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底層階層的轉化

底層階層的轉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7 08:25:31

“在一個混亂的社會虛張聲勢要比在一個井然有序、各司其職的社會中更容易。”

主筆 | 楊璐

底層階層的轉化(階層焦慮誰在信仰)1

2018年1月1日,網紅奶茶“喜茶”在南京新街口中央商場開業,吸引了衆多市民排隊品嘗。

無處不在的“鄙視鍊”

我沒想到會因為在微博上曬了一張喝喜茶的照片而遭到網絡暴力。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喜茶在北京開業之前,印了一批免排隊的券,看起來也沒怎麼鄭重其事,就是印在像食堂飯票一樣的粉色紙上,有人給了我兩張,逛街時候就喝了。我發了一條微博,說,不但喝了喜茶,還沒排隊。在我看來這跟大衆點評裡那些抽獎試吃差不多,不過我因為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對抽獎、買這種事從來不做,這次能省去排隊喝杯奶茶,算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吧。

沒想到這條微博遭到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群嘲。這裡面一共涉及了兩條鄙視鍊。一條是茶圈的鄙視鍊,籠統的順序是:喝黑茶(主要是普洱)——瞧不起喝青茶(單枞和岩茶)——瞧不起喝綠茶的——瞧不起喝白茶的——瞧不起喝黃茶的——瞧不起喝紅茶的——瞧不起喝各種花茶的,然後,所有喝茶的瞧不起喝奶茶的。如果你對茶略有了解,會知道這條鄙視鍊還能更垂直,喝單株古樹純料的瞧不起喝小産區的瞧不起喝拼配茶的,但處于鄙視鍊底端的拼配茶也能反擊,瞧不起喝純料茶的裝腔作勢,因為老茶廠出身的人都明白拼配才能顯優隐次。另一條鄙視鍊是,自從有了社交媒體的營銷,經常有品牌找相關領域的大V植入或者站台。雖然我不是KOL,工作也沒涉及這家公司,攻擊我的網友還是認為,我不但喝了喜茶,還因為跟喜茶搭上關系沾沾自喜。雙重鄙視鍊底端疊加下來,簡直是low中之low。

我不是唯一處于鄙視鍊底端被瞧不起的人,現在簡直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視鍊”。我的朋友鄭開欣帶着5歲的女兒在國貿玩耍,一個年齡相仿的女孩上來交朋友,自我介紹叫Lucy,鄭開欣的女兒叫Eva,于是兩個女孩就玩在了一起。另一個男孩子也想加入進來,但因為沒有英文名,Lucy就拉着Eva跑開了。鄭開欣作為訓練有素的新聞記者,對這種生活現象極為敏感,她還留意到幼兒園裡聊喜羊羊、熊大熊二、豬豬俠的孩子跟聊《米奇妙妙屋》《海底小縱隊》《小豬佩奇》這些國外動畫片的孩子分成兩夥兒,各聊各的。她後來把這些現象寫成了《中産階級鄙視鍊》,刷爆了全網。

底層階層的轉化(階層焦慮誰在信仰)2

一名遊客在南極留影。南極遊是度假鄙視鍊的頂端

且不說每個行業都有鄙視鍊,吃穿住用行也能分個高低。有經常以打标簽、鄙視鍊為内容的自媒體總結,北京地鐵鄙視鍊的底端是4号線和5号線,因為住在天宮院和天通苑的大多是為生活奔波的上班族。13号線上的乘客雖然眼前的積蓄跟4号、5号線差不多,但因為擁有希望而處于鄙視鍊上的高一個台階,他們是西二旗、上地、五道口和望京的員工,那些都是互聯網和創業公司的聚集地。再往上是1号線和2号線,上班的乘客不在部委、政府機關,就在央企。6号線的草房和7号線的百子灣為北京貢獻了最多的網劇、街拍和公衆号。鄙視鍊的頂端是由6号線、7号線、10号線、14号線圍繞起來的國貿、金台路、呼家樓和大望路,有昂貴的寫字樓、衣着光鮮的高級白領,據說這裡叫作“北京曼哈頓”。

