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叙文,文題為後人所加。此文既記叙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後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贊揚了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并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這篇文章簡潔生動,着重于通過對話來表達人物。對話簡單,意義豐富,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沒有冗餘。它還使用側面對比和對比的技術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風格。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
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别。
孫權勸學的被截取部分,是文言文中的史傳類,如果你真的備課查過全文你都會發現,他的主人公是孫權。
事實上,《資治通鑒》是一本真正的管理書籍,它對團隊建設和領導力建設有深刻的見解。
我最開始是在大學簡單讀了這本書。在此之前,我已經修過了《左傳》的課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它不是《左傳》式的暗有道德點評視角,也不是《史記》那種情感激越的描寫。
這本書最突出的是,它有一種職場的原生态的顯現,最明顯的是,裡面大量的奸臣事例。
他不做太多的道德判斷,而是關注皇帝如何控制各種人才和資源供自己使用。
我後來才意識到,這本書一直都是帝王的教科書,真正名副其實。
校内很多語文老師講得不夠好,導緻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靈魂所在,一般校内教學有以下缺陷:
第一,很多老師處理時,教學這篇文章的主角是呂蒙,忽視了孫權的人格魅力。
第二,把重心放在“學”上,而忽略為何學習,并沒有揭示這篇文章的靈魂
導緻的結果,正是各位學習這篇課文時,老師傳授的那樣:
贊揚了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并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
然而,這篇故事,果真如看上去那麼簡單嗎?
學習孫權勸學的第二個角度我想告訴大家,這是一個管理學故事,《資治通鑒》,是帝王的教科書。
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孫權,篇名叫孫權勸學,講得就是他在發展期内的人才培育之道。不然哪個領導人閑得沒事關懷一個軍隊的小班長有沒有讀書?
故事想告訴我們,一個集團需要發展,每個成員各有道路。
1.最高領導人——建設你自己,但你不必自己做每件事。最重要的是要明确遠大目标,積極組建團隊,培養各類人才自用,胸懷開闊,主動溝通,實現目标。
2.高管——理解上級的意圖并與上級的目标保持一緻。把隊伍團結起來。必要時結成聯盟,加強力量,完成工作。
很多老師教學“遂拜蒙母,結友而别”,就是字面意思。其實對于古代人來說,拜家和結友是有内涵的行為,這句話的意思是,魯肅把呂蒙結為同盟,而非僅僅是下屬。
3.草根職員——除了精通專業能力外,管理能力還需要發展和全面提高。對于沒有背景的普通人來說,他們不能用權力和金錢來取代他們的地位。必需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更替來提升自我價值。
現代企業管理中,對于普通職員的晉升,也是這個道理。
從專業精通,然後開始協作外部,然後主持單個項目,然後多業務闆塊發展,最後實現管理躍進。
其中專業——協作——管理,是最基本的晉升線路。
《資治通鑒》這本書,它裡面有很多道路。
奸臣、忠臣、帝王、草根、世家都有自己的崛起之路,這是一個複雜權力場的全景。
而未涉世,或者初涉世的年輕人,很适合讀這本書。因為管理中沒有對錯忠奸之分,職場不是講道德和善良與否的地方。
在具體工作中,隻有兩個核心要素:實現目标和如何實現目标。我們周圍的所有人和事都是可用的資源。沒有無法使用的資源,隻有手段不足。
交相利用,彼此躍升,共同達成。這個是這本書的核心之核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