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Grace,女,28歲,現居武漢,是一個充滿自己想法的互聯網打工人,喜歡小動物,也喜歡寫作。
随着社交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習慣于在網絡上交朋友,現實裡反而不敢開口說話,成為名副其實的“社恐”,即“社交恐懼症”。
曾經我也是一名“社恐”,但通過學習和自我調整後,我也成為了一個能夠大大方方展現自己,能迅速和陌生人找到共同話題,最終成為朋友的人。這種人現在也有一個相應的稱呼,叫“社牛”,即“社交牛掰症”。
那麼要如何成為“社牛”呢?在本文中,我将介紹三個秘訣。
1.強大的自信,是開始社交的基礎。
羅曼·羅蘭說過:“先相信自己,然後别人才會相信你。”
雖然做什麼事情都需要自信,但在社交時,強大的自信格外重要。
曾經的我很不自信,每次到一個新的環境,認識新的人,我都會躲在别人背後,即不願意第一個介紹自己,也不願當打破難堪氣氛的人。
我為什麼不自信呢?原因有三:
一是因為我新認識的人大都比我年輕很多,二是因為我有些胖,對自己的身材不自信,三是因為我的聲音沙啞粗犷,很不好聽。
所以每一次做自我介紹時,我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這樣不自信的自我介紹,讓我失去了很多結交好友的機會:因為我的不自信,新朋友對我第一印象都不好,因為我的性格不夠開朗,甚至還會給人留下不誠懇的印象。
在經過我和身邊的人的長時間相處,讓他們認識到我真實的一面之後,他們鼓勵我應該對自己更有信心,因為真實的我是很可愛的。
這樣的意見聽到了很多次,于是我決定要做出改變。
自信的前提是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所以要提升自信力,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優點。
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缺點”,并用别的角度思考這些自己不自信的部分是否能帶來益處,發現曾經讓我感到自卑的短處,也是可以成為優點的。
比身邊的年輕人年長,不如他們思維活躍,但是我更成熟;有些胖,但我看起來很強壯,下班後女同事都願意和我一起出去,因為有安全感;聲音雖然不好聽,但是我吐字清晰,也不會大聲說話,所以更容易在日常相處中獲得好感。
在發掘了自己的優點之後,我的自信心有了明顯的提高,在面對他人時更加大方得體,也能在直視對方眼睛時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了。
總而言之,隻要換角度審視自己,發掘自己的優點,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自信力,就是邁向“社牛”的第一步。
2.認真地傾聽,是赢得友情的基石。
伏爾泰說:“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
相信在生活中,這種情況很常見:明明剛和朋友抱怨了生活和工作上的不順,朋友卻一個字都沒聽進去,她也想向抱怨,可是你也不願意聽。結果兩個人不歡而散。
這就是不會傾聽的結果。
随着現在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的精神需求在增加,傾訴的欲望也随之增加,但是願意去傾聽的人似乎并沒有變多。
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願望,特别是情緒變化時産生的異常情緒需要發洩出來,而傾訴是一種非常好的宣洩方式。
現在在微博上很流行一種情感博主,他們每天會接受很多人的投稿,大多都是網友們的煩惱和痛苦。
這和我在開頭說的現象很符合,年輕人更傾向于在社交網絡上表達自己,不僅是因為本身的“社恐”,相反地,也因為身邊善于傾聽的人不多,他們沒有情緒出口。
傾聽他人的感受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但這種能力顯然是每個人都應當掌握的。傾聽也是不需要技巧的,隻需要認真聽,然後真誠地回應傾訴者就足夠了。
而你的朋友們在向你傾訴時宣洩了自己的不良情緒,心情變得舒暢,因此也更願意和你交往。
而傾聽别人的煩惱,也能讓人對自己的生活有了不同的思考。
比如我會把自己放在傾訴者的位置上進行換位思考:如果是我的話,我該怎麼辦?同時我也會對比自己遇到的類似情況,分析自己在該情景下應該做出什麼反應。
這樣傾聽了一段時間後,我不僅多了很多交心的朋友,自己的共情能力也提高了,可以說一種利他又利己的行為。
要而言之,隻要換位思考,認真傾聽,那麼自然會成為“社牛”,擁有真心的朋友。
3.充分的尊重,是保持友誼的根基。
《莊子·山木》提過:“君子之交淡如水。”
不少人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曆:明明是初次見面的人,卻不斷地向自己詢問隐私問題,自己對問題做出回避後,對方還覺得你遮遮掩掩,不夠真誠。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願提的經曆,而毫無顧忌地詢問别人不願意回答的問題,顯然是在對方的雷池裡“蹦迪”了。
曾經我也有過喜歡探究别人私下生活的時期,如果對方不回答,還會去翻看對方的朋友圈或是微博,通過這種方式打探對方的一切。
當時的我這麼做并不是出于惡意,而是單純地以為這樣能讓自己更加了解對方,從而增加成為朋友的幾率,殊不知這樣反而把潛在的朋友推遠了。
讓我幡然悔悟的,是這樣一件事。
兩年前,我的一位同學邀請我吃飯,席間又來了一位他的朋友,我并不認識,但因為是朋友的朋友,便和他聊了起來。
這位朋友個很開朗的人,落座後和我聊天也很愉快,可是飯後閑聊時,他突然問我:“你的生日是什麼時候?你是哪一年出生的?”
我不想告訴他我的年齡,因為我比他年長許多。可是他用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再三詢問,我實在躲不過,隻好告訴了他。
這位朋友得到了答案,倒也沒說什麼,可這依然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回家前他想和我加微信,我沒有給他。
通過這件事,我體會到了一種隐私被探究的不情願感,這讓我的心像被紮了一根刺一樣難受。由此我也反思了自己,在這件事之後,除非對方主動提或是我必須要了解,别人的隐私問題我一概不探究詢問了。
不去問他人的隐私,本質上是尊重對方作為獨立個體時應該有的私人空間。
所以,不去主動看别人的手機或是電腦屏幕,不對别人的喜好做出評價,甚至是在聚餐時不從别人碗裡夾菜,這類小細節都能體現出對他人對尊重。
所以說,學會尊重他人,相處時保持适當的距離感,那麼你和朋友的友誼将變得和諧而堅固。
總結
人類是一種社會性的生物,所有人都需要人際交往,而上文提到的三個秘訣,是幫助大家提升交流能力的基礎。
當然在實際的人際交往中,大家依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相信上面提到的三個秘訣一定能幫助你交到更多朋友,獲得長期友誼,成為一個大家都喜歡的“社牛”。
那麼,從現在開始,記住這三點:自信,傾聽,尊重。
一起向成為“社牛”而努力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