不上班的時候也逃不出鄙視鍊。我的朋友吳英潔因為做品牌工作,很注意觀察朋友圈的生态。她告訴我說,度假鄙視鍊從低往高粗略講是港澳、東南亞、日本、歐洲、美國、非洲、南極。詳細說來東南亞的例外是如果像歐美富人一樣住在高級酒店裡,鄙視鍊的排位可以提升,這也給了化解鄙視鍊的機會,有人專門跑到這些酒店喝咖啡或者吃飯,然後拍照發朋友圈并特地顯示出酒店的定位。去歐洲已經不稀奇了,可如果發朋友圈說住的是朋友的酒莊,鄙視鍊的層級也可以往上提一提,這說明你的人脈裡有買得起酒莊的富人。去美國曬朋友圈一般不是純玩,會附加一句來看房或者考察學校。度假鄙視鍊的頂端是南極遊,因為南極遊起價就是幾十萬元人民币。

也許以上列舉讓人以為鄙視鍊隻跟花多少錢有關,不不不,連在家看綜藝節目都能排出一條來。有當紅綜藝制片人告訴我說,看《最強大腦》《明星大偵探》這種燒腦節目的,覺得自己是有腦子的,鄙視看《歌手》的。看《歌手》的覺得自己有審美,鄙視看《跑男》的。

底層階層的轉化(階層焦慮誰在信仰)3

葡萄牙裡斯本街頭的一名中國遊客。葡萄牙購房移民政策深受國内投資人士的青睐

鄙視鍊的人生定價系統

追溯“鄙視鍊”這個詞的源頭,我能看到的最早資料是《南方都市報》2012年的一篇文章,其中一個小标題是“鄙視像條食物鍊,是個繞不開的怪圈”。當時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社會學教授于長江分析,鄙視别人就是在鼓吹自己,貶低别人也是在擡高自己。“鄙視鍊”在當時是個新詞,但這種行為卻存在已久,換個詞來講就是勢利。美國西北大學教授約瑟夫·艾本斯坦曾經專門寫書分析這種症狀,在他看來,實踐、遵照并宣揚社會差等和歧視體系,就是為了制造勢利發生的土壤。并且,鄙視行為的背後是有些許惡意的。而信奉鄙視鍊的人其實就是“勢利眼”,《簡明牛津英語辭典》裡的定義是:“過分看重社會地位或财富,恥于與社會地位較低者交往的人。對高位者奴顔屈膝,通過表象判斷内在美德,蔑視技藝或品位不如自己的人。”

西方文化裡對這種現象的研究很多。約瑟夫·艾本斯坦認為,19世紀之前,多數人都認為社會地位就該永久不變。在階級等級森嚴的時代,即使有貴族或紳士在場,民衆也不會像現在的勢利眼一樣總是惦記着要鑽營到他們的地位上去。法國作家保羅·莫朗也有相似的觀點,他認為“在一個混亂的社會虛張聲勢要比在一個井然有序、各司其職的社會中更容易”。

在一個很少有機會子憑父貴的社會裡,如何讓自己看起來社會地位更高呢?衡量體系變得很多元。保羅·福塞爾寫《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位》,以胖瘦、衣着、住房、消費選擇、休閑娛樂、室内擺設、精神生活等把美國社會分出了等級。比如他認為西裝領口與襯衫之間的縫隙越寬,社會地位越低,如果縫隙達到一英寸寬一定是貧民階層。因為貧民階層從超市買的衣服不如專賣店和裁縫定做的合體,并且貧民階層根本沒有注意外衣肩部和領口是否貼實的習慣。這本在20年前就引進中國的書一度很暢銷,裡面提到的品位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指南,可不能忽略的是作者其實在嘲諷人們在等級問題上暴露出的虛榮、自大、粗俗,這些行為本身就是缺乏品位的。當時的譯者在前言裡寫:“美國昨天和今天的等級困境,也許就是中國明天的生活鬧劇。”

