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是中國人刻進骨子裡的溫柔
孔子曾曰:不學禮,無以立
中國是一個擁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曆史的泱泱大國,同時也是有着禮儀之邦之稱的國家。從古至今,中國人就非常注重禮儀,在待人接物這一方面,有着獨有的一番門道。
就拿這俗語說,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也是在說中國的禮數和教養。
“三搖頭”和"大步走"都是在說,人在行走和坐卧之間要有規矩,不可形骸放浪,随心所欲。
謙謙君子,溫其如玉。
教養和禮數是一個人行走人世的基本。
01
教養,是不動神色的溫柔
在成都的某趟地鐵上發生了一幕非常溫馨情景。恰巧也被坐地鐵的人拍下來了,如果沒有被人拍下來或許這溫柔的一幕就會被銷聲匿迹在漫漫人海中無人知曉。
一個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睡着了。
坐在他旁邊一個年輕的男子一隻手玩着手機,一隻手拉着殘疾人晃動的輪椅,然後又把腳卡在了下面的輪子上,固定輪椅。
這個年輕人幫殘疾人固定輪椅用了将近半個小時的時間,直到殘疾人從輪椅上醒來,到了站,準備下車,年輕人才把手給松開。
或許你會認為年輕人和殘疾人是一起的,其實并不是,因為老人下車了,而年輕人還未下車。
一個人的教養,從來不是大張旗鼓的說出來的,而是融入血脈中的如沐春風。
有教養的人,會自帶治愈性的屬性,去溫暖别人。
一個人的教養,是融入血脈的,無需提醒,一切都是從心而做。
02
教養,是無關身份的美好
我們常說:男孩子要窮養,女孩子要富養。
但是我聽到最好聽的一句話就是,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都不如教養。
一個人的教養是不論貧窮富貴和貴賤的,再卑微的人,因為細節裡流出的教養,也足以讓人為之動容。
在貴州的某一天,下了一場暴雨後,一對夫妻從山上走到了鎮上,來到了一家商店門口。
這對夫妻看見商店的地闆幹淨無比,而自己因為剛從山上下來,鞋子早已滿是泥土。
或許你會認為就這樣直接進去的,其實并不是。
丈夫脫掉滿是泥土的鞋子,光着腳走進了商店裡買東西,讓妻子則在門口等待他買東西,随後妻子也拖鞋進去了。
在細微處體諒他人,這對夫妻就用這脫鞋的小小暖心的動作,诠釋了何為教養。
教養是沒有邊界的,它是屬于任何階級都能做到的事情,同時也是屬于任何階層的品格勳章。
教養,就像一個人的無聲名片,日積月累不斷的為自己錦上添花。
03
教養,是推己及人的友善
有本書中曾寫道:和有教養的人相處如沐春風,和一個沒教養的人相處猶如魚刺在喉。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不在于他是否有很高的知識文化,而是在于他是否有能讓人舒服的魅力。
曾經有一新聞報道過,在從甯波飛往某地的一個航班上。
有一位媽媽帶着一歲半的孩子坐飛機,在飛機還沒有起飛的時候,這位媽媽就給周圍的旅客都發了一份小禮物,并附帶上一張小卡片:“我是來自甯波的小朋友,我的媽媽當心我哭鬧吵到你們,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
這位媽媽的這樣一舉動,無疑的讓周圍的旅客會心一笑。
其實看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就要看他有沒有為别人着想的想法。
當一個人懂得推己及人的的時候,他就已經獲得了最高級别的教養。
生活是由無數個小細節構成的,而教養也藏在這些無數的小細節裡。
教養體現于細節,而細節展現了素質,所以說,細節決定了成功還是失敗。
願以後的你,能夠在細微之處體諒他人。
寬以待人,和以養人。
要相信,你溫柔對待世界,這個世界同樣也會回以你溫柔。
作者 | 一誠善語
簡介 | 表裡如一,誠心誠意
圖片 |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