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民間傳統習俗很多,很多的習俗都具備着鮮明的色彩,各地方同一個日子,都會有不同的過法,比如在12月21号時,就到了冬至的節日,在這個節日中會有很濃重的民俗風采。
因為在冬至這天,有一個說法叫“冬至大如年”,也就是說冬至這天是特别的濃重的,而在冬至中,還有着很多傳統的習俗文化,比如在民間,冬至就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祭祖節日,到了這天人們會紛紛的祭祀自己的祖先 。
除了祭祀祖先之外,還有着很多的習俗,比如有的地方在冬至這天會吃湯圓,釀米酒等這些習俗,不過冬至的到來,因為所處地域的不同,各個地方在過冬至上又有所差别,比如南方就有冬至祭祖,而北方則是吃餃子。
特别是吃餃子,這個習慣被人們廣為流傳,已經被冬至打上了标簽,而被視為“四時八節之一”的冬至,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在冬至的時候,為何要吃餃子呢?其中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嗎?帶着這些問題,下面我們一起看下具體的緣由。
冬至的由來在這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冬至是怎麼由來的了,最早見于周代,在那時候冬至的到來,周朝會在這天來祭祖、祭鬼神等活動,在《周禮·春官》上曾有出現過冬至的痕迹,如:
“以冬至日,緻志天人神鬼”
可見在當時,冬至就已有了來源,并且這個習俗,在後來的朝代中被人們延續下來。
不過當時雖然延續下來了,但卻沒有被作為通行的節日,也就是隻有個别的人才會在這天行事,而被作為通行的節日,還是從漢代的時候開始的,在漢代時期,官員在冬至這天要就行隆重的“賀冬”。
并且在那段時間中,官府還會舉行“放假”,放到如今來說就是放假不用上班了,這個從《後漢書》的記載中表示過:
“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也就是說,在這天不管官員和皇上都不會“上班”,而是都放假來享受節氣的喜慶,有事也是在以後再說。
雖然開始是在漢代的時候,但冬至盛行起來,還是從宋朝開始的,并且宋朝開始流行之後,冬至這個節日才會一直延續至今。冬至的各種風俗也令人目不暇接,而且在我們國家,基本什麼事都會有一個故事,最讓人好奇的是冬至吃餃子是怎麼來的呢?
為何冬至要吃餃子?至于冬至為何要吃餃子,其實有着相關的原因的,這些原因有關于紀念名人的,也有關于身體健康的,究其原因的話,有以下的2個。
①紀念張仲景醫聖,在古代的時候,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被稱為經典,并且張仲景的名言中曾說到:
“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
也正是因此,在關于冬至吃餃子的故事中,是以為張仲景辭官回鄉後看到鄉鄰們在冬至之時,餓得面黃肌瘦加上耳朵被凍爛,因此張仲景在這天準備了很多的藥物和肉放在鍋中煮好,撈出來把這些肉用面包成耳朵的模樣,在分給人們吃,而這個也被稱為餃子,人們吃了它的餃子後,身體暖和還治好了耳朵,因此人們紀念張仲景,才會在這天吃餃子,而現在也有一句話流傳下來,叫“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②預示着團團圓圓,在冬至吃餃子的時候,還有着一個其他的寓意,那就是說吃餃子代表着團圓,因為到了冬至這天,全家人都會忙碌起來,會準備各種不一樣的餃子皮,然後再準備很多的餃子餡。
在準備妥當之後,就會開始來完成餃子的制作,比如家人們紛紛地包着餃子 ,包好餃子之後就會開始煮餃子,在餃子煮熟後,一家人就歡快地吃着餃子,所以在冬至這天吃餃子,也可以說是代表着一家人團團圓圓和美滿的象征。
不過餃子的話,在北方吃的最多,南方雖然也有,但是比較少的,在南方中吃的多的是湯圓,隻有湯圓代表的也是團圓圓滿的意思。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關内容,對于這個問題,大家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