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S系列從誕生之日起,它目标人群就非常明确,即希望能夠“擡手”就能拍出一張高顔值自拍照并對外觀有需求的用戶。
雖然其産品憑借鮮豔的外觀配色、順滑的手感以及極為有“标志性”的前置自拍柔光燈牢牢“拴住”了目标用戶群體,并在線下市場擔當起了“顔值”銷量代表。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250-399美金價格區間手機銷量最好的是vivo,占比達28.2%。而最好的機型是vivo S12,這款機型占據總銷量9%,如果誇張點來講,vivo S系列是vivo銷量“半壁江山”也不為過。
但接踵而來的問題是,對vivo而言,如何延續“S”系列銷售神話并為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從宏觀來看,這不僅對于vivo而言是個挑戰,對于各個手機品牌來講,也是讓品牌“頭疼”并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在線下這個“紅海”市場中殺出重圍已經成為手機品牌面臨的核心“痛點”。
不難在線下手機實體店看到,挑選vivo S系女性用戶占有很高比例,其出色且穩定的設計風格;主打自拍的賣點對“銷售密碼”拿捏得精準到位。
vivo S系列是否隻“局限”在女性用戶群體?我覺得并不能通過這種“貼标簽”方式來簡單粗暴劃分用戶人群,線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在變,産品的風格也在變。
從vivo不久之前發布的S15系列産品中所發生的一系列“變革”,就能看出一些端倪,vivo要通過對S系列引以為豪的“影像”部分做一些“調整”,并加強勁的硬件來吸引更為廣泛的用戶群體。
三年更叠7代機型,這是一種在“機圈”才有的更新速度,對于剛剛買S12系列的用戶來講,還是“太快”。如果把vivo S15 Pro和vivo S12 Pro放在一起,差距之大讓人咋舌。vivo S15 Pro相比于vivo S12 Pro猛地一看似乎是做了一些“減法”,比如取消了前置标志性的“柔光燈”,主攝像素也從“億萬級”下降到了“千萬級”。
實際拿到兩款真機,并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不盡其然,S15系列與S12系列甚至更早産品,在拍照邏輯和設計思路上,并不一樣。對影像部分更“高級”風格調校以及處理器“感知明顯”的提升,這要比之前的S系列顯得更為“激進”。
變“芯”後的vivo S15系列,是否還能堅守S系底線嗎?
細看vivo S系列其實可以歸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vivo S1開始到vivo S6,可以歸為vivo的“S”試探過程。在這個階段内,既要“硬件”配置又要外觀,為此不惜在S1系列上為了正面能夠實現“全面屏”而采用升降鏡頭設計,雖然達到了“美觀”但也犧牲了輕薄手感。而從S6開始,vivo也開始關注到性能短闆這塊,進而搭載了三星Exynos 980,不過這款機型短闆其實在于,影像部分相比于外觀來講,還是平了些。
而從下代vivo S7開始,到vivo S12系列,則可看作是vivo S系列第二階段,是個“發力”影像拍攝效果的“黃金時代”,從S7的4400萬像素加800廣角雙前置鏡頭到S10系列加入前置補拍燈再到S12系列後置1億像素鏡頭,都能讓懂手機的手機玩家也好,還是就像挑選一款拍照效果好的大衆買家也罷,知道S系列主打就是“影像”。
時隔五個月,vivo S15 Pro的發布确實讓不怎麼關注這個系列的玩家“為之一震”,相比于S12系列标志性的高達四顆的前置自拍柔光燈、5000萬像素加800萬超廣角這樣的“豪華組合”,這次僅配備了3200萬像素前置鏡頭,不過單像素尺寸還是增加到了0.8微米,此外延續了S12系列的AF對焦;标準版前置鏡頭同樣采用了3200萬像素,隻不過沒有自動對焦。
可能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覺得vivo這是在配置“縮水”啊?
