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個既不是特别大,也不是特别小的星球。但它是我們的母星,是所有生命的所在地,也是可以觀測到整個宇宙的地方。
圖解:地球的數字藝術。
天文學家和地質學家通過學習其他世界來了解地球及其行星家族。現在他們相信,行星是通過太陽誕生時遺留的旋轉碎片環凝聚而成的。
地球的形狀
地球不是一個完美的球形,它在兩極是扁平的。在兩極之間地球的直徑是12700千米。而在赤道附近它的直徑是12750千米。
圖解:地球的形狀。
大地測量學是一門研究地球形狀的學科。現代大地學家在從太空拍攝的照片中得知地球的形狀。但人們很久以前就得出了這個結論。舉個例子,人們注意到遠處的船隻看起來好像掉到了地平線以下。早期的天文學家觀察月食的運動:地球在月球上投下一道彎曲的影子。所以地球是圓的。
質量和密度
物體的質量告訴我們它其中包含了多少物質。在1735年,數學家皮埃爾·布格估算了地球的質量。今天,科學家們知道地球重6.59×10^21噸(5.98×10^21公噸)。為了計算出它的密度,科學家們用地球的質量除以體積。地球上的空氣、水和岩石的重量約為等量水的重量的5.5倍。這使得地球是所有行星中密度最大的。
重力和磁力
重力是一種把所有東西都拉向地球中心的力量。地球也是一個巨大的磁鐵。它有南北兩極。(磁極和地球兩極不在同一個地方。)指南針是因為地球磁力發揮作用的。
地球的三部分
地球是由空氣、水和結實的地面組成的。科學家稱這些為大氣層、水圈和岩石圈。這些術語來源于希臘詞根。Atmos(大氣壓)意味着蒸汽,Hydro意味着水,Lithos意味着石頭。
大氣層
地球是由一個被稱為大氣層的氣體層所包圍着的。這就保護了它免受緻命的輻射和流星的傷害。大氣層也像毯子一樣保持地球溫度的穩定。這個毯子是由21%的氧氣,78%的氮氣和1%的其他氣體組成的,它還含有灰塵和水蒸氣。
水圈
當從太空看向地球時,它可能被稱為藍色星球。它四分之三的表面被水覆蓋着。這就是水圈。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液态水的行星。海洋、湖泊和河流都充滿了動植物。水圈提供食物、肥料和工業原料。海洋生産鹽和許多其他重要的化學物質。
岩石圈
岩石圈是地球的固體部分。它有一個大約1740英裡(2800公裡)厚的固體外地幔。地殼是由岩石和土壤組成的,它構成了地幔的頂部25英裡(40公裡)。地球物理學家利用地震波來了解地球内部。地幔之下是地核,它大約有4400英裡(7100公裡)寬。地核具有堅固的内核和熔融的外核。
地球的年齡
化石使科學家們相信地球非常的古老。現在科學家們用放射性元素來測量地球的年齡。通過知道這些岩石需要多長時間衰變,地質學家可以計算出它們所處岩石或礦物的年齡。幾種放射性元素或同位素常被使用,其中最著名的是碳14。
科學家們發現,已知最古老的岩石形成于42億年前。他們認為地球本身大約有46億年的曆史。
地球的自轉
古時候的人們認為地球是靜止的。他們認為太陽、月亮和星星都是圍繞着我們運動的。現在我
們知道地球是繞地軸轉動的。地球每23小時,56分鐘,4.09秒自轉一次。在1851年,法國科學家瓊-伯納德-裡昂·傅科用鐘擺證明了這一點。他把一個又重又尖的重物系在從高高的天花闆上懸下來的長繩上,懸着的物體下方是一層沙。當鐘擺來回擺動時,這個重物的尖點在地闆上的沙子上标出了它的運動。這些标記沿着不同的方向,傅科擺表明地球一定在轉動。
正是地球的自轉導緻了晝夜。它使氣流在北半球向右轉,在南半球向左轉。這種現象就叫做科裡奧利效應。
地球的公轉
地球自轉的時候,也圍繞着太陽旋轉。整個過程曆時365天,6小時,9分鐘,10秒,這被稱為恒星年。地球環繞太陽的運行軌道是一個被壓扁的橢圓,所以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在一年之中會有輕微的變化。地球距離太陽最近的地點稱為近日點,它發生在一月初;距離太陽最遠的地點成為遠日點,它發生在七月初。地球在近日點比在遠日點離太陽近480萬公裡。
地球的軸線相對于軌道線傾斜了大約23.5度。在部分軌道上每個半球都向太陽傾斜,這就是夏天。當半球偏離太陽時,冬天就到來了。地球沿軌道的速度約為每秒30公裡。它在近日點移動得最快。地球也跟着太陽的運動。太陽通過天空把太陽系拉向它自己的旅程。它每2億年繞銀河系中心旋轉一次。這被稱為宇宙年。這段旅程的速度約為每秒230公裡。
歲差
地球就像一個傾斜的陀螺,在它的軸線上擺動。這被稱為歲差。歲差主要是由于月球環繞地球運動時的引力所引起的。完成一次擺動大約需要25,800年。
當地球擺動時,它的軸線指向空間裡的不同位置。現今,地球的軸心指向北極星。北極星的位置在許多世紀後會産生變化。當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時,星星紫微右垣一是北極星。到公元14000年,織女星将成為北極星。北極星将在一次完整的擺動後回到那個位置。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thetimenow-摸一凹
如有相關内容侵權,請于三十日以内聯系作者删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