20年後的今天,自媒體公衆号和互聯網上,一篇又一篇各種題材的鄙視鍊文章确實仿佛這本書的中國化版本。

追求有格調和品位的生活是一種美好又令人向往的事情,可如果參考勢利發生的曆史過程會發現,品位其實是勢利的多發地,因為沒有絕對權威,存在争議的可能性,這就給了貶低别人擡高自己的空間。巴黎第五大學教授弗雷德裡克·魯維洛瓦也寫了一本研究勢利行為的書,裡面涉及許多處于鄙視鍊頂端的品位如何有了現在的位置,它們本身就是勢利的結果。魚子醬是富豪餐桌上的高級食材,可直到20世紀前魚子醬在法國都沒有現在的聲譽。1917年被革命驅逐的沙皇帝國上流社會湧到巴黎,魚子醬的地位才開始真正上升。移民商人使用的是現在我們已經都很熟悉的營銷手段,跟名流生活相聯系、利用十月革命造成的供給貧乏而炒作稀缺性,讓魚子醬擺脫了平庸的地位。

認為喜茶是鄙視鍊最底端的人,他們還有一個自認為處在頂端的老茶體系,其中有一個說法是,按年份喝“紅印”,如果你喝不出來說明你喝得不夠多。“紅印”指的是50年代某個階段勐海茶廠生産的圓茶,我幾年前跟着采訪對象買過一次,人民币40萬元一餅。不但喝“紅印”,還按照年份喝,非常符合喜茶鄙視鍊的價值觀。但我問過原勐海茶廠廠長鄒炳良,他說,這個茶生産出來不是為了存的,經過幾十年,世界上還能留下幾餅?

能夠生活在一個有許多機會自我實現和向上流動的時代裡,是件很幸運的事情,為什麼要把自己的人生價值錨定在這些膚淺的片段上?更何況追求的那些“鄙視鍊的高階”可能本身就值得推敲。約瑟夫·艾本斯坦認為,越是脫離客觀真理,越容易勢利。他諷刺說,數學家、物理學家在華服美食上的攀比心低,而英語系、曆史系和現代語言學系由于研究對象離無可辯駁的真理很遠,對這些東西就容易在意,因為他們的素養主要體現在對這些事物的追求上。

鄙視鍊的群組化

熱衷于鄙視鍊的群體,在保羅·福塞爾的書中特别強調是美國的中産階級。作者認為,他們像螺絲釘一樣可以被随意替換,所以最缺少安全感,生活也最焦慮。在這樣的心态中生活,首要的事情就是得到他人的承認,要在他人眼中看起來生活過得安全又體面。他們的愛慕虛榮和喜歡炫耀在衣食住行和話語上必然體現出來。這樣的說法很容易引起現在中國中産階級的共鳴,努力向上攀爬,身上卻沒有保護鎖,一旦失足萬劫不複。這些希望和恐懼交織在一起操縱了鄙視鍊,查找百度指數,《中産階級的教育鄙視鍊》發布的一周,指數線的形狀如平地起高樓,可以算作焦慮的量化。

但鄙視鍊顯然也存在于其他階層和領域,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鄙視鍊跟人類的分組和看待各個“群組”的态度相關。人總是把世界分成兩組,和“我”在一起的組以及不和“我”在一起的其他組。這種分組影響了人類看待“我們”和“其他人”的态度。在差别性上,人類會認為“其他人”之間的相似性要多于他們與“我們”的相似性。這種心理現象的結果是,人們看待“同夥”時,就将其視為不同的個體,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個性和生活方式,可看待“其他人”時,就貼上團隊的标簽,刻闆化地看待全部。比如說,自稱喝過各種稀缺茶的人們互相把彼此看成自己人,而其他喝喜茶、喝一點點、喝奈雪的茶等等的人全部都貼上low的标簽。

