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拔火罐一定要知道的6個禁忌

拔火罐一定要知道的6個禁忌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1 14:39:13

拔火罐一定要知道的6個禁忌?小編導讀拔火罐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是一種常見的傳統中醫治療方法,因為其操作簡便且治療效果好,被很多人喜愛現如今,拔火罐已經成為了一種較為常見的療法,通過簡單的操作方式,達到溫通經絡、驅風散寒、消腫止痛、吸毒排膿等功效火罐療法雖然療效好,但很多人并不會用呀今天,小編就和您一起來學習一下火罐療法吧,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拔火罐一定要知道的6個禁忌?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拔火罐一定要知道的6個禁忌(神奇的火罐療法)1

拔火罐一定要知道的6個禁忌

小編導讀

拔火罐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是一種常見的傳統中醫治療方法,因為其操作簡便且治療效果好,被很多人喜愛。現如今,拔火罐已經成為了一種較為常見的療法,通過簡單的操作方式,達到溫通經絡、驅風散寒、消腫止痛、吸毒排膿等功效。火罐療法雖然療效好,但很多人并不會用呀!今天,小編就和您一起來學習一下火罐療法吧!


拔火罐與針灸一樣,也是一種物理療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療法中最優秀的療法之一。

拔罐法又名“火罐氣”“吸筒療法”,古稱“角法”。這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産生負壓,使吸着于皮膚,造成瘀血現象的一種療法。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後來又擴大應用于肺痨、風濕等内科疾病。

一、拔火罐的原理

中醫認為,拔罐可以開洩腠理、扶正祛邪。疾病是由緻病因素引起機體陰陽的偏盛偏衰,人體氣機升降失常,髒腑氣血功能紊亂所緻。當人體受到風、寒、暑、濕、燥、火、毒、外傷的侵襲或内傷情志後,即可導緻髒腑功能失調,産生病理産物,如瘀血、氣郁、痰涎、宿食、水濁、邪火等,這些病理産物又是緻病因子,通過經絡和腧穴走竄機體,逆亂氣機,滞留髒腑;瘀阻經脈,最終導緻種種病證。拔罐産生的真空負壓有一種較強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經絡穴位上,可将毛孔吸開并使皮膚充血,使體内的病理産物從皮膚毛孔中吸出體外,從而使經絡氣血得以疏通,使髒腑功能得以調整,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醫認為,拔罐可以疏通經絡,調整氣血。經絡有“行氣血,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的生理功能,如經絡不通則經氣不暢,血液滞行,可出現皮、肉、筋、脈及關節失養而萎縮、不利,或血脈不榮、六腑不運等。

通過拔罐對皮膚、毛孔、經絡、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導營衛之氣始行輸布,鼓動經脈氣血,濡養髒腑組織器官,溫煦皮毛,同時使虛衰的髒腑功能得以振奮,暢通經絡,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使氣血得以調整,從而達到健身祛病療疾的目的。

現代醫學認為,拔罐治療時罐内形成的負壓作用,使局部毛細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紅細胞破裂,表皮瘀血,出現自身溶血現象,随即産生一種組胺和類組胺的物質,随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動,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此外,拔罐負壓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态,加強新陳代謝,改變局部組織營養狀态,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細胞吞噬活動,增強機體體能及人體免疫能力。拔罐内壓對局部部位的吸拔,能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環,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加快肌肉和髒器對代謝産物的消除排洩。

二、常用火罐的種類

1.竹筒火罐

取堅實成熟的竹筒,一頭開口,一頭留節作底,罐口直徑分3cm、4cm、5cm三種,長8~10cm。口徑大的,用于面積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徑小的,用于四肢關節部位。至于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過于幹燥,容易透進空氣。臨用前,可用溫水浸泡幾分鐘,使竹罐質地緊密不漏空氣後再用。南方産竹,多用竹罐。

2.陶瓷火罐

使用陶土,作成口圓肚大,再塗上黑釉或黃釉,經窯裡燒制的叫陶瓷火罐。陶瓷罐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幾種,裡外光滑,吸拔力大,經濟實用,北方農村多喜用之。

3.玻璃火罐

是用耐熱硬質玻璃燒制的。形似笆鬥,肚大口小,罐口邊緣略突向外,分1、2、3種号型,清晰透明,便于觀察,罐口光滑吸拔力好,因此,玻璃火罐已被人們廣泛使用。

4.抽氣罐

用青黴素、鍊黴素藥瓶或類似的小藥瓶,将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須光潔,瓶口的橡皮塞須保留完整,便于抽氣時應用。現有用透明塑料制成的,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于抽氣。

三、拔罐的方法

拔罐時,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選用不同的拔罐方法。常用的拔罐法有以下幾種:

1.留罐法

留罐法又稱坐罐法,即将罐吸附在體表後,使罐子吸附留置于施術部位10~15分鐘,然後将罐起下。此法是常用的一種方法,一般疾病均可應用,而且單罐、多罐皆可應用。

2.走罐法

走罐法又稱推罐法,即拔罐時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或罐口上,塗一層凡士林等潤滑劑,再将罐拔住。然後,醫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動,至所拔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甚至瘀血時,将罐拔下。此法适宜于面積較大、肌肉肥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

3.閃罐法

閃罐法即将罐拔住後,立即起下,如此反複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膚潮紅、充血,甚或瘀血。多用于局部皮膚麻木、疼痛或功能減退等疾患,尤其用于不宜留罐者,如小兒、年輕女性的面部。

4.刺血拔罐法

刺血拔罐法又稱刺絡拔罐法,即在應拔部位的皮膚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皮膚針叩打後,再将火罐吸拔于點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強刺血治療的作用。一般刺血後拔罐留置10~15分鐘,多用于治療丹毒、扭傷、乳癰等。

5留針拔罐法

留針拔罐法簡稱針罐,即在針刺留針時,将罐拔在以針為中心的部位上,5~10分鐘,待皮膚紅潤、充血或瘀血時,将罐起下,将針拔出。此法能起到針罐配合的作用。

四、拔罐的作用與适應範圍

拔罐法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其适應範圍較為廣泛,一般多用于風寒痹證、腰背肩臂腿痛、關節痛、軟組織閃挫扭傷以及傷風感冒、頭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嘔吐、腹痛、洩瀉、痛經、中風偏枯等。

五、拔罐的注意事項

1.拔罐時要選擇适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若體位不當、移動、骨骼凸凹不平、毛發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2.拔罐時要根據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

3.用火罐時應注意勿灼傷或燙傷皮膚。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小的無須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将水放出,塗以龍膽紫藥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

4.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本文選自《中醫治未病(2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孫濤,何清湖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号,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内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号(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