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10分鐘看懂終身壽險

10分鐘看懂終身壽險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6 02:36:03

10分鐘看懂終身壽險?4月9号,馬雲在某公司新品牌啟動儀式上,簽下一份大額儲蓄型保險,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10分鐘看懂終身壽險?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10分鐘看懂終身壽險(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1

10分鐘看懂終身壽險

4月9号,馬雲在某公司新品牌啟動儀式上,簽下一份大額儲蓄型保險。

這條新聞很快刷屏。

很多人會好奇,馬雲那麼有錢,為什麼還需要買保險?

是,單從看病的角度,他們不差這個錢,億萬富翁看似用不着買保險。

但是,每個人的需求千差萬别。

就像我在《手機都升級成X了,保險認知還停留在上個世紀》裡面也提說過。

和普通人不一樣的是,高收入人群看中的身故賠償金、資産隔離、财富傳承和稅務安排。

香港首富許世勳,去世後留了420億港币的資産,沒有直接傳承,而是以家族信托人壽保險的方式傳給後代,每個月可領到200萬港币(約175萬人民币)用于基本生活。

這麼做和直接将420億的資産傳承給兒子相比有什麼好處呢。

直白來說,如果是普通的繼承方式,老爺子去世後資産全由兒子繼承和控制。

但是,這就會面臨以下的風險:

  • 兒子是否能經營好公司,是否敗家?

  • 财産是否守得住,保證後半輩子一直生活殷實而不會破産?

  • 财産是否安全,會不會因為各種原因被媳婦分割?

  • 遺産稅要交多少?

    高淨值人士,未提前做好傳承規劃,最後導緻繳交巨額遺産稅也不是沒有出現過。

    比如台灣富豪王永慶,遺産稅高達100億,相當于全台灣2年的稅收,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提前做好傳承規劃,突然過世,繼承人沒有共識。

    相比而言,台灣首富蔡萬霖的傳承就規劃的更巧。

    原本子女需要繳交782億新台币的遺産稅,但他通過大額人壽保單,将其龐大的安全合法地轉移給了下一代。

    最終,台灣當局隻能收到5億新台币的遺産稅。

    這裡額外說一嘴,在沒有遺囑和事先安排的情況下,遺産繼承是按照如下法律規定進行:

    《繼承法》規定,遺産由繼承人來繼承。配偶、子女、父母,都是第一順位繼承人,繼承權相同,繼承比例平均分配。

    這是為什麼很多時候,被繼承人去世了,他的财産會外流到兄弟姐妹名下。

    雖然兄弟姐妹不是第一順位繼承人,但可以通過繼承父母遺産的方式分割自己的财産。

    So, 你的财産未必是你老婆和孩子的。

    這種家族财富争奪,并不隻是電視劇裡面才會上演。幾年前國内就發生了一起200億的遺産争奪。

    雲南籍著名企業家郝琳,在法國收購紅酒莊,攜帶12歲的兒子乘直升機視察酒莊,途中飛機失事,機毀人亡。

    郝琳去世後,年近90歲的老父親與兒媳婦打起巨額遺産繼承官司,遺産糾紛案值高達200億。

    近些年,買大額年金的人士并不少見。有錢人擔心的問題是什麼呢?

    1.已有的生活水平會不會被改變

    就像我在線下做分享的時候講過的,人最害怕的事情不是一無所有,而是你丢掉了曾經擁有的東西。

    比方說,地上有100塊錢,你撿起來覺得很開心,但突然有人要讓你把錢交出來。你會覺得像在割肉,很舍不得。

    但是如果你壓根兒就沒有撿到這100塊錢,你絕對不會産生這種失落、割肉的感覺。

    其實生活水平和财富也是一樣的。

    對于中高收入家庭來說,最擔心的其實就是你喪失了對原先已有的财富的所有權。

    2.保險保障是否足夠全面

    家人是否擁有足額的健康、财産保障?是否有充足穩定的現金流?

    是否已經構建了家庭和企業之間資金的防火牆?

    兒女的婚姻是否穩定,是否有效地防範子女可能出現的婚姻和财産分割外流的風險?

    是否為未來可能的遺産稅做好了足夠的準備?

    錢是否能夠定時、定量地保障家人一輩子?

    所以,能夠事先用家族信托和大額人壽保單提前規劃繼承的人,是相當聰明的。

    和家族信托相似,大額的人壽保單,最本質就是與生命等長的現金流,而且這個現金流。

    定時、定量、定向,不會被人偷走、分走、不用擔心自己的貪嗔癡把錢敗光。

    一般普通家庭,是否可以借鑒這種思路去做好自己的保障規劃呢?

    當然可以。

    我有個女性朋友,學曆高、也很優秀,結婚生子後選擇回歸家庭,老公還算争氣,婚後事業做的是風生水起。

    眼看着老公生意越做越大,朋友心裡的擔心慢慢增多,雖然他們婚後關系一直非常和諧。

    但是看到身邊太多離婚、出軌的案例,她還是擔心萬一婚變,自己和兒子的生活是否可以得到保障。

    靠自己顯然是不太現實的,朋友因為脫離社會太久,又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物質上的生活水平已經很難再降低。

    但但憑她自己的能力,是無法掙到同樣多的錢來滿足自己生活的。

    她很擔心,害怕老公變心自己淨身出戶。

    對于這種情況,其實就可以通過購買一份大額的終身壽險或者年金,來轉嫁婚變風險。

    可以是媽媽做投保人,孩子做被保險人,媽媽自己做受益人,孩子未成年時,保單權益都在媽媽手裡。

    而終身壽險和年金,在未來可以釋放穩定的現金流,這個錢屬于孩子。

    但在孩子未成年的情況下,控制權是在監護人手裡,媽媽也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

    而保費可以是由爸爸出,一般給孩子買的,當爸的也不會反對。

    相反,如果沒有提前做好這樣的規劃,未來如果發生婚變,丈夫經營不善破産,那麼孩子的成長教育金就會收到損失。

    這些年,“焦慮”這個詞随處可見。每個階層都有自己的焦慮。

    雖然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吃得好,甚至吃成了三高。

    但仍然在焦慮。因為未來有太大的不确定性,而這些不确定性裡,很大一部分是來财務的不确定性。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焦慮,但焦慮的底層邏輯不一樣。

    普通人焦慮的東西是:

  • 會不會失業?

  • 房貸還不上怎麼辦?

  • 自己生病了沒辦法賺錢怎麼辦?

  • 孩子國際幼兒園的費用哪裡來?

  • 老人生大病怎麼辦?

  • 退休了沒錢花怎麼辦?

    李嘉誠說過,保險是保障一個人的賺錢能力和可能性。

    如果說一個人賺錢的可能性都沒有了,那麼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談。而對于已經有一定财富儲備的人來說,比起賺錢更重要的,是守住你的财富的能力。

    不過講到這裡還是多提一嘴。

    對于中高收入家庭來說,因為收入結構單一,來源有限,一旦生了大病可能會面臨動用存款、賣房治病的情況。

    生一次大病直接的經濟損失是治病的花費,但是潛在的風險是失業、收入中斷、房貸斷供、孩子國際幼兒園的學費交不起、原先生活水平被改變,一夜回到解放前。

    因此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最高優先級是做好健康類基礎保障,但這并不代表,普通家庭就沒有穩定長期儲蓄的需求。

    而具體怎麼做規劃合适,這個大家可以關注番茄保,後面我們慢慢來說。

    作者Kris,R&F創始成員,資深産品經理,保險經紀,金融碩士,簽約作者,美國運動協會私人健身教練,終身學習者。

    閱讀更多,關注「番茄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