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warframe星際戰甲twitch限定

warframe星際戰甲twitch限定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04:25:45

warframe星際戰甲twitch限定?不知為何,最近在社交網絡上頻頻發現到熟悉的warframe的字眼,奇怪于此,特意查閱了一下才發現了緣由:曾今推出的國服又在wegame平台複活了,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warframe星際戰甲twitch限定?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warframe星際戰甲twitch限定(warframe星際戰甲我已出倉)1

warframe星際戰甲twitch限定

不知為何,最近在社交網絡上頻頻發現到熟悉的warframe的字眼,奇怪于此,特意查閱了一下才發現了緣由:曾今推出的國服又在wegame平台複活了。

至于為何是“複活”而不是登陸,是因為其實早在2015年CY(暢遊)就代理了warframe,中譯《星際戰甲》,但不想在國服,這遊戲不僅沒有保持在steam的火熱,反而一直沒什麼起色,最後甚至幹脆不更新了。時至今日,财大氣粗的騰訊大手一揮,直接斥資将代理權拿了過來,國服才在wegame上重新複蘇。

官方的圖哦

本着宣傳全靠玩家的原則,作為一隻鹹魚倉鼠,趁此機會便也和大家聊聊這款“休閑”遊戲,順勢也可以讓新玩家更好的決定是否要入坑。

倉鼠和戰甲

聊遊戲内容之前,先給一部分朋友解個惑,為何warframe的玩家都會自稱是倉鼠?看這遊戲的畫風和萌萌哒的倉鼠也搭不上關系吧。其實倉鼠一詞的出現已經十分久遠,那時的遊戲主線劇情中還隐藏着許多謎團,也并未有指揮官系統,所以謎團的其中之一就是warframe裡面到底是什麼?我們都知道warframe是指平時操作時看到的戰甲,但在戰甲之下,我們真正在操作的又是什麼呢。

直到某天,遊戲的服務器突然崩壞,在衆玩家都面面相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時候,DE官方(遊戲開發商)發布了一條消息:“很抱歉,我們的倉鼠挂了”。玩家們在驚訝于服務器和倉鼠有什麼關系後,紛紛調侃道:難道你們的服務器是用倉鼠籠發電的嗎?

大概員工手機都是這樣充電的

此事本應告一段落,但之後也不知道哪個家夥靈光一閃,逐漸理解了一切,原來戰甲下面也是倉鼠!而且玩家的習性和倉鼠又是如此之像,整天刷刷刷的囤資源,恨不得将整個宇宙都搬空,這不就是倉鼠的生活嗎?

于是這個沒有任何官方考究的說法便迅速被廣大玩家所認可,玩家們也開始自稱倉鼠。等之後更新出了指揮官,玩家們真正知道戰甲下是什麼的時候,倉鼠一詞也已經深入人心,地位不可動搖了。

PS:其實當初服務器宕機的真實原因好像是因為某位員工将咖啡翻倒了(笑)。

萌新與大佬

說回遊戲,和往常習慣先揚後抑不同的是,關于warframe我想先說說他的最大勸退點:新手指引太太太薄弱。雖然在别的遊戲中也時常會出現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幹什麼的哲學三連,但在這裡,你的疑惑可以編成一本藍貓淘氣三千問:

我是誰,我在哪兒,敵人在哪兒,誰在打我,這個任務又要我幹嘛,雞翅膀是什麼,ARCHWING是什麼,mod又是啥?為什麼這人這麼花裡胡哨,為什麼我像個土鼈,為什麼這裡我好像來過,大佬人呢?怎麼就任務完成可以撤離了,怎麼網絡連接無響應?

萌新這種生物,作為遊戲的新鮮血液,制作商本應化身老媽子一般好好呵護,但在warframe裡,DE就像是一位不會帶孩子的頑父,将遊戲内容統統一股腦的砸在你臉上,再給你一條極不顯眼的任務鍊,告訴你愛玩啥玩啥去,然後就拍拍屁股走人了。相信每一隻剛進入遊戲的倉鼠都有過上述的懵逼情況,玩家們對此也是十分無奈,隻好紛紛抱團取暖。

好在抱團氛圍足夠良好,新手指引的任務硬生生靠玩家自己解決了,以我個人而言,在萌新時期,遊戲裡外遇到的大佬都幫了我許多忙,平時做任務時,隻要虛心請教,他們都會很耐心的教你,在遊戲内的公共頻道,還經常能看到有人自願帶新人去刷圖,甚至如果有遇到大方的玩家,聊開了還會送你全套的戰甲和武器,我也被人贈送過号稱萌新之友的犀牛P(Rhino Prime)。

維基百科也能夠解決很多問題

除了遊戲内,貼吧也是一處抱團取暖的好地方,關于遊戲的科普和攻略都十分詳細,其中最讓我受益的無疑是單純的提問帖,遇到一些自己難以解決的疑難雜症,都可以去提問帖發問,随後則會有熱心的大佬幫你解答。除此之外,還可以在貼吧的氏族招募中選擇自己心儀的氏族加入,類似公會的機制,如果和我一樣加入了一個友好的氏族,或許你就可以體驗到當團寵的感覺了。

推薦新手盡快加入一個合适的氏族

這種良好的氛圍使我在渡過新手期後,也養成了類似的習慣,幫人解答下困惑,帶人過一些難圖,或者送些實用裝備之類的。當然,遊戲裡“壞東西”自然也是有的,也遇到過嫌棄你不會玩,戰甲不夠強力的隊友,或者是會用虛高的價格暗戳戳坑你的奸商,好在數量極少,在此希望大家入坑後都能遇到善良的大佬。

美術和玩法

聊完缺點,自然也要說說優點(?),作為一款在steam的免費遊戲中常年保持遊玩榜和銷量榜前五的遊戲,warframe自然有着他獨到的吸引點,刷子遊戲十分常見,怎麼讓一款普通的刷子遊戲保持如此的活躍度?