在理解這種分組和差别認識的基礎上,有一項理論叫作組内偏愛。英國社會心理學家亨利·塔吉費爾用最不和邏輯的标準将彼此完全陌生的人分為四組。結果,被試的人們喜歡那些和他們帶有同樣标簽的人,跟其他标簽組相比,他們認為同标簽的人性格更好,工作效率更高,并且被試人分給同組成員的獎勵和錢要多一些。比如說,現實生活中我們對于同一個星座的陌生人所産生的認同和好感。

這些研究理論從前被看作是種族歧視、民族歧視的基礎,現在也适用于各種鄙視鍊。打标簽是鄙視鍊的前半部分,它隻是簡化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法,加上“瞧不起别人”,構成了鄙視的閉環。社會心理學家通過對偏見的研究認為,人可能需要一個社會地位更低的團體存在,才能體會到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并且社會經濟地位和教育程度越低,偏見越大。比如有研究發現,教育、收入等方面接近底層的白人,不僅對黑人敵意最深,而且他們為了阻止學校取消種族隔離,最喜歡訴諸暴力。這樣說來,好像鄙視鍊的存在有一點好處,就是讓弱者獲得慰藉。其實不然。法國心理學著作《恰如其分的自尊》中讓抑郁者和非抑郁者講那些在某方面跟他們存在競争關系的人的壞話,對比實驗前後的情緒,講壞話隻讓抑郁者的情緒變好,其他人的情緒則變差了。如果不是抑郁症,講别人壞話沒有任何好處。

走火入魔的鄙視鍊信奉者甚至把鄙視行為本身都視為一種優越感,認為這是“有資本”“清高”“恃才傲物”,絲毫不覺得在雞毛蒜皮的事情上都精心地排布了鄙視鍊,是在人性的基本,比如道德和善良上表現出壞品位。更要緊的是,如果把比較作為标準,總是在定位并确保自己處于鄙視鍊高端,這種行為在《恰如其分的自尊》中,被歸結為有自戀型人格的嫌疑。總想擡高自己,實際上反映了一種害怕被人輕視的世界觀,這其實是對自己價值的不安全感。自戀型人格不是一個人品或者道德問題,而是一種心理失調,需要通過治療增強自尊心,不再過度貪求尊重和地位的證明。

要不要為鄙視鍊焦慮?

我喝了一杯喜茶,被強行按在了一條鄙視鍊的底端,還有人連同我的職業和服務機構一起按倒在地。于是,我要為此焦慮和羞慚嗎?我隻是好奇,如果通過貶低喜茶來顯示優越感,喜茶一杯隻要26塊錢,這個優越感估值多少呢?跟鄙視鍊信奉者們所期望的高度相比,恐怕難以自洽。這隻是一出荒誕劇,但批判鄙視鍊的價值在于建設性意義。康德主張,鄙視的舉動違反了基本的道德原則,無論社會地位或背景,人人都應得到尊重和有尊嚴的待遇。令康德困擾的是,鄙視這種态度代表着拒絕想象人是可以改變的。

相信鄙視鍊的邏輯,用鄙視别人來證明自己的優越,因為被别人鄙視而焦慮煩躁,其實潛意識裡是認為自己的品位和才能一成不變。可智力領域的研究成果是:“人類的某項專長并不是固定的先天能力決定的,而是通過有目的的鍛煉獲得的。”連智商測試這種被認為是天賦的領域,都是為了改變而存在的,20世紀初智商測試發明的目的是為了鑒别出無法從巴黎公立學校教育中獲益的孩子,設計出新的教育計劃,讓這些孩子回到正軌。

(實習記者張燕飛對本文亦有貢獻。參考書籍:《勢利》,約瑟夫·艾本斯坦;《僞雅史》,弗雷德裡克·魯維洛瓦;《格調》,保羅·福塞爾;《社會性動物》,艾略特·阿倫森;《恰如其分的自尊》,克裡斯托弗·安德烈,佛朗索瓦·勒洛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