從前置鏡頭來看确實如此,但在我看來,這是vivo S系列的第三個階段,開始走拍攝“差異風格”,畢竟各家其實都在講計算攝影,比如華為是通過計算光學技術來還原更為精準的“顔色”;OPPO是通過采用自研影像NPU馬裡亞納X,以及各種算法來提升夜景畫面和純淨度;谷歌是通過單攝來實現更為“激進”的虛化效果等等。
目前大家都在追求畫面的“精準度”這沒問題,但卻很難形成差異化,結果就是,大家用這些手機拍出來的照片都好看,但沒“風格”。
vivo S15 Pro這次為拍攝風格定調,直接來了一個“電影感”。
什麼叫電影感?這裡暫且說繁冗的風格,我認為這是一種在保證人像膚色正常基礎上,對周圍環境光線有一定“克制”表現,并營造出一種舒适的觀感,不必大紅大綠,也不必清幽寡淡,隻要觀感舒服并兼具一些“高級”感就能營造出一種氛圍。
咱們直接上樣張。
其實不管是在硬件方面搭載了經過人像優化獨家定制的IMX766V,還是利用計算攝影中AI學習運營“記憶色”色彩理論體系,“微米級”煥膚素顔算法,影感搖攝以及夜景下有質感的人像、自然景深以及真實光斑效果等等,都是為這種強烈的“風格”化服務的,能夠明顯感覺vivo在通過硬件加計算攝影實現“差異化”。
此外,S系列進入了“第三階段”的另一特性是,更為注重錄像品質,比如蜂鳥超級防抖就是利用主動回中式OIS光學防抖和EIS電子防抖來共同解決攝影穩定問題,通過達到500次運算以及高達30000次運動來增強手持穩定性。
vivo S15 Pro後置鏡頭硬件性能可以說是“拉滿了”,而标準版vivo S15配備了支持光學防抖的6400萬像素主攝以及800萬超廣角鏡頭和200萬微距鏡頭,雖然像素有降低,但多了OIS光學防抖,這種“取舍”顯然要更接近實際拍攝需要。
畢竟不是人人都需要億級像素,但人人都想要穩定的成像效果。
如果前邊講前置鏡頭硬件部分有些許遺憾,那麼在性能這塊,不管是vivo S15 Pro還是标準版本的S15,驚喜就比較大。
前者使用了“發哥”聯發科天玑8100,這顆處理器擁有比肩高通旗艦級别的性能,另外在發熱和功耗控制上要明顯更好,對于這顆處理器具體參數這裡不再進行詳細撰述。
還是看具體跑分和遊戲體驗,安兔兔跑分環節可以跑到81萬左右,如果“說人話”,這顆處理器足夠流暢運行目前畫面複雜的遊戲,同時還能穩定運行。當然vivo還把X系列PixelWorks X5 Pro獨顯芯片下放到S系列機型上,簡單來講,就是通過優化讓主流遊戲的幀數更為穩定的同時也更加省電。
而為了讓機身散熱更好,它在内部采用了達到3002平方毫米的超大VC均熱闆、以及超大石墨烯散熱片,這樣“堆疊”出的總散熱面積達到了44389平方毫米,堪比世面上的“遊戲手機”散熱。在玩遊戲過程中,我發現整個機身背面也沒有出現熱量聚集現象。
建議玩遊戲時候使用vivo TWS Air這款半入耳式耳機,高頻延伸出色,人聲距離合适,低頻在“開放式”耳塞中量感也不錯。
如果“橫向”對比S系,它的性能相比上代提升明顯,而如果“縱向”和同級别的機型來比較,S15 Pro性能也和所謂的“遊戲”手機拉不開差距。
vivo S15标準版這次性能也“跟上”來了,采用了目前在玩家口碑中的“絕絕子”高通870移動平台,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在實際遊戲體驗中,仍能應對目前所有主流大型遊戲,而借助石墨烯散熱闆以及VC均熱闆,加之“創根系仿生散熱結構”,都能看出在“榨幹”骁龍870性能潛力。
另外不管是vivo S15 Pro正面這塊AMOLED E5顯示屏,還是vivo S15正面這塊E4顯示屏,在色彩以及亮度上,已經可以說是達到了目前的“頂級水準”,有機會一定要去線下感受下這塊屏幕,确實足夠驚豔。
