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滿四十歲的八零後朋友老楊,上個月丢了工作,休息一個月之後,這個月繼續打起精神找工作。
老楊今年雖然四十歲,但保養得好,看上去就像三十歲出頭似的,并不顯老。
她以前是在企業做财務的,但找了一圈的财務工作,都沒找到。
其實她心裡也知道原因:
現在很多公司都不要三十五歲以上的員工了。
就算自己有十幾年的财務工作經驗,那公司也更願意要年輕一點的,哪怕經驗不足,公司也樂意培養。
于是老楊放棄了找财務工作,那天出去面試回來,路過家附近的超市,進去逛了逛,無意中看到超市的招聘通知:
“招聘菜場理貨員,高中學曆即可。”
老楊想着,既然财務工作找不到,那就試試這份工作吧。
離家近,工資也有幾千元,夠花就行了。
沒想到,面試官一看她身份證,面露驚訝:
“您四十歲了?”
“對啊。”
“哦……您長得比較年輕,看不出來。”
後來面試官就敷衍了幾句,笑着送她出來,說“之後電話通知您面試結果”。
老楊想道:
“嗨,這還用通知嗎?一看就是沒過。”
面試了一大圈,老楊發現,現在四十歲以上的女人,找個合适的工作好難啊。
除了找工作的難處之外,中年人還有哪些難處,小編列舉了三點,看看你有沒有中的。
難處一:無孔不入的“35歲現象”
上文說的朋友老楊,35歲的時候還在單位上班呢,職位是公司的财務專員。
那會兒她并沒有感受到,職場對她有什麼危機感。
反而還比較慶幸,自己選擇了一份比較“耐老”的工作,不至于因為年齡大了就被公司趕出門。
前幾年,讨論“35歲現象”最火熱的行業,莫過于程序員這個行業。
衆所周知,絕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比較年輕——不論是公司成立的時間,還是組成公司的大部分成員,平均年齡都在二十幾歲。
小編有很多程序員朋友,30歲之後出來找工作,一看到招聘文案裡寫的“本公司氣氛好,同事平均年齡25歲”這樣的字眼,就氣不打一處來:
“為什麼平均年齡25歲,就等于氣氛好了?難道我們三十多歲的一 進去,就會影響公司氣氛嗎?”
還有的朋友,一看到這樣的招聘文案,内心就會過濾掉這個公司,因為怕自己進去之後,跟新同事們格格不入。
現在三十多歲的基本是八零後,二十多歲的是九零後,相差十歲左右,其實代溝還是蠻大的。
而到了近幾年,别說互聯網行業了,對年齡的歧視,已經蔓延到了很多其他的行業。
就連以前一直被認為比較“耐老”的什麼财務、HR這些崗位,似乎都不太歡迎35歲以上的跳槽者了。
雖然說,35歲之後,找不到曾經自己一直從事的工作機會,多少有自己的原因;
但整個行業對年齡的歧視,仍然是不容忽視的現象。
難處二:被學曆能力俱佳的“後浪”打敗
現在學曆也内卷了。
體現在:
十幾年前,有個大專文憑,都還覺得不錯了,能找個差不多的工作,至少是坐辦公室的,而且還可以考編制什麼的;
過了幾年,本科生大行其道,專科生出來找工作,總是會更難找一些,因為在同樣沒經驗的情況下,企業更願意要名正言順的全日制本科生畢業生;
到了現在,碩士、海歸也不罕見了,這些用金錢和時間堆砌起來的高學曆,他們的價值也在縮水……
于是,逼得一部分本科畢業生,因為畏懼于内卷化競争激烈的就業市場,一年年地,把自己關在學校裡繼續深造學習。
這樣想的人多了,就連高學曆也開始内卷了。
而現在三十多歲的八零後,他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大部分也就讀到本科為止。
工作了這麼多年,再回去讀書也不現實了。
于是,一般崗位的八零後,根本競争不過那些光鮮的高學曆九零後;
而管理崗位的八零後,也要整天提心吊膽公司新來的那些學曆、能力都在自己之上的“後浪”們的虎視眈眈。
八零後,一直在努力,卻好像一直在被時代所落下……
難處三:自身健康狀況危機
這一點就更有同感了吧:
現在哪個八零後的體檢報告上,沒有一排表示着不正常的“+”号呢?
要麼這裡弱了,要麼那裡不好了……
想想也是:
八零後整天伏案工作,為了節省時間中午就一頓沒營養的快餐對付一下,晚上下班又很晚,平時連休閑娛樂的時間都很可憐……
而這樣的狀況,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改善,每個八零後都不敢停下腳步,因為每天一整天,幾百塊的房貸、車貸、教育費、養老費的需求,就紛至沓來……
人到中年,大雨傾盆。
沒有人為八零後打傘,八零後自己就是那把傘啊。
讨論
你的年齡是幾零後呢?有沒有感受到職業方面的年齡危機?
歡迎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