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 flag?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逢年過節在朋友圈或是微博裡曬出“小目标”,成了廣大網友過節的“必要程序”一個星期前的跨年就是最好的例證,朋友圈放眼望去盡是“彩旗飄飄”:新的一年,要瘦、要美、要暴富這些在網絡用語裡被稱作“flag”的人生小目标,已經走向了日常化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立flag的目的是自勉或尋找群體歸屬感,但flag立得太頻繁等于沒立,還會造成心理上的“虛假繁榮”,降低成功率,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跨年 flag?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逢年過節在朋友圈或是微博裡曬出“小目标”,成了廣大網友過節的“必要程序”。一個星期前的跨年就是最好的例證,朋友圈放眼望去盡是“彩旗飄飄”:新的一年,要瘦、要美、要暴富!這些在網絡用語裡被稱作“flag”的人生小目标,已經走向了日常化。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立flag的目的是自勉或尋找群體歸屬感,但flag立得太頻繁等于沒立,還會造成心理上的“虛假繁榮”,降低成功率。
■故事
“希望還是要有的,萬一呢!”
在某外企工作的豆子,一直以來網曬“小目标”的“指導思想”就是三個字“萬一呢”。翻翻豆子的朋友圈,基本上都是條理分明的“1、2、3”。“1、年假前做完PPT;2、健身房月底前打卡兩次;3、晚上12點前睡,早晨定好5點的鬧鐘起來加班。”2018跨年,豆子更是在朋友圈喊出了新年“大目标”,“2019要繼續努力鴨!要是能升職就更好啦!”配上一隻戴着眼鏡的鴨子表情包,鴨子身上寫着三個字,“努力鴨”。
“朋友圈立flag,也是希望能夠起到自我激勵的作用吧。”豆子告訴記者,“平時工作的壓力就不小了,立flag也是希望給自己一個情緒釋放的出口,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記下來,回看的時候也能自我鞭策,‘蠻不錯的,本周的小目标全部都完成了’。”但豆子表示,自己并沒有統計過小目标的完成度,“完成的估計是大多數,比如PPT,不做完老闆第二天肯定會把我宰了。但各種目标裡肯定有沒完成的,比如晚上12點之前睡,要做到實在是太難了。但我在寫flag時還是會把這一條寫進去,出發點嘛就是給自己留個希望,萬一我哪一天就在12點之前睡下了呢?”
“立下flag是節日的儀式感。”同樣是在朋友圈裡以“小目标”衆多而聞名的網友佳琪,這樣解釋自己刷屏的原因。佳琪刷屏很有節奏,生日、年關、時令節氣都會在朋友圈裡發一點“感慨”:“冬至了,眼看着年關就要來臨,手頭的論文一定要抓緊了,月底前要寫完,輕輕松松過年哦。”“又漲了一歲,希望自己不再幼稚,成為可以獨立的人。”
“其實我最開始在朋友圈裡發這些‘小目标’,是因為我發現大家都在發,我不發的話就有一種‘被世界遺忘’的感覺。”佳琪告訴記者,自己特别害怕被孤立,“于是我趕緊發,希望盡快融入‘flag群體’。每次看到有朋友給我點贊的時候我就特開心。”立flag逐漸成了佳琪的生活習慣,佳琪發現已經離不開flag的陪伴了,“假如沒有按時寫,總覺得這個節日過得少了點什麼。直到自己發現,‘原來是沒在朋友圈發立春小目标呀’,這時候就會變得特别嚴肅而莊重,寫完兩三條目标,才會覺得是很認真很神聖地舉行了一個節日的慶典。”
■實驗
Flag竟然會給你的成功“拖後腿”
不論立下flag的最初原因是從衆還是自勉,小目标的最終走向都是殊途同歸:目标達成,獲得成功。然而,通過立flag的方式,真的能夠提高成功的概率麼?部分心理學家會曬出對照實驗的結果回答你:并不能。
據網絡公開報道,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皮特·高爾威澤曾經做過對照試驗,把學生分為A、B兩組,這些學生的目标都是要在期末考試取得好的成績。實驗人員告知A組同學,“你們的目标我們已經知道了”。而給B組同學的暗示是,“我們對你們的目标一無所知”。最終考試成績出來,B組同學的平均成績高于A組同學。
這個結果讓人沮喪,但flag的心理暗示效果已經非常明朗了:你在朋友圈寫下flag的時候,其實已經在給自己制造“成功的錯覺”,這種錯覺的産生,不僅來自你的融入“flag群體”的歸屬感,還有抱着手機盯着朋友圈,看着未讀紅點裡的讀數不斷增加時湧上的驚喜:通過flag,你試圖讓他人了解了你,獲得了高度的“朋友圈認同”。
“認同”帶來的影響,估計絕大多數人已經在生活中親身印證:元旦時在朋友圈寫下的那些flag,你現在還記得麼?原以為是一條催人奮進的“小皮鞭”,結果發現實際效果恰恰相反,你會在認同的麻痹中變得放松和懈怠。
■觀點
立“flag”類似“印象管理”
常立志不如立長志
“就是圖一時的開心。一個星期前的flag我壓根都記不住了,何必和生活較真。”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不是少數。這種“何必較真”的态度,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并不同意。
袁勇貴告訴記者,每逢重大節日,朋友圈裡就“彩旗飄飄”,這樣的行為根源來自自戀心理。部分flag的确有自律性質,然而更多的人網曬“小目标”,為的是一種存在感,希望能夠引起他人的關注。通過flag在他人心目中樹立起自己“自我要求高”“愛美”“愛閱讀”等良好印象,進行“印象管理”。這種從衆行為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心理調節作用,形成自我激勵。但一旦形成習慣,flag立得太頻繁,會适得其反。
袁勇貴建議,将生活拆分“小目标”逐個完成的做法并非不可取,但目标的設定不能空泛,需要現實。“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目标,盲目地跟風和從衆,會分散你對目标的專注程度。自我目标的達成,不應當由别人來引導,還是應該靠自己。俗話說的‘常立志不如立長志’就是這個道理。”(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楊甜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