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談
編輯|王圖往迹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曆史上的菊花詩當中除了明太祖的那一首,估計就屬黃巢的這一首最霸氣了。
作為一個千古傳頌的英雄,黃巢的身份十分矛盾。一方面他被許多人當作英雄人物;另一方面史書上的他又是一個赤裸裸的魔頭。甚至史書記載他殺人八百萬,而且專門吃人肉。黃巢如此邪惡為何會被人當作英雄?
作為曆史上的黃巢起義領袖之一,黃巢的出身其實并非大家想像的那樣是一個被朝廷盤剝的農民;相反他還很有錢,是當地一個著名的鹽販子。對古代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會知道,古代的鹽販子都屬于暴利行業,所以黃巢家裡很有錢很有錢。
但是有錢在古代意義不大,尤其是鹽販子這種商人——士農工商體系之下他們的社會地位甚至還不如農民。
當然,實際上他們的地位可能比農民要高一些,但是黃巢卻仍然有一個自己的夢想,那就是想通過科舉考試成為一名唐朝公務員。這個黃巢從小就特别的有志氣,五歲的時候父親叫他以菊花作詩,他首先就來了一句“堪于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
這詩頓時讓他父親很不爽——因為古代黃袍是禁忌,隻有皇帝才能用。
黃巢年紀小小就把菊花比作皇帝,這沒來由地讓父親覺得有些挺恐怖的,所以就讓他重新再作一首詩。五歲的黃巢張口就來:飒飒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這詩的氣魄其實相當龐大,而且文采方面也不同于尋常詩人。
但是還是一樣的道理——黃巢又提到了禁忌内容,甚至表示他要做“青帝”,估計此時他父親的腦殼都是疼的。不過小孩子童言無忌,誰會怪罪一個小朋友呢?
而且這幾句詩說實話文采真的相當好,五十歲的人也未必能寫得出來。
所以家人就鼓勵他好好學習,黃巢也是一直努力學習,并且積極進行科舉考試,卻考到了幾十歲都沒有考上。但是原因卻并不是黃巢本人的能力不行。
事實上黃巢在文采方面非常了得,甚至算得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同時他本人的武藝超群,不論是劍術還是馬術或者是弓箭,他都是一把好手。那他為什麼考不上呢?
有一種說法是當時他本來考上了,然而皇帝在殿試的時候一看了黃巢,頓時被長得五大三粗的黃巢給吓壞了,直接就把黃巢的名次給取消了。這個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古代确實有這個流程。
而且古人會相信一些相術,也許皇帝能夠從黃巢臉上看到一些兇兆,也不是沒有那種可能。
但是對于黃巢來說,他心裡就很不爽了。長得醜是我的錯嗎?我考了這麼多年容易嗎?就因為長得醜你就要把我給刷掉嗎?
在離開長安的那一夜他還看到,那些士族的家裡燈紅酒綠,而一些貧窮的老百姓卻凍死在街頭。此時的大唐王朝已經是相當的腐朽破敗了,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既為自己的遭遇感到氣憤,又為老百姓的遭遇感到氣憤的他,頓時憤憤寫下了咱們開頭說的那一首菊花詩。意思也是非常的明顯:你不給我個名次,以後我要殺進長安城來,自己去金銮寶殿上面做皇帝去!
從此黃巢不再去考科舉,而是專心緻志地搞錢以及結交天下英雄。
而當時唐朝年年戰亂,對百姓的賦稅更是不斷加重,很快一名叫作王仙芝的人首先起義。黃巢見了立馬自己花錢拉隊伍,帶着幾千人前去投奔王仙芝。
黃巢本來就是讀書人,對于兵法什麼觸類旁通,同時他還精通劍術、騎馬、射箭,這下子他立馬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成了王仙芝起義隊伍當中的骨幹。而且黃巢跟自己的定位很高,他要的就是給百姓均田免糧,打敗當時腐朽的唐朝統治,因此他的隊伍十分得民心。
然而那個王仙芝打着打着就想要投降,最終王仙芝的起義隊伍被唐朝給打敗了,數萬起義軍被唐朝殺掉,其餘殘部做鳥獸散。
這些人有不少找到了黃巢,黃巢憑借着自己手裡的一點兒兵馬,慢慢地開始發展了起來。
他對于底層老百姓非常好,所到之處對于底層老百姓絲毫不侵犯,甚至還頗有些打土豪、分田地的味道,把他打下來的财産分許多給百姓。所以他的隊伍越打越大,老百姓也特别地擁護黃巢。
為此唐朝方面自然也是想了一些辦法,他們開始在宣傳當中妖魔化黃巢,說黃巢是妖怪、會妖術什麼的。這其中關于艾草的故事,大概最能說明問題。
說是當年黃巢前去攻打了幾座城池,結果進入城池當中人都一個個跑沒了;不僅僅那些土豪和士族對他怕得要命,那些普通的底層老百姓,看到這些黃巢起義軍也是拔腿就跑。這讓黃巢感到了一絲絲不同尋常的味道:我又沒做啥對不起老百姓的事,怎麼他們看到我就跑呢?
