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自主的今天,雖然除掉了封建的約束,但有些過程還是有的,尤其是在一些農村,還流傳着一些傳統習俗,流傳的習俗根據地區的不同,也有所區别。
妹妹結婚,未婚姐姐被要求要到“屋頂”躲避家裡和親屬結婚,尤其是自己的親兄弟姐妹結婚時,親屬們自然是十分欣喜的,也會一直幫忙忙裡忙外,親眼見證這一幸福的時刻。
不過最近廣西的一家,妹妹出嫁,親姐姐卻因為習俗被攆去屋頂回避,刷新了人們對婚禮習俗的認知。
1月19日是韋女士妹妹的婚禮,本來自己作為親姐姐要送妹妹出門的,但根據自己家當地的風俗,如果是哥哥未娶,或者是姐姐未嫁,而下面的弟弟妹妹先結婚的話,那麼就不能看到新人出門,要回避起來。
當天家裡實在是太忙,來的親朋好友也比較多,自己實在沒地方回避,于是父母便讓自己去屋頂,暫時待一會兒,等妹妹出門後再下來。
韋女士一個人冷清清地站在屋頂,而下面則是妹妹結婚的熱鬧場面,一對比估計内心也是蠻悲涼的吧。
不過韋女士對此還是看得很開,當天也有很多親戚問自己什麼時候結婚,父母也是經常催,不過韋女士覺得自己對于另一半,肯定是要有想要結婚的感覺,不是相親覺得差不多就可以了。
為何會有“妹妹出嫁不讓未婚姐姐送親”的說法?
新人結婚時,不同于伴娘和伴郎,可以找未婚的青年男女,送親的人,大部分地方的習俗,都是新人親屬禮,結完婚生過孩子的人去送的,尤其是在一些對規矩很講究的地方,就像上文中韋女士家當地廣西,甚至還會要求是兒女雙全的人,才可以去送新人出門。
在過去,兒女雙全的人,俗語又被稱為“全乎人”,意思是這個人所生的孩子不缺男孩,不缺女孩,很全面。
那麼反過來,那些還未結婚的人,自然是就是“孤寡人”了,畢竟結婚時大家都想着有好的寓意,從“全乎人”和“孤寡人”來看,自然是希望找已經結婚的人來送親更是一種祝福。
結婚時的習俗根據地區的差别,大緻上相同,其實很多細節都不太一樣,不過像上述這類習俗小島還是第一次聽說過。不過确實一些地區有“姑不送,姨不送,姐送妹子,窮一輩子”的說法,如果對此忌諱的話,那麼姐姐在妹妹出門的時候,自然是要回避的。
結婚不一定非要按照長輩的“習俗”來,尤其是面對不合理的要求時
結婚對于年輕人來說,是熱鬧的場所,而對于家裡的長輩來說,娶親就不隻是熱鬧那麼簡單,各種禮節和風俗都要一樣不落。
二者出發角度不同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一些決定影響到新人的感情,甚至是影響到雙方親屬的情誼時,那麼長輩們有時過度堅持一些習俗就得不償失了。
就像有的新人結婚時,在接親的過程中設置各種關卡,甚至還拉橫幅給新郎“下馬威”,甚至對新郎提出的各種無理的要求,簡單的一些還好,如果是那些擺明了就讓人尴尬,甚至根本做不到的事情,那不就是給結婚“添堵”嗎?
新郎和家裡人會以為這是讓自己難堪,心裡不愉快,甚至還會當場發飙,而新娘看到家裡親戚長輩和新郎發生矛盾時,也難免會認為這是對方不尊重自己家人,如此一來,好好的婚禮就被弄散了。最後即使婚禮如約進行,也難免會讓新人心裡留下芥蒂,日後有矛盾時也會想起這些不愉快,加深矛盾,感情破裂。
所以說,在子女結婚的問題上,按照習俗來辦自然重要,但習俗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孩子們的婚禮,就由他們自己做主,如果在結婚當天鬧下不愉快,無疑是在為以後的矛盾埋下隐患。
小島想說:
其實不隻是婚禮,長輩們在子女的其他問題上,也不要過分幹預,比如最常見的大學專業選擇和工作選擇,父母一旦幹涉,工作範圍估計隻剩下“鐵飯碗”了,雖然說出去好聽。
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個性思維,子女們都有自己的夢想,他們更想自己動手去填充未來的色彩。所以說誰的人生誰做主,有時候面對一些不合理的習俗時,就要明确擺出拒絕的态度。
今日話題:你還聽說過哪些關于結婚時的“禁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