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教材,的确是個問題。)
漢字歌是專為少兒編寫的識字啟蒙歌,顯著特點是:聆聽跟讀,成組識字,同步啟蒙,愉快輕松。下面具體解讀《漢字歌》後語,回答為什麼要這樣編寫,其中都有那些特點。
大家知道,在《漢字歌》第一講已經提到,漢字歌的整個篇章結構式按照論文格式,或者說式按照一本書的格式來編寫的,因此,在文章的末尾寫上後語,那是必然的了。
如果按照論文要求的标準方式來寫後語的話,必然要包含對文章整體内容的歸納性描述,這樣的後語顯然不符合兒歌的特點,更何況最多也隻能有四句話的内容,就是在引言部分,也僅僅是四句話。所以,《漢字歌》的後語,既要小結全文,更要留下啟示或希望,篇幅還不能長。基于這三個關鍵點,所以,後語就寫成了如下這個樣子:
一歌越千年,
少兒啟蒙前,
從小愛學習,
未來超前賢。
晃眼一看,如此後語,很普通的啊,仔細品來,其實不然,因為,“一歌越千年”開句就不簡單。首先,漢字起源于炎黃二帝開創農耕文明那個時候,之後,一共發生過三次文字上的具有曆史意義的進步與革命。
其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治國理政的其中一項重大内容就是“書同文”,也就是從此以後,全國使用統一的規範的文字。
其二,拼音。現在使用的拼音,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頒布《漢語拼音方案》。
其三,簡化字。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公布并成功得到貫徹實施的簡體字方案和字表,是195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并最終制定出了一個《簡化字總表》。現在我們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發布的《簡化字總表》(簡稱《總表》),《總表》曾經頒布過兩次,一次是1964年頒布的,一次是1986年。
由國家正式頒布的拼音方案與簡化字方案,頒布時間上雖然有兩年的間隔,但是,拼音的研發曆程在距今兩千年前的古代就開始了,其中有多種注音方法,比如直音、讀若、反切法等。
但是,流傳幾千年的漢字,閃耀燦爛文化光芒的漢字,在識字教學上,至今依然是采用的是單子教學方式,繁瑣而耗時較長。因此,“聆聽跟讀滾瓜爛熟,成組識字愉快輕松”的漢字教學方案,則是漢字的一次新的革命,一次曆史性的文化進步。可見,“先聽聆聽,後跟讀,再識别”的,幫助幼童成組識字的《漢字歌》,一歌越千年,毫不誇張,而且歸納得非常得體。
《漢字歌》教導識字是根本目的,但問題的關鍵在于,是針對正式上學之前的幼童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案,識字的同時,歌詞一并包含了啟蒙的功效,特别是第1至第22節,其實就是廣泛知識面的“啟蒙歌”。因此,“少兒啟蒙前”,一語概之。
通過這首有滋有味的《漢字歌》,少兒識字很快,識字很多,心情愉快,思想開闊。随之而來,他們對學習知識與文化的信心和興趣,陡然高漲,進而非常有益于他們的成長。所以,“從小愛學習”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有如此受過廣泛知識面啟蒙并熱愛學習的新一代,人才輩出并“超越前賢”,不僅是必然的事情,而且将一定是層出不窮的事情,甚至是将來的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
進一步地,我們不難發現,後語與引言具有前後對應的特點,是意境上的對應,請看:
日月星,亮晶晶。一歌越千年。
天地人,精氣神。少兒啟蒙前。
太陽圓,月兒彎。從小愛學習。
天無先,地無邊。未來超前賢。
“未來超前賢”,那不僅僅是具有啟發意義并動力百倍的希望與鼓勵,更是播撒下的思想種子……
《漢字歌》聆聽跟讀,成組識字,同步啟蒙,愉快輕松,就這麼簡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