敏老師編著的《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列舉了大量真實案例,從孩子和家長,多角度,對初中孩子進行了觀察和了解,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給出了實用又詳細的講解。
根據初中三年的,各年級、對各科的學習技巧、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家長如何關愛孩子進行了詳細的梳理,讓家長能精準了解,初中孩子的特點,更好的跟孩子溝通。
于敏老師把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彙集在這本書中,她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初中生,讓父母了解、看見自己的孩子,從家庭教育的根源,為自家娃順利度過初中,沖擊中考添助力。
現在這本書參加活動,一杯奶茶錢就可以帶回家,初中生家長們點擊下方鍊接即可入手!#淩晨爸媽童書會#
初中一年級是孩子全面适應初中生活學習環境的關鍵期,是為整個初中乃至高中打好基礎的階段,希望咱們父母能夠掌握正确的方法,幫助孩子更好更快地适應和調整。
我是豆媽,一位心理咨詢師二胎媽媽,專注家庭與育兒。關注我!育兒不焦慮,家庭更幸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