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面粉做饅頭怎麼才松軟好吃

面粉做饅頭怎麼才松軟好吃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2:44:32

三月不減肥,四月徒傷悲,五月路人雷,六月男友沒,七月被曬黑,八月待室内,九月更加肥!十月相親累,十一月無人陪,十二月無三圍,一月肉更肥,二月不知誰!!!

這是最近流在朋友圈的減肥打油詩,随着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吃的越來越精細,卻因運動量減少導緻出現很多肥胖、高血壓等其他病症的人群。随着知識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慢慢意識到要改變過于精細的飲食習慣,所以近年來粗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不同年齡段的人們都在慢慢試着往細米白面中添加一些粗糧,使身體得到均衡的營養的同時,攝入更少的熱量。

面粉做饅頭怎麼才松軟好吃(要想粗糧面饅頭口感松軟細膩)1

糙米

常見粗糧的種類:

谷物類:小米、紅米、紫米、黑米、玉米、糙米、高粱、燕麥

豆類:黃豆、紅豆、綠豆、黑豆、豌豆

薯類:紅薯、紫薯、山藥、土豆

荞麥:苦荞、甜荞

有個别粗糧的外殼堅硬,烹饪起來比較費時費力,所以就有了粗糧面,粗糧面就是用顆粒型或塊狀的粗糧加工而成的。像幹玉米粒就非常堅硬,除了爆爆米花,我們很難用整顆的幹玉米粒來做食物,所以就有了玉米渣和玉米面,玉米渣可以煮粥或煮飯,玉米面可以做各種面食。荞麥米的吃法也比較單一,但是荞麥粉就可以制作很多美食了。

面粉做饅頭怎麼才松軟好吃(要想粗糧面饅頭口感松軟細膩)2

荞麥面

玉米面和荞麥面是我家常備的粗糧面,我喜歡用它們來蒸饅頭。用粗糧面蒸饅頭,需要加點小麥粉,一是為了中和一下粗糧面的粗糙口感,二是為了幫助粗糧面發酵,得到蓬松宣軟的粗糧饅頭。有人喜歡把粗糧和面粉一起混合後加水和面,這樣饅頭往往口感粗糙,蓬松度不夠。制作粗糧饅頭時不要一開始就将粗糧面和白面直接混合在一起,先把粗糧面用熱水燙一下,粗糧饅頭就會更加細膩一些。

下面分享的就是玉米面和白面制作的粗糧饅頭

食材:玉米面、面粉、熱水、溫水、酵母

第一步:把兩百克玉米面倒入盆中,往玉米面中分次倒入一百毫升的熱水,水溫大約在70度左右,邊倒熱水邊攪拌,把玉米面攪拌成顆粒狀。

面粉做饅頭怎麼才松軟好吃(要想粗糧面饅頭口感松軟細膩)3

燙過的玉米面

第二步:把四克酵母倒入一百毫升的溫水中,水溫約在三十五度左右,靜置到酵母自動融化,然後再攪拌均勻。用手背感知一下玉米面的溫度,等玉米面不燙手時倒入兩百克的面粉,再把酵母水分次倒入面粉中,把面粉攪拌成絮狀。

面粉做饅頭怎麼才松軟好吃(要想粗糧面饅頭口感松軟細膩)4

加入等量的白面

第三步:下手把兩種不同的面粉按壓在一起,揉成一個光滑的面團,把面盆蓋上蓋子或保鮮膜,放到溫暖的地方等待發酵。

面粉做饅頭怎麼才松軟好吃(要想粗糧面饅頭口感松軟細膩)5

混合好的面團

第四步:觀察面團體積比原來的體積增大兩倍左右,面團表面有小氣泡,扒開面團内部有豐富的蜂窩組織,這就說明面團發酵好了。

面粉做饅頭怎麼才松軟好吃(要想粗糧面饅頭口感松軟細膩)6

發酵好的面團

第五步:面闆上撒些幹面粉,把發酵好的面團倒出來,然後開始揉面排氣,把發酵過程中産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揉消失,使排氣後的面團體積變成未發酵時的大小。

第六步:把排氣完成的面團整理成長條狀,用刀切下大小均勻的劑子,把劑子間隔擺放後蓋上濕布或保鮮膜,進行二次醒發。

面粉做饅頭怎麼才松軟好吃(要想粗糧面饅頭口感松軟細膩)7

二次醒發的生胚

第七步:二次醒發到劑子體型有明顯增大,拿在手裡感覺不壓手,很輕柔,此時就把生胚擺入蒸屜上,開水上鍋大火蒸十五分鐘,關火後繼續焖三分鐘再出鍋。

面粉做饅頭怎麼才松軟好吃(要想粗糧面饅頭口感松軟細膩)8

蒸好的玉米饅頭

制作小貼士:

和玉米面時,水溫不要太高,如果用開水和玉米面,在後續操作中玉米面會很粘手,需要加入多一些的面粉才好揉面。玉米面和好後一定晾一會,等到不燙手時再倒入适量的面粉,避免高溫把面粉中的面筋燙熟了,導緻面團發酵不起來。融化酵母的水,溫度不要超過三十五度,水溫高了會使酵母菌失去活性,常溫水不能激發酵母菌的活性,用二十五至三十五度左右溫度的水,可以使酵母菌充滿活力,加快生長速度,促使面團快速蓬松。二次發酵時間不固定,主要根據劑子的體積變化和手感來判斷是否醒發到位,醒發的過程中開始燒水,一旦生胚醒發到位,就開水上鍋蒸。如果是冷水上鍋,那麼生胚就會繼續發酵,饅頭就會過于蓬松,失去有嚼勁的口感。剛關火時,鍋内外的溫差非常大,氣壓也不同,如果此時揭開鍋蓋,很可能會造饅頭塌陷,關火後焖三分鐘可以很好的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要想粗糧饅頭口感細膩柔軟些,又不想它的熱量高,那就試一下先把粗糧面燙一燙再加白面發酵,口感會大不一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