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品牌

 > 班尼路有哪些品牌

班尼路有哪些品牌

品牌 更新时间:2024-06-23 11:00:57

班尼路,曾經是國内一線潮裝品牌,如今混到了無人理睬的地步。

要不是前段時間,班尼路的老闆潘德浩花了3566萬港元,在香港富人區買了三個車位,不少人可能以為班尼路已經倒閉了。

一邊是班尼路6年時間關了3000多家門店,另一邊是老闆花3500萬買停車位,真搞不懂潘德浩哪來這麼多錢揮霍?

班尼路有哪些品牌(從一線潮牌再到地攤品牌)1

其實,這兩件事并不矛盾,都與優衣庫有關。優衣庫在市場上擊敗了輝煌一時的班尼路,然後把班尼路的工廠變成了自己的代工廠。

給優衣庫代工錢掙得固然比自己做品牌少,但并不妨礙老闆發财。

擊退優衣庫

2003年,優衣庫第一次來中國時,首店選在了北京。此時,班尼路正處于高速擴張時期,全國門店數600多家,輕而易舉把“默默無聞”的優衣庫擊潰,優衣庫被迫退出中國市場。

班尼路之所以能戰勝優衣庫,得益于強大的渠道能力。彼時的中國零售市場尚處在“渠道為王”的時代,誰能在最短時間内開最多的店,便具有難以撼動的優勢。

巨額廣告投入 快速鋪店是品牌成功的不二法門。

娃哈哈是“渠道為王”的典型案例。娃哈哈本是浙江當地一家瀕臨倒閉的校辦企業,在宗慶後接手後,在全國31個省市選擇了1000多家一級經銷商,組成渠道骨幹,而剩下的二級、三級經銷商負責下沉市場任務。

娃哈哈很少幹預二級三級的野蠻生長,讓他們放手去幹,正是這種“抓大放小”的戰略,使得娃哈哈既紀律嚴明又不失靈活,産品能滲透到全中國每一個村莊。

班尼路有哪些品牌(從一線潮牌再到地攤品牌)2

上世紀80、90年代,消費者有些迷信廣告,娃哈哈在全國各大電視、報紙投放廣告,一句“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迅速植入消費者心中,讓娃哈哈成為中國第一飲料品牌。

這套玩法放到班尼路身上同樣成立。1996年,中國香港德永佳公司收購了意大利品牌“賓奴”,準備趁着回歸祖國的機遇,進軍内地服飾市場。

但考慮到“賓奴”這個名字在内地有點貶義的味道,就把名字改成了更洋氣的“班尼路”。

在内地市場,班尼路高舉高打,請來劉德華、王菲做品牌代言人,帶着當時特有的“香港光輝”高調進入廣州,在明星 廣告攻勢下,成為年輕人向往的高端品牌。

一件T恤能賣到200元,當時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才500-600元。

同時,班尼路為了快速擴張,開店模式采取直營 加盟,極大減輕了資金負擔,在2003年時,已擁有了600多家門店,而且所有的門店集中于一二線城市,就如同今天的LV、巴寶莉、普拉達不會去三四線城市開直營店一樣,班尼路就是那個時候的奢侈品。

擊敗優衣庫後,班尼路一發不可收拾,2003年-2008年進入高速擴張階段,門店數從1000家幹到了2000家。

班尼路有哪些品牌(從一線潮牌再到地攤品牌)3

2006年拍攝的《瘋狂的石頭》裡有一個橋段,生動體現了班尼路的影響力。黃渤指着身上穿的衣服一臉得意地炫耀:“别亂摸我衣服,賠得起嗎?牌子!班尼路!”

