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覺醒年代中豐載是誰

覺醒年代中豐載是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23 23:18:40

覺醒年代中豐載是誰?熱播劇《覺醒年代》中塑造了一位和“新學派”沖突非常明顯的人物——張豐載,他的形象是多個曆史人物的集納,其中原型之一正是當年“林蔡之争”公案的配角——張厚載張厚載(1895-1955),江蘇青浦(今上海青浦區)人,字采人,号豂子,筆名聊止、聊公幼時家庭條件優越,受過系統的舊學訓練,小學畢業後,随父母遷居北京,入讀五城中學堂,頗受時任國文總教習林纾的賞識,收為入室弟子随後進入天津新學書院學習,并從這裡考入北京大學法科政治門,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覺醒年代中豐載是誰?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覺醒年代中豐載是誰(張豐載的原型之一張厚載)1

覺醒年代中豐載是誰

熱播劇《覺醒年代》中塑造了一位和“新學派”沖突非常明顯的人物——張豐載,他的形象是多個曆史人物的集納,其中原型之一正是當年“林蔡之争”公案的配角——張厚載。張厚載(1895-1955),江蘇青浦(今上海青浦區)人,字采人,号豂子,筆名聊止、聊公。幼時家庭條件優越,受過系統的舊學訓練,小學畢業後,随父母遷居北京,入讀五城中學堂,頗受時任國文總教習林纾的賞識,收為入室弟子。随後進入天津新學書院學習,并從這裡考入北京大學法科政治門。

張厚載舊戲造詣極深,讀書期間就經常寫戲評在南北報刊發表,胡适稱其以“評戲見稱于時,為研究通俗文學之一人。”對于文學革命,張厚載是關注及擁護的,在給《新青年》編輯部的信中稱“自讀《新青年》後,思想上獲益甚多。”且認為“文學改革為社會固有之思想,為進化自然之現象。”但對于改革的步驟、節奏,特别是戲劇改良的方法,卻有着不同于陳獨秀、胡适、錢玄同等老師們的意見。在1917—1918年間以《新青年》為載體的舊戲改革筆戰中,張厚載以一人之力對敵新文化運動諸位主将,展現了其高超的論辯能力,也在不經意間站到了“新派”的對立面。

1918年12月10日,因學年考試均在70分以上,張厚載從法科三年級政治門聽講生轉為正科生,如果接着以一個學生的身份與扛新文化大旗的老師們展開舊戲改良的論戰,那麼以他在戲劇上的理論識見,必能為國劇“進于高尚優美”添磚加瓦。但遺憾的是,在五四運動爆發前夕,張厚載卷入了彼時已具有政治意味的新舊文化沖突,充當了“遞刀者”。

1919年2月,有“舊學衛道士”之态的古文學家林纾在上海《新申報》上發表文言小說《荊生》,惡意諷刺和影射蔡元培、陳獨秀等北大新派人物,而這篇文章正是作為《新申報》特約記者的張厚載所投寄推薦的。

3月初,上海《神州日報》上一個不定期欄目“半谷通信”陸續刊登“北大文科學長将易席,陳獨秀即将卸職”的消息,一時間輿論嘩然,這個欄目為張厚載在課餘主持,因此北大很快将造謠者鎖定為張厚載。在胡适的來信反駁下,張厚載不得不發布聲明,表示所傳尚未确實,屬無稽之談,但非刻意為之。《北京大學日刊》也刊出《蔡校長緻神州日報記者函》,對陳獨秀辭職,胡适、陶孟和、劉半農三人因思想激烈受政府幹涉的不實報道作出了說明。盡管如此,陳獨秀還是認定張厚載因舊戲問題的争論與《新青年》結怨,借故傳播謠言中傷異己。此時,林纾的另一篇影射小說《妖夢》經張厚載之手再次寄往《新申報》,出乎意料的是蔡元培在同一時間向林纾發出了為“明遺老劉應秋先生遺著”題辭作序的邀請。面對蔡元培的好意,林纾自感有愧,忙緻信張厚載通知上海停登,無奈時間不及,稿已刊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