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幹地支紀年法地支有幾個

天幹地支紀年法地支有幾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9 13:11:06

天幹地支紀年法地支有幾個(天幹地支紀年法)1

我國傳統文化綿延數千年,流傳至今,仍有很多值得傳承和發揚的,隻可惜,在很多領域,今人遠遠遜色于古人。

一談到中華文化,就離不開陰陽。陰陽,并沒什麼玄乎的,它是事物的兩面性,矛盾的對立統一。咱家甚至還認為,老子本就是“唯物主義者”,因為在《道德經》中人家很清晰地指出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那個說不清的道,豈不是首先是“物”了?

所謂陰陽,原本就是指的太陽與月亮,記錄太陽和月亮的變化規律,最終又将其作為我們天幹地支紀年的曆法,這明明就是最淳樸的自然科學,最早的唯物主義;而另外一部博大精深的《易經》,原本隻是抽象地概括了太陽與月亮的變化規律,以至于有人将《易經》視為糟粕,真的是中華民族的不肖子孫。

當然了,很多從《易經》衍生出來的細枝末節,仍需要認真推敲,區别對待。今天,咱家試圖通過自己的觀察,探讨對該問題的理解。

天幹地支紀年法地支有幾個(天幹地支紀年法)2

回歸正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天幹地支紀年法,這是常識。但是,隻要咱家稍稍再追問一句,為啥天幹是10個,而地支卻是12個呢?恐怕就鮮有人能回答出來了。

所謂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就是能夠讨論到太陽與月亮的變化,就達到了道的層次了。既然天幹地支紀年法,是通過觀察太陽與月亮之間的變化,記載下來的變化規律,那麼回答12地支,就變得容易多了。

描述月亮變化的規律,我們太熟悉了。12個的地支來曆,顯然是記錄了月亮的變化規律,當然了,這是在1年的周期内來總結的。

12,也就是說,一年之中,有12個月圓月缺,于是,古人又将一個月圓月缺作為一個月的周期,12地支,容易被理解。

當然了,古人很會舉一反三,又将這12地支,用在了記錄時辰上來,12個時辰由此誕生,12地支顯然具有了抽象的哲學符号的特征。

那10天幹怎麼來的呢?

天幹地支紀年法地支有幾個(天幹地支紀年法)3

不用懷疑,天幹當然是記錄太陽一年中的變化。

對于地球來說,不僅有12個月,還有1年的四季,而四季的變化,顯然跟太陽照射地球角度有直接關系。

從我們最直觀的認知上來說,天幹本來有4個就可以了,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

倘若如此,也太不精細了。

最簡單的問題在于:春初和春末,差别很大,夏初和夏末,秋初和秋末,冬初和冬末,溫度、濕度同樣差别很大,用一個符号代表一個季節的變化,不夠嚴謹。

既然我們古人喜歡陰陽,那就将春季用兩個符号來代替,甲、乙。萬物甲生,是出生的狀态;萬物乙長,是生長的狀态,方向為東。

将夏季用丙、丁代替,分别代表光耀和強壯,為南方;

将秋季用庚、辛代替,代表了更替和艱辛,為西方;

将冬季用壬、癸來代替,代表了任重和終結,為北方。

季節中的前後變化也可以用陰陽概括,春長甲、夏長丙、秋長庚、冬長壬,為陽;春消乙、夏消丁、秋消辛、冬消癸,為陰。

這一下,天幹裡的8個就有了。

剩下兩個戊、己如何出場呢?

天幹地支紀年法地支有幾個(天幹地支紀年法)4

倘若細心的朋友就會發現,傳統的日晷尺與羅盤,你根本找不到天幹戊、己的位置的。

為啥?

因為一年當中,當太陽接近北回歸線距離北半球最近的時候,日晷尺的日柱就變得非常短,日晷針影子就投射到了日晷尺的中央,這一段時間非常特别,必須專門拎出來讨論,很顯然又有别于正常的“春夏秋冬”,長夏就出來了。

按照正常邏輯,一陰一陽,長夏要衍生出來兩個符号,這就是天幹戊、己,位在中間。

天幹,配合上我國傳統五行學說,春為木,所以,甲、乙為木;夏為火,丙、丁為火;秋為金,庚、辛為金;冬為水,壬、癸為水;長夏為土,戊、己為土。

當然了,12地支也相應歸入不同的五行。

10天幹與12地支,兩兩配對,又形成了一個60年一周期的甲子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