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第一周是世界母乳喂養宣傳周,對新手媽媽來說,哺喂寶寶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要過開奶、脹奶、乳腺炎等重重難關,還要占用大量睡眠時間,那麼,母乳喂養究竟好在哪?喂到幾歲最合适?它會導緻乳房下垂嗎?……
近日,從事母嬰護理工作十多年,緻力于研究母乳喂養健康教育和産後康複的廣醫三院愛嬰區護士長陳钰儀解答了關于母乳喂養中的常見疑問,也糾正了若幹常見的認知誤區。
廣醫三院愛嬰區護士長陳钰儀
專業指導:陳钰儀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愛嬰區護士長,副主任護師
問:在建立母乳喂養後,應該繼續母乳喂養多久?
陳钰儀:世界衛生組織 (WHO) 和其他衛生機構建議,在寶寶前六個月完全哺喂母乳,之後繼續哺喂母乳同時添加其他食物(通常稱作輔食),直到寶寶至少兩歲。
母乳不僅僅是食物,如果寶寶難受或疲憊,母乳是天然的安撫物,它還含有增強免疫力的成分。
問:為什麼建議時長是至少兩歲,而不是其他的時長?
陳钰儀:最重要的依據是,在生命的前2年,嬰兒自身的免疫系統無法産生足夠抗體來提供保護,嬰兒幾乎需要完全依靠母乳來提供免疫保護。
由于抗體的半衰期約為30天,這意味着每隔約30天,寶寶血液中的抗體數量将減半,除非獲得新的抗體(這也是我們需要按照時間表接種疫苗的原因之一)。
如果沒有母乳源源不斷地為寶寶提供新抗體,那麼,其抗體水平将在3至6個月時降至較為危險的水平,直到約24個月時,寶寶的免疫細胞才足夠成熟,能生産足夠的抗體,來滿足寶寶大部分的需求。
另一方面,人類大腦發育最快的階段是胎兒期的最後3個月和産後最初2年。在嬰兒2歲時,大腦重量已達到成年大腦的80%。與之相比,嬰兒的體重卻不需要在産後的前2年增長過快。
因此母乳對于大腦來說,不僅僅提供适合的營養和能量,更主要的是促進和保護大腦發育,同時确保嬰兒體重不會過快增長。
問:很多人覺得,母乳喂養的寶寶比配方奶喂養的寶寶要“瘦”,覺得母乳不夠“有營養”,是這樣嗎?
陳钰儀:确實有母乳寶寶的父母覺得自己家孩子瘦,而配方奶寶寶的家長認為自己已經超重的孩子體重是正常的。事實是,母乳喂養的寶寶比配方奶喂養或混合喂養的寶寶體重超标的比率低很多。你認為寶寶是正常體重,其實已經超标了。
為什麼會這樣?一方面,母乳好消化,母乳中的蛋白質以乳清蛋白為主,而配方奶中的蛋白質主要以酪蛋白為主;母乳中的乳糖多為乙型乳糖,配方奶中以甲型乳糖為主。母乳是非常有利于寶寶消化利用的,食物殘渣也非常少。
另外,寶寶吃母乳時會自動調節攝入量。很多媽媽會發現,寶寶吃完母乳後就會含着乳頭玩兒,因為他已經吃飽了,不願意再費力氣吃了,僅僅是有吸吮需求。而配方奶喂養的寶寶,如果吸吮需求滿足了,孩子很大可能都已經吃撐了。
媽媽的泌乳和寶寶的需求是精密匹配的,寶寶吸吮的多、吃的多,乳房分泌的就多;反之就會分泌的少。而配方奶容易過度喂養,譬如奶粉濃度沖調不合适、寶寶剩了一點的奶怕浪費要讓孩子喝掉、人為增加喂養頻率等等。
問:母乳不足時,是因為媽媽吃得不夠多或者胸小嗎?
陳钰儀:媽媽的奶水多少,跟乳房的大小無關,而跟乳腺的活化程度有關。
乳腺的活化是怎樣發生的呢?懷孕到中期時,孕媽媽體内的雌激素和孕酮開始快速上升,會促進乳腺組織分化,乳腺小葉會分化成腺泡,為分娩和母乳喂養做準備。到寶寶出生後,孕激素快速下降,對催乳素的抑制作用去除,乳腺腺泡就會大量增殖,為大量泌乳做準備。
而要讓乳腺腺泡最大程度地活化,要靠寶寶頻繁有效地吸吮乳頭,刺激催乳素的釋放。
所以,我們經常說“寶寶是最好的開奶師”,要順利開奶的話,産後早期要讓寶寶頻繁有效地吸吮,至少達到一天8至12次,如果寶寶不在身邊或者嗜睡,可以用吸奶器替代,不要輕易放棄。
問:有種說法,母乳媽媽生氣後的母乳是“毒奶”,不能給寶寶喝?