班尼路公司創立者之一陳勉接受《人物周刊》采訪時表示,班尼路未來的發展目标是成為“中國服裝零售行業的航空母艦”。

一片輝煌之下,誰也沒注意五年後,敗走京城的優衣庫又回來了,拉開了班尼路大潰敗的序幕。

渠道失靈了

敗退中國後,優衣庫老闆柳井正覺得,優衣庫不是敗在渠道上,而是消費人群定位上。優衣庫在日本是個大衆消費品牌,他們“為所有人生産衣服”,價格相當親民。

可到了中國,優衣庫得了洋品牌的毛病,想把自己打造成高端品牌,一件T恤對标班尼路賣200多。質量是和班尼路一樣,可班尼路知名度高,消費者不知道優衣庫,不會為品牌支付更多錢。

所以,柳井正決定再戰中國,踏踏實實做個平民品牌,日本怎麼定位,中國就怎麼定位,價格降了一半。

而班尼路正陷入渠道危機。班尼路用的直營 加盟模式,有個天然弱點,對終端實際銷售情況掌控不足。

據一位班尼路加盟商反應,他的店一天能賣七八件衣服,一個月賣個300件,毛利在7萬元左右。

但上級代理為了多賣貨,會經常壓貨下來,明明自己賣不掉,還要他吃貨,一次兩次可以,搞多了,任憑上級代理怎麼勸,也不願幫忙。

班尼路有哪些品牌(從一線潮牌再到地攤品牌)4

班尼路公司不知道真實銷售情況,以為一家店一個月真能賣500件,就按照500件的數量生産,結果造成了大量庫存賣不掉。

為了消庫存,2008年起,班尼路瘋狂開店,加盟門檻一降再降,原本高檔的門店裝潢也不要了,隻要挂班尼路的牌子就行。

2014年,班尼路門店數量達到4044家。庫存壓力減小了,班尼路的品牌也坍塌了。

優衣庫則堅決不用加盟模式,隻搞直營,門店大都選在一二線城市的商圈,人流有保障,價格便宜,款式新穎,逐漸被年輕人青睐。

2008年後,中國消費者的習慣改變了,不再相信廣告,更喜歡通過社交媒體口口相傳的品質,渠道 廣告的老套路失靈了。

優衣庫從來不起大明星代言,專注于服飾設計,或許某些款式有些山寨奢侈品牌的影子,但質量沒話說。

班尼路有哪些品牌(從一線潮牌再到地攤品牌)5

2014年,班尼路門店4044家,2018年隻剩下1000多家,6年時間倒閉了3000多家門店。

最後反過來為了生存,班尼路的工廠開始為優衣庫代工,貼上優衣庫的牌子銷往全國各地,據悉,全國優衣庫門店銷售的服飾中,有10%來自班尼路的工廠。

失敗的不止是班尼路

2008年之後,中國服飾品牌失敗的不止班尼路一家,海瀾之家、美特斯邦威、森馬、以純、李甯、佐丹……都遭遇了相同的命運——庫存壓力過大,門店成片倒閉,與輝煌的過去形成鮮明對比。

這些品牌的失敗有個共同原因:敗于渠道。過度迷信市場規模,認為規模越大越安全,盲目擴張,不重視服裝設計。

優衣庫、ZARA、H&M等國際快時尚品牌,最大的特點是緊貼潮流,一款新衣兩個月左右即可上架,而國内品牌困于庫存,這季賣的是上一季的産品,早過時了,自然賣不過,庫存越壓越多,陷入惡性循環。

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衣服的款式與設計,半年一波新潮流基本已成了常态,國内的服飾品牌顯然沒有适應這樣的節奏。

班尼路有哪些品牌(從一線潮牌再到地攤品牌)6

電商平台的崛起,更讓線下門店經營為主的國産品牌雪上加霜,雖然他們都在天貓淘寶開了線上店,但運營起來,顯然不如“淘品牌”會玩,對他們來說,淘寶天貓無非是多個渠道,與其他經銷商沒什麼區别。

國産品牌想要突圍,就要改掉迷信規模的怪圈,踏踏實實一家一家開門店,把控供應鍊,不做甩手掌櫃。

前幾年李甯押寶90後失敗,上百億的庫存讓退居二線的李甯不得不重新出山,瘋狂去庫存,并定下了“國潮”風格的發展方向,總算把李甯又帶回了盈利的軌道。

想要躺着賺錢,你以為你是美聯儲嗎?

作者:江左佑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品牌资讯推荐

热门品牌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