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學物理常識

中學物理常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8:41:29

第二章 運動的世界

這章是接下來所有内容中,最善良的(當然,這話适用于以後每一章)。他就是介紹了物理科目内的基本規則。順便用小學時,大家喜聞樂見的解決問題把規範固定下來。

這章開始有和以前不太一樣的題了。所以材料将會分為兩部分。一個是你現在看到的,主要介紹相關知識點。一個是對應的例題,目的是了解知識點和題目之間的關系。

一、動與靜

1、運動的世界:宇宙每時每刻都在運動。

A 運動時永恒的,這是重要的政治問題,以後會考很久。

B 人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特别是我們考試的時候,老師的話,做過的題,都不能作為依據。我們唯一能依靠的,是對卷面本身的把握。所謂,實事求是。

1、機械運動

隻說考試的話,這個定義給我們最有價值的信息是:所有的物理量,都必須首先确定對應的物體,和其所處的狀态。此乃後面所有計算題,實驗題推進最基礎的基礎,務必謹記在心。

(1)定義: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

A 改變包括兩個方面:方向(往哪兒跑),快慢(quickly,還是slowly)

(2)描述方法:選擇參照物。

A 誰是參照物,就假裝自己在那個物體上。看所問的東西是否在動。比如立正站在地上,從地球角度看,咱是靜止;但是太陽公公不這麼認為,你小子分明在跟地球那個不省心的在轉圈圈。

B 後面電學,熱學,可以說把參照物推廣到了事物的狀态和溫度上(隻說考試的話)。明确物體本身,所處出狀态,溫度,才能确定公式選擇。這是後面的大難點,不可不察也。

(3)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A 政治題,會考到大學畢業。務必謹記。

B 先确定參照物,後描述運動,再定公式。分析題,請務必按照這個順序來。這是物理跟數學不一樣的地方,也是解答物理題的标準動作。

二、長度與時間的測量

1、長度的單位

(1)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微米 nm.納米

(2)換算關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A 背理科知識,先觀察确定整體結構:以毫米為分界線,比他大的,相鄰單位進率是10,比他小的,進率是1000.

B 是期中期末考試的重點,多看幾遍,盡量熟練為好。

2、時間的單位

(1)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換算關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A 背理科知識,先觀察确定整體結構:這次分界線是秒,具體數值自己總結。

B 這裡插播一個工具的使用,九年級中考雖然不常出,但是八年級新學的話,不好說。

中學物理常識(搞清楚這些規範)1

A 分度值:最小一個代表的意義(時間,長度,溫度等)。具體看是什麼工具。

B 機械秒表的一般使用方法如下:

(1) 使用秒表前,先檢查發條的松緊程度,若發條已經松弛,應旋動秒表上端的按鈕,上緊發條,但不宜過緊。

A 後面還有個超級常用的東西叫彈簧測力計,也是這個操作。目的是讓測量盡量準确。

(2) 測量時按下按鈕,指針開始運動;再按按鈕,指針停止運動;再按一次按鈕,指針便會回到零點位置。

a 這就是個設定,了解就行。一般隻考讀數。

3、用刻度尺測長度 不用背,隻是判讀做法的标準。

(1)使用前三認清:①認清是否磨損 ②認清量程 ③認清分度值

A 人話:确定東西有沒毛病;看他能幹多少活;活的質量怎麼樣。

B 量程:能量最大多長的東西

C 分度值:最小一個代表的意義(時間,長度,溫度等)。具體看是什麼工具。

(2)正确使用方法:不用背,隻是判讀做法的标準。

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緊靠被測物體

A 沿着想測量的那條線放。跟數學上操作完全一樣。

②(看尺)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A 為的是盡可能準确

B 視線位置是個常考的點,需要特别注意。基本操作是:視線落點在期望數值的哪邊。落點數值大,量出的數值就大。反過來,就小。然後帶入試題中的公式,給出對應結果。

③(讀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記下單位

A 保留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B 具體多少看心情,重要的是這一位要有數,哪怕是零呢。

④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A 這個操作貫穿所有要數值的實驗,務必謹記

B 操作目的是減小誤差。

(3)正确記錄測量結果:測量值=準确值 估讀值 單位

A 這就需要好好看題了。看他們在空後面有沒有印單位。

4、用停表、秒表測時間

5、測量誤差:不可避免,因為精确度不夠。

(1)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2)産生原因:客觀因素(如測量工具),主觀因素(如讀數、測量方法)

A 不用背這些話。

B 作為分析題思路存在。

(4)減小方法:

A 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讓手機計時,總比靠自己感覺好些。

B 改進測量方法;從日晷,到原子鐘

中學物理常識(搞清楚這些規範)2

C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最常考的方式,切記。

三、快與慢(速度)

1、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内通過的路程。

3、國際單位:m/s,常用單位km/h,換算關系 1m/s=3.6km/h

A 黑體公式超重要,本章幾乎唯一九年級還考的

2、公式:v=s/t,變形公式 s=vt,t=s/v。

A 期末期中的重點。中考的話,數學幫忙考了。

5、直線運動的分類

(1)勻速直線運動:運動速度保持不變的直線運動。

A 最常考的方式。

B 跟函數結合,會和變速的一起考。

C 現階段,他們可能還是會出。隻要當成圖表處理就好。注意看圖标,分清楚橫軸縱軸的意義就能解決。

(2)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

(3)平均速度: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A 現階段,會出大題。具體操作咱們例題部分裡面聊。這裡隻強調一點:無論卷面論述多高大上,本質無非小學追及問題。最多複雜點,需要借助方程和方程組的力量。如此而已。

(5)相對速度:兩個都在運動的物體,以其中一個為參照物時,另一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速度。①方向相同時,相對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時,相對速度v=v1 v2。

A 甲乙兩地,客車轎車……是不是小學的DNA開始動了?

四、速度變化的科學探究

1、實驗程序:提出問題、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A 官方老師沒有明确要求的話,套用第一章最後一題就好。

B 他們經常把同樣的意思,翻來覆去的說。注意把握本質,盡量少記一些重複信息。學習會清爽很多。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

A 把抽象的速度,轉換成具體的現象。這是個重要的實驗方式。需要特别關注。以後會在不同的物理領域,見到很多次。

3、方法:用刻度尺測量各段的距離s,用秒表記錄各段所用的時間t,再根據v=s/t計算,之後比較速度的變化情況。

中學物理常識(搞清楚這些規範)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