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寒衣節上墳時間

寒衣節上墳時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14:12:14

今天為農曆的十月初一,是“寒衣節”,按照傳統習俗,這亦是要掃墓祭祖的日子。

在膠東半島,多數縣市區一般不稱“寒衣節”,而是稱“元日”。實際上,這個稱呼在方言中的發音更近似于“月日”,但寫作“月日”似乎解釋不通,就姑且寫作“元日”(十月之元日)。

寒衣節上墳時間(過去墓碑上常見的)1

關于“寒衣節”的意義和内容,不少縣志中都有記載,其中清代《招遠縣志》的說法就比較有代表性,但志文中亦未稱呼“寒衣節”,而是叫作“十月朔”(同樣是十月初一的意思)。文中稱:

“十月朔,拜掃先墓,如清明節。自朔日始,無專日,田家祀先穑以報成。是日散農作。”

也就是說,在古代,“寒衣節”是秋收正式結束(也是秋天正式結束)的标志。因此,當天祭祖,一方面向先人彙報今秋的收成(同享秋收之樂),另一方面也是為季節變化做準備(所謂送寒衣)。

而随着時代的發展(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十月初一在“秋收”上的意義逐漸削弱,目前人們更強調是“送寒衣”的内容。

不過,盡管古今内容有所變化,但總體而言,人們對這一傳統的堅守還算不錯。今年的寒衣節雖然沒有趕到周末,但不少人還是調開時間,趕回祭祖。筆者今天就回了一趟老家,跟随長輩到祖茔祭掃。

寒衣節上墳時間(過去墓碑上常見的)2

在老家的祖茔中,所祭奠的輩分最高的人,為筆者之“烈祖”。所謂烈祖,即曾祖之曾祖,祖父之高祖。就族譜而言,烈祖之上,還有其他先祖。隻不過,由于曆史的變遷,其他先祖的茔地早已無處可尋了。

烈祖是晚清時人。實際上,他的茔地也在曆史變遷中不見蹤迹,但幸運的是,由于墓碑材質比較堅硬,因此作為鄉間小路上的鋪墊石而保留了下來。若幹年之後,家族中的長輩偶然發現了這塊墓碑,就把它重新樹立在了祖茔當中。也就是說,烈祖現在僅有墓碑,并無墳茔。每當祭祀之時,族人均是對着墓碑行禮。

這塊墓碑是立于清光緒十五年,上首幾個大字為“大清處士”,後面是烈祖、烈祖母的名諱,落款為當時其子孫姓名。

如此樣式的墓碑,相信很多朋友都曾見過。大體來說,其他部分都好理解,唯獨“處士”這個稱呼,大家可能不太好拿捏,它到底應該作何解釋呢?

根據網絡辭典的檢索結果,“處士”的含義為:古時稱所謂有德才而隐居不願做官的人,後來泛指沒有做過官的讀書人。

這個含義雖然還算正确,但不夠通俗直觀。就筆者的個人理解,清代墓碑中的“處士”,基本上等同于現代漢語中的“先生”。

所謂“處士”,起初的确有着比較嚴格的标準。正如《荀子•非十二子》中所說:“古之所謂處士者,德盛者也,能靜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著是者也。”

換句話說,被稱作“處士”的人,雖然沒有功名頭銜,但也需要有一定的自身修養和相應的社會威望,并非人人都可以稱作“處士”。

寒衣節上墳時間(過去墓碑上常見的)3

而到了明清時期,尤其是清代,“處士”的标準已經放的很寬,平民男子,隻要沒有太大的瑕疵,墓碑上一般都會刻上“處士”兩字。其含義,差不多就是現在我們說的“某某先生”(古代漢語中,先生一般指的是教書先生或年長博學者,而現代漢語中的先生,基本就是“男士”的意思)。

筆者之烈祖,未聞有功名,亦未聞以讀書見長,而墓碑冠以“處士”之謂,應該就是其子孫們遵循當時之習俗,追贈給他的美稱了。

當然,不管“處士”之稱是否名實相副,先祖終究仍是先祖。不以其顯貴而妄自尊大,不以其平淡而妄自菲薄,方為誠心敬祖之義。(本文作者:耳左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