一、獨特的美術風格

關于遊戲的美術,由于不是十分大衆,顯得有些獨特,倉鼠們經常稱之為“DE審美”,玩久後還會被“DE同化”,但一旦對上了電波,絕對會沉迷其中。在我第一次看到warframe時,并不知曉他是一個刷刷刷的遊戲,不過正是宣傳圖中那些戰甲異樣的帥氣感才讓我毅然決然的按下了下載按鈕,進入遊戲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DE官方顯然也十分支持玩家在遊戲中“打扮”自己,除了基礎的配色,還有披飾,護甲,紋章,皮膚等等一系列可以自定義的外觀,在鹹魚後我也是理所當然的加入了“星際暖暖”的一員。

二、肝與回報成正比

或許已經有人聽說過這類說法:“别的遊戲要你錢,而這個遊戲是要你的命啊”。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遊戲能肝的東西太~~~多了,僅僅戰甲部分,除了刷幾十個戰甲本身,衍生的mod,極化,槽位等刷的内容就數不勝數,并且随着遊戲版本的更新,能刷的内容也在一次次增多,目前已經到了一個十分龐大且可怕的地步,在這我自然不詳細展開了,不然恐怕文章的大半篇幅都會被占據。

整個宇宙都是刷的戰場

面對如此巨大的收集要素,怎麼避免玩家産生疲勞感?回想我的遊戲經曆,我得出的結論是:讓玩家花費的時間物有所值。作為一款刷子遊戲,在這裡你可以靠肝獲得遊戲中99%的内容,甚至可以靠肝出材料再去販賣,以獲取類似點券的充值貨币——白金,曾經遇到過分文未沖卻積攢白金上千的玩家,自愧不如。

并且官方并不會一味的讓你肝同一種東西,除了一開始僅有的戰甲和武器,之後陸續更新了更多的派系,更多的地圖,更多的新玩法,雖然變相增加了肝的量度,但同時也讓玩家保持了對遊戲的新鮮度,而不是在一味的做搬磚勞動。

有空一起釣魚咯

另一方面,玩家肝出後的成果十分的保值,例如在戰甲方面,官方最大程度的保證了每套戰甲的可用性,所以即便是經過版本更叠,長時間棄坑後回歸,也不會出現曾經幸苦畢業的戰甲已經被時代徹底淘汰的說法,可以保證玩家能很快的跟上新版本的内容,遊戲中最關鍵的強化道具——mod,更是可以從掉落開始一直用到遊戲關服。

國服與國際服

關于遊戲的版本問題,國服在經曆16個月的沉寂後,登陸wegame時一口氣跨越了四個版本,雖然仍沒有和國際服達成一緻,但也是相當于擺脫了“懷舊服”的頭銜,大量的新内容相信已經足以支撐到下一次版本更新。

不過玩家間對于兩服争議最大的并不是版本内容,而是遊戲内的交易系統,在國際服,玩家之間可以通過互相交易獲得白金,以此去購買一些不能靠肝獲得的内容,例如戰甲和武器的槽位,強化用的一些道具,還有商城的各樣飾品等,但代理的國服并沒有開放交易系統。

此間差别對于玩家來說,個人看法是弊大于利,國服在關閉交易系統的情況下,雖然徹底防止了黑金的流動,遊戲中通過任何RMT(Real Money Trade,真實貨币交易,包括但不限于某寶)方式買白金,屬于黑金,100%封号,但沒有了交易系統,例如槽位等必需品,玩家隻能通過充值手段來獲得,另外在囤有額外資源的情況下,若沒有交易系統,這些資源隻能放在倉庫中“腐爛”。

國際服中交易頻道的消息永遠是最多的

并且在黑金的問題上,DE的管理做的十分出色,雖然不是徹底根絕,但在大規模的封号和懲罰下,使用黑金的存在已經被大量減少,玩家之間對于黑金也是深惡痛絕,遇到必舉報。以騰訊的技術力,如果有心解決黑金問題,想必也不是什麼特别困難的事。

至于對遊戲廠商而言,開啟交易系統會讓自身收入驟減嗎?以在steam的國際服來看,DE在warframe中每年的毛收入還是很可觀的。

除了以上兩點,兩服差别就是網絡問題了,衆所周知,由于是倉鼠發電,DE的服務器極不穩定,“網絡連接無響應”這七字真言更是會伴随你的每一場遊戲,即使開加速器也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黑屏,掉線,卡結算等等小問題也算是層出不窮,隻好默默的打出一句“習慣了”。

相比之下,國服的服務器想來應該會很穩定,比較是在财大氣粗的騰訊手下,如果是對網絡狀況要求較高的玩家,在這方面可以仔細斟酌下。

作為一位遊戲玩家,從起初遊戲的中譯是戰争框架亦或是星際戰甲都不曾确定,到推出國服随後沉寂,如今則又對國服有了一些期望,同時也看到了許多人非要在國服與國際服中決定孰高孰低,甚至為此在網絡上大打出手,實屬不必,畢竟玩遊戲的,都是朋友。

PS:上述關于遊戲本體内容,大多以本人在國際服的遊玩經曆所描述,并且由于近日才回歸,若有些許初入,請見諒。

——來自一隻活在U17的小倉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