為此他在下一次攻城之前,先化妝一番跑過去打探一下情況,結果在山上他就碰到了一個挑着東西逃命的農婦。
這兵荒馬亂的婦女一個人出來是很危險的,農婦卻不顧危險隻身出來逃命,到底是為了什麼呢?于是他上前去詢問這個農婦。這農婦告訴他黃巢的軍隊就要打過來了,這個黃巢有各種妖術,要是現在不跑,待會兒就會被黃巢大軍給禍禍了。
黃巢聽了之後頓時心中煩惱:我哪裡禍禍過這些普通百姓?這分明就是唐朝給我潑的髒水好不好!
不過黃巢雖然長得面目兇惡,卻是一個飽讀詩書的人,肚子裡的計謀很多。他很快想出了一個破解唐朝輿論戰的辦法,他拿出一支艾草告訴這個老婦人,說這種草是一種仙草,隻要你拿着這個草挂在門上,待會兒黃巢大軍就不會傷害你們了。
黃巢裝作一副道骨仙風的模樣,又給這個老婦人說得有鼻子有眼的,結果老婦人就信了黃巢的這個話,并且轉頭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其他貧苦農民。
其實這些農民都不是很想逃荒,因為逃荒本身的死亡率也挺高的,而且農民基本上都安土重遷。于是他們一個個都信了老婦人的話,紛紛在自己的門上挂上了艾草和其他幾種“仙草”保命。
而在端午的那一天黃巢大軍過來的時候,他吩咐自己的屬下門上挂有艾草的人都不許自己的士兵前去騷擾;反之那些富人個窮人不是一個生活圈子,同時也并不信“仙人”“仙草”這樣的“鬼話”,他們的門上自然就沒有挂艾草,然後财産全部被黃巢大軍給沒收了。
而端午節挂艾草這個習俗就因此而流傳了下來,通過這個傳說我們可以看出黃巢肯定在民間聲望不錯。作為一個失敗者,史學家肯定不會去杜撰這樣的故事,來為一個“反賊”洗白的,隻有老百姓自發的記憶才會留下這些故事。
事實上黃巢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對于富人和貴族的态度太過于惡劣,以至于史書上對他的記載完全是魔鬼化的。
正常的農民起義軍雖然搶劫富人,但是對于一些達官顯貴,多多少少是要給一些面子的,而黃巢起義軍就一點兒不給他們面子了。
當時從南北朝持續過來的士族體制,導緻許多大家族橫亘上千年。這些家族富可敵國、權勢滔天。但是也正是他們吸幹了整個國家的脂膏,黃巢最為憎恨的就是這些人,所以後面他跑到長安城後,對長安城的那些世家大族進行大規模殺戮。
這給流傳了上百年的世家大族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以至于現在許多家族的族譜追溯到了黃巢那個時代就斷掉了。因為那一代人幾乎都被黃巢給殺掉了。
就算是逃出了黃巢的追殺,也因為動亂而弄丢了不少資料。
不僅僅對于富人、世家大族态度非常不好,黃巢對外國人的态度也相當不好。
當時的唐王朝為了對付世家大族,就搞了一個以外國人來制衡世家大族的策略。為什麼唐玄宗那麼信任安祿山這些人呢?為的就是讓安祿山來制衡世家大族。
但是這些人在唐朝也橫行霸道,尤其是廣州的一些外國人,在當地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利益群體。黃巢平生最看不得這種不平事,所以殺到廣州一帶之後,對這裡的十二萬外國人痛下殺手。
正是因為黃巢總是在不停地殺殺殺,尤其是對世家大族的迫害,使得整個世家大族對黃巢視作魔鬼,在史書上的記載也是過分添油加醋。史書上說他在軍隊缺乏糧食的時候,專門制造大型器械來加工人肉殺人800萬。
其實這些數據非常的值得推敲——800萬頭豬都不一定好殺,何況是800萬尚武成風的大唐百姓呢?
而且既然已經沒有軍糧可吃了,花那麼大的力氣去制造大型器械來加工,很明顯也是一個相當不符合邏輯的事情。因此這裡面多半是有誇張成分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