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新版《射雕英雄傳》播放馬上就要接近尾聲了。自1月9日在愛奇藝開播以來,在收視和口碑雙飄紅的同時,圍繞着文學作品與電視劇、尊重原著與創新引起了廣大觀衆的争議與讨論,也真是讓廣大網友操碎了心。
面對争議,《射雕英雄傳》監制郭靖宇破天荒的開放微博評論區回應争議。小編在佩服監制的勇氣之餘,也不得不感歎翻拍之痛,改編之難。
作為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劇作,不僅僅是簡單的重現。優秀的改編則是在尊重原著精神風貌的基礎上,拍攝出符合電視劇規律的作品。
而這一改編,也得到了觀衆的認可,第37、38集康慈大婚這一原創劇集在東方衛視播出時收視率0.559%,相較于第35、36集的收視率0.516%,收視率反而漲了。愛奇藝平台第37、38集的彈幕量也分别達到了20886條和23481條,這也相較高于其他劇集。
實際上,為了填補原著中的留白以及增加戲劇沖突,各個版本的射雕都給康慈加了戲。具體到楊康之死的改編上,不同版本的安排也不盡相同:2017版的楊康死于第47集,倒數第六集,已經算“死的最早”一部了;83版射雕楊康到了倒數第三集才死;94、03版也是到了最後幾集;而08版更是把楊康之死安排在最後一集。
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劇,不能僅僅局限于重現原著故事情節,尊重原著精神才是改編的内核。我們熟知的《西遊記》可謂是被改編次數最多的文學作品之一。無論是央視版《西遊記》,還是周星馳版的《大話西遊》系列、《西遊伏魔篇》、《西遊降妖篇》以及《大聖歸來》等等經典改編,相較于原著,劇情的風貌已經大大改變,但《西遊記》懲惡揚善的精神内核都被這些改編很好地繼承了下來。
從文學作品到電視劇,難跨的是思維方式的改變
文學作品與影視劇,是完全兩種迥異的藝術形式。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劇,對于受衆來說,最難跨越的就是兩種思維方式的改變。
文學作品作為一種語言藝術,是通過文字這一媒介來達到抽象的重現。而影視劇作為視聽藝術,則主要通過視覺和聽覺來達到對人物的再現。“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每一位讀者心中都有自己對文學作品人物的理解和完美想象,而這種個人化的審美體驗很難達到一個相對統一的标準,這是衆多影視翻拍劇每每翻拍必定會充滿争議的原因之一,也是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劇的最難之處。
以《射雕英雄傳》為例,對于郭靖這一人物來說,在不同的改編中,對其形象的塑造和處理也各不相同,呈現在觀衆眼前的“郭靖”與觀衆讀文學作品所感知的“郭靖”肯定也不同。如小說中描寫主人公郭靖彎弓射雕時,從郭靖接過弓箭到黑雕四散高飛而逃隻用了短短二百餘字。在這裡,每個讀者都需要自己去想象彎弓射雕的情景,而這一情景在每個讀者心中也是模糊的、唯一的。
影視作品則不同,需要将文字描寫濃縮到演員的表情和動作之中,通過特殊鏡頭的展示,以一種動态的、立體的方式,讓觀衆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知郭靖的英雄形象。“彎弓射雕”作為劇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各個版本在表現郭靖射雕時的英雄形象手法各不相同,胡歌版射雕采取站在馬上背後拉弓射箭的表現形式,楊旭文版郭靖則是站在飛馬上拉弓射箭來展現,但面對各個版本的呈現,難說能夠令每一位觀衆滿意。
好看不狗血,精彩的劇情才是觀衆追劇的第一要義
好看不狗血,精彩的劇情是判斷一部劇好不好看的最基本标準。部分電視劇以為單純依靠熱炒IP,個别流量明星擔當主演就能夠取得成功。然而,目前觀衆們吐槽最多的五毛特效、面癱表演、摳圖明星以及瑪麗蘇劇情等等是對這一想法的最無情的嘲諷。這種業态下,能夠靜下心來專注于劇本,拍攝出來令觀衆信服的劇情顯得彌足珍貴。
創新還是還原,這是經典作品改編必須面對的難題。新版《射雕英雄傳》在改編時,選擇尊重原著内容基礎上的适當改編不失為大膽的嘗試。新版《射雕英雄傳》在塑造“康慈”CP時,通過增加康慈大婚的戲份不僅不影響主線,而且使得劇情更加蕩氣回腸、精彩絕倫,康慈的悲劇結局更讓觀衆覺得靖蓉愛情的彌足珍貴。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自序》中寫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骈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同樣的道理,電視劇每一時期也有每一時期的特點。在文學改編為影視劇時,選擇在維持原著内在精神内涵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符合時代氣質的作品,不僅是對原著的傳承,而且是對原著美感和質感的保護,更是對觀衆的負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