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他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鬼斧神工,氣韻天成,片刻之後,經過千錘百煉的鐵畫便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鐵畫,是用鐵片和鐵絲鍛打焊接成圖畫的一種工藝品,它借鑒了國畫的水墨、章法、布局,線條簡明有力,蒼勁古樸。鐵畫工藝綜合了古代金銀空花的焊接技術,吸取了剪紙、木刻、磚雕的長處,融合了國畫的筆意和章法,畫面明暗對比鮮明,立體感強,在古代工藝美術品中獨樹一幟。
鐵畫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在清代康熙年間,安徽蕪湖鐵畫自成一體,并逐漸享譽四海,至今已有340多年曆史,是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
瀕臨長江沿岸的蕪湖市,交通便利,曾為明清時期全國染漿業中心,中國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來冶鐵業就十分發達。發達的冶鐵業和高超的鍛技,為蕪湖鐵畫的創造提供了先天的基礎和條件。
在人傑地靈、魚米之鄉的蕪湖市,孕育出了一位永葆匠心的鐵畫手藝人,用他的實際行動傳承着這項百年技藝,他就是儲鐵藝。
儲鐵藝,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遺傳承人,1972年出生于蕪湖,由外祖父儲炎慶取名鐵藝,意為“鐵畫藝術”世代相傳發揚光大。1988年入行師從張家康(安徽省非遺傳承人、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1996進入鐵畫研究所,師承儲金霞(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
“鐵畫吸取了我國傳統國畫的構圖法及金銀首飾、剪紙、雕塑等工藝技法,以低碳鋼作原料,以鐵代墨,以錘代筆,經過出稿、剪、砸、燒打、上漆蠟、上框等工序和‘打活’、‘鑽活’等工藝,制成山水、人物、花卉、蟲魚、飛禽、走獸等各種藝術品。它将民間剪紙、雕刻、鑲嵌等各種藝術的技法融為一體,采用了中國畫的章法,黑白對比,虛實結合,别有一番情趣。”儲鐵藝說道。
由于儲鐵藝出生于鐵畫世家,自幼酷愛中國傳統繪畫和書法,跟随祖父學習鐵畫技藝,至今已有三十餘載,在他的工作室中,大大小小的鐵畫作品擺滿了整個屋子,其中既有花鳥魚蟲,又有山川湖泊。雖然作品精緻唯美,讓人目不暇接,但是在學習創作的初期儲鐵藝付出的辛苦和汗水隻有他自己本人才知道,但是一切的艱難險阻都沒能阻止他這顆藝術創作的初心,一次次的嘗試,一次次的總結經驗,終于克服萬難,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鐵畫創作風格。
在2002年,儲鐵藝接受北京人民大會堂工程改造工程,參與國家廳陳列的著名鐵畫《迎客松》全面維修;2009年,鐵畫作品《喧嘯聲回萬谷鳴》在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深圳)優秀作品評選中獲得最佳創意獎;2015年5月作品《枇杷昆蟲》獲東盟博覽會工藝美術類金獎,10月作品《一肩但卻古今愁》獲第七屆文房四寶文化旅遊節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技藝)大展金獎;2018年5月作品《雙鷹圖》獲深圳文博會工藝美術最佳創意獎金獎。
2015年10月被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聘為客座教授,并在安徽師範大學和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學生講課,傳承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未來,儲鐵藝将堅定的走在中國鐵畫非遺傳承的道路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