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拔罐法常見的運用方法

拔罐法常見的運用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6:58:42

拔罐法常見的運用方法(四種常用的拔罐方法)1

留罐法

留罐法又稱坐罐法,是指罐具吸拔在應拔部位後,留置一段時間的拔罐法。留罐法一般留罐的時間為 10~15 分鐘,可用于治療大部分病症,是最常用的拔罐法。

在采用此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罐大吸拔力強的應适當減少留罐時間 ;夏季及皮膚薄弱處留罐時間不宜過長 ;如需拔瘀血罐,時間可稍延長,但不能拔破皮膚。

拔罐法常見的運用方法(四種常用的拔罐方法)2

閃罐法

閃罐法是指罐具吸拔在應拔部位後随即取下,反複操作至皮膚潮紅時為止的一種拔罐方法,若連續吸拔 20 次左右的,則稱為連續閃罐法。由于閃罐法拔後在皮膚上不留瘀紫斑,故比較适合面部拔罐。閃罐法的興奮作用較為明顯,适用于肌肉痿縮、局部皮膚麻木、中風後遺症、内髒病等病症。

拔罐法常見的運用方法(四種常用的拔罐方法)3

血罐法

血罐法也稱刺絡罐法,适用于各種急慢性軟組織損傷、高熱、神經痛和神經性皮炎等症。具體操作方法是先用三棱針、梅花針或注射針等按病變部位的範圍大小和出血量的要求,針刺穴位或病變部位。針刺時的力度是:輕刺以皮膚出現紅暈為标準 ;稍重刺以輕微出血為标準 ;重刺以點狀出血為準。針刺後再拔罐并留罐,留罐時間長短按不同部位和病症需出血的量而定。

拔罐法常見的運用方法(四種常用的拔罐方法)4

走罐法

走罐法又稱推罐法或行罐法,多用于胸背、腹部、大腿等肌肉豐滿、面積較大的部位。本法常用于治療麻痹、肌肉萎縮、神經痛和風濕痹痛等症。具體操作方法是,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塗上一層潤滑劑,以便于罐具滑動。吸拔後用一手按住罐口前緣皮膚,另一手則握住罐底稍傾斜推,沿着肌肉骨骼生長路線或經絡循行路線作上下左右的移動,也可以患部為中心作環形旋轉移動。待到患部皮膚變得潮紅或起丹痧點時即可起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