陳钰儀:母親的情緒波動不會影響乳汁的成分,生氣不會産生“毒素”,但是情緒的變化,對乳汁的分泌量會有很大的影響。
奶水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和心情是正比的。生氣等不良情緒會通過媽媽的大腦皮層影響垂體的活動,從而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使寶媽出現乳汁減少甚至突然沒奶的現象。這樣一來,寶寶吃不飽,就可能煩躁不安、常常哭鬧,這不是因為生氣而産生“毒奶”,而是因為生氣會使奶量下降。
除了生氣,過度緊張、憂慮、憤怒、着急、驚恐等不良精神因素都可能使乳汁的分泌減少。所以,哺乳期的媽媽們要保持愉悅心情,即使生氣了、傷心了,也是可以繼續喂母乳的。如果斷斷續續喂奶,反而容易導緻回乳或乳房結塊,使得媽媽受罪,寶寶也無奶可吃。
問:母乳媽媽感冒發燒時還能繼續喂奶嗎?
陳钰儀:如果是輕微的感冒,不用停喂母乳。有人擔心感冒病毒會随乳汁傳染給寶寶,其實不會的,感冒病毒是通過咳嗽、打噴嚏等飛沫傳播,或者帶病毒的手接觸孩子,所以,要防止傳給寶寶,最好的辦法是戴口罩、勤洗手和定時給房間通風。
相反的,感冒時給寶寶喂奶,寶寶從母乳中能獲得相應的抗體,增強抵抗力,反而降低感冒的風險。
如果母乳媽媽伴有發熱症狀,體溫高于37.5°C時,應暫時停止哺乳,因為媽媽發燒時乳汁濃縮,可能會引起寶寶消化不良,出現腹瀉等症狀。
如果感冒較重,需要服用較大劑量或藥性較重的藥物,要咨詢醫生能不能繼續哺乳,以及如何哺乳。有的時候需要停喂幾天,有時候則可以通過盡量拉大喂奶與吃藥的時間間隔而降低藥物影響。喂奶暫停期間要注意吸奶,以免回奶。
問:斷奶後需要去排“殘奶”嗎?
陳钰儀:“排殘奶”是美容院或催奶師最深的套路。實際上,斷奶後,殘餘的乳汁會被身體重新吸收,“排殘奶”反而會引起泌乳素增高,刺激乳汁分泌,斷奶斷不幹淨。
需要注意的是,斷奶是一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不是說斷就斷的,最好的辦法是逐漸減少喂奶次數,讓奶水慢慢變少,比如,之前是一天哺乳8次,那麼可以先減為一天4-6次,再逐漸變為一天2-3次,直至最後一整天都不哺乳。
如果回奶以後,摸到乳房有硬塊兒,還疼,擔心脹奶、淤堵,可以去醫院做個B超檢查一下,而不是跟風去“排殘奶”。
問:長時間母乳喂養,會不會導緻母乳媽媽的乳房變形、下垂呢?
陳钰儀:母乳喂養本身不會導緻乳房下垂。乳房在身體上受三個力的作用:1、自身的重力、地心引力,2、乳房皮膚的拉力,3、庫珀氏韌帶的拉力,庫珀氏韌帶就像一個帶子似的,連接着我們的乳房和胸部。
其中,地心引力是不可抗的下拉的力,而乳房皮膚的拉力、庫珀氏韌帶的拉力讓乳房不會下垂。
這之中,庫柏氏韌帶是一個可變因素,因此,媽媽們可以選擇一些方法幫助減輕其工作強度,例如,選擇一個專業的可支撐的哺乳文胸,幫助庫珀氏韌帶減少工作強度,從而減少乳房下垂。
問:還有哪些因素會增加乳房下垂的風險?
陳钰儀:首先是懷孕次數。懷孕次數會影響到庫珀氏韌帶的韌度,懷孕次數越多,乳房下垂的風險越大。
第二是吸煙,吸煙會使皮膚松弛。
第三是懷孕前乳房罩杯大小,如果本身乳房就比較大,毋庸置疑重力會比較大,所以乳房大的媽媽比乳房小的媽媽會容易下垂。同樣的道理,孕期如果體重增加過多的話,乳房不可避免會增大比較多,也會增加下垂的風險。
另外還有基因、年齡增長的因素,都是不可抗的因素。
采寫:南都記者李文 通訊員白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