其實不難從這次vivo S15系列的兩款機型中看出,兩款機型的定位并不同,vivo S15 Pro通過對于影像風格的“再探索”以及性能的“拔高”,讓産品力都有顯著增強,和自家X80放在一起來看也并不“虛”:從像素來看,都為5000萬像素主攝,超廣角鏡頭也都為1200萬像素,而區别僅僅在人像鏡頭上,在後置拍攝體驗上可以說如出一轍。
不過畢竟X系列還是“老大哥”,vivo S15 Pro更像是和X系做“承接”,缺少蔡司鏡頭加持其實也是和X系維持一定硬件差異,未來是否會把X系中的微雲台也“下放”到S系上,還得跟根市場反饋來做權衡。總之,這代S15 Pro确實能夠在3000-3500價位區間,有足夠“撐場”話語權。
而vivo S15标準版,相信會吸引一些直屏忠實用戶。
目前市面上一些直屏手機在外觀上其實是有一些取舍的,比如塑料邊框,單一顔色設計等等,而vivo這次在标準版上可一點不吝啬,首先中框就采用了金屬材質。除了有不錯的質感外,相比塑料中框的強度也提升明顯。
對直屏手機來講,其實難點在于如何在本身就“硬朗”的外觀下,做到視覺上的“協調”,市面上有不少直屏手機主體直接采用“黑色”加“紋理”設計,隻能說是“酷”,而距離美觀還有不小距離。
vivo則在标準版後殼上直接采用“純色”,這種甯簡勿繁的配色方案,要更簡潔統一,我拿到的這款配色為淺金,在光線下晃動機身會呈現出時亮時暗的“金浪”,如果“穩定”後殼不晃動,則為淡淡的漸變金色,這種“低調卻不失驚豔”的視覺效果vivo确實拿捏有“度”。
在後置鏡頭設計語言方面,和Pro版本一緻,都為雙鏡雲階設計,配合AG工藝,讓整個顔值和握持感更為舒适。标準版能夠做到2500價位段的顔值“守門員”。
這兩款手機第一感覺是能夠給人“驚豔”感的,比如手感、比如影像部分、比如性能部分,vivo S15系列更像是一名面面俱到的“三好生”,而不再具有之前S系列“有棱有角”的“偏科生”高辨識度特點。
正面居中的打孔鏡頭設計,少了S1系列時代升降鏡頭帶來“全面屏”的驚豔感,少了S12系雙攝和柔光燈帶來的“标志性”配置;背面鏡頭也從之前就在行業内少見的“一億像素”縮減到了“主流”的5000萬像素。
“電影感”對于喜歡電影的用戶是可以“輕車熟路,駕輕就熟”的,但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講,又如何感知到還是個問題,畢竟對于更為高階的旗艦機來講,也能實現絕大部分功能。
而“弱化”自拍而加強其他方面的配置,對于vivo S系來講,是大膽且有一定不确定性的一次“變革”。但我覺得不必過于擔心,這隻是變更風格的第一次嘗試,未來如何還得交由市場決定,未來是否會根據用戶要求再“回歸”之前拍照特性也不一定。
其實歸根到底問題,是成為“三好生”能吸引更廣泛的用戶群體,還是保留一些“棱角”設計的“偏科生”更能引起用戶共鳴。
在之前的一次溝通會上,胡柏山表示“未來品牌想要在競争當中脫穎而出,最關鍵的就是用戶研究和用戶洞察”不過他也表示“我們在用戶洞察和用戶研究,以及用戶轉化這一塊的能力上,目前是比較弱的。”
既然vivo已經洞察到目前用戶需要拍攝“風格化”以及性能“穩定性”這兩個明顯“痛處”,能夠在兩款機型中都有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固然是值得肯定,但取消早已成為S系标志的高規格前置鏡頭和柔光燈,這已接近S系列“底線”。
不管怎樣,還是希望vivo通過其在X系上的積澱,在維護好S系風格同時,繼續挖掘出這個系列價值,讓它成為重新調整後的在中端價位中的有力“競争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