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應該是中國人最熟悉的神話人物之一了,但有些他的問題估計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例如:他哥哥叫金吒、木吒,為什麼到他就叫哪吒了呢?他爸不過是天庭元帥,他憑什麼叫三太子?他打死龍王三太子、射死石矶娘娘的童子為什麼還理直氣壯?
如果你也對這些問題好奇,就來看看一笑為你一一解答吧。
《非人哉》裡的金吒木吒與哪吒
金吒木吒的弟弟為什麼叫哪吒?很簡單,因為是先有哪吒,再有金吒木吒的。
——一笑你說錯了吧?《封神演義》《西遊記》裡面明明說金吒木吒是哪吒的大哥二哥,怎麼會先有哪吒呢?
那是小說裡面的編排,小說也是根據民間傳說改編的,而在民間傳說中,确實是先有哪吒這個人物,然後再慢慢添加了他兩個哥哥,且聽我細細道來。
哪吒最早的原型是古波斯戰神、拜火教之神“努紮爾”(Nuzad)(一說是蘇赫拉布),瑪努切赫爾國王的三王子。
努紮爾,很像《刺客信條》啊
後來佛教吸收了拜火教的部分内容,把“努紮爾”也納入進來,成為佛教護法戰神“那咤俱伐羅”(梵語:Nalakūvara)。
在佛經中,那咤俱伐羅是毗沙門天王第三子,母親是吉祥天女,師傅是釋迦牟尼(即如來佛祖),手捧戟,三頭六臂。他也有析骨還父,析肉還母的傳說。
在東晉北涼時期,含有那咤俱伐羅故事的佛經傳入中國。唐朝後期,道教将那咤俱伐羅引入道教神話體系,将名字改為哪吒,作為專司伏魔的正道天神。
道教供奉的哪吒像
這時候,唐初名将李靖也被神話了,而且慢慢和毗沙門天王融合(可參看拙文《托塔天王李靖真是昏庸無能嗎?原來他被《封神》《西遊》抹黑了》),變成了托塔天王,哪吒也由此成了他的三兒子。
三兒子有了,大兒子和二兒子也得有吧?
而且根據中國人的取名習慣,哪吒的哥哥也應該是X吒啊。于是,中國文人就根據吒字在各種傳說和典籍中人。
本來毗沙門天王第二子叫獨健的,就因為名字不合被舍棄了。到了宋朝,泗州普光王寺有個高僧叫僧伽,被尊為“大聖菩薩”。他有一個叫“木叉”的徒弟,發音和“木吒”差不多,于是就被文人挪用為哪吒的二哥,改名“木吒”。
在《西遊記》裡面,托塔天王李靖在向太白金星介紹自己的家庭是還說“大小兒君吒,侍奉如來做護法,二小兒木叉,在南海随觀世音做徒弟,三小兒哪吒,在我身邊。”
到了《封神演義》,許仲琳就為木吒編了個出身,說他從小從師于闡教仙師普賢真人,在九宮山白鶴洞中修仙學道。兵器為普賢鎮洞之寶吳鈎雙劍,跟随其兄長金吒,多次幫師叔姜子牙和周武王伐纣,最後肉身成聖。
《西遊記》裡的木吒惠岸行者
至于金吒,原型是毗沙門天王長子甘露太子。正好佛教中還有一位甘露明王,又稱君吒利(軍荼利\軍吒利,梵文Kundali)明王——這不有“吒”了嗎?二者合而為一,融合成了《西遊記》裡面的“君吒”。
到了《封神演義》,為了配合五行之說,“君吒”改成了“金吒”,許仲琳也為他編了個履曆,說金吒從小為闡教仙人文殊廣法天尊的弟子,修仙于五龍山雲霄洞,為玉虛第三代門人。法寶為“遁龍樁”(又名:七寶金蓮),兵器為寶劍。奉師命幫師叔姜子牙和周武王伐纣,最終肉身成聖。
《封神演義》中的金吒
所以,一笑說先有哪吒,再有金吒木吒是有曆史依據的,至于哪吒為啥後面來沒改名了,主要是因為到了明朝哪吒的名字早就深入人心了,不好改了。
哪吒為什麼叫三太子?這個也簡單,因為他爸李靖當天庭元帥是宋朝開始的,宋朝還封李靖為“輔世靈佑忠烈王”,李靖還融合了佛教中的毗沙門天王,成了托塔天王。天王的兒子叫太子也不過分啊!
根據《封神演義》的描述,哪吒因天熱到東海洗澡,順便洗混天绫動搖了龍宮,夜叉出來問罪被哪吒辱罵打死,這才引得龍王三太子敖丙出面。敖丙出來後本來是要問明情況,結果哪吒又是一頓罵,兩人這才打了起來。敖丙技不如人被打死還被抽筋,老龍王上門找李靖評理,又被哪吒一頓搶白,後來哪吒還在師父的支持下上南天門打了龍王一頓——這怎麼看都是哪吒不占理,還持強行兇。
後來哪吒拿"乾坤弓","震天箭"玩,無意間射死石矶娘娘的碧雲童子,李靖帶哪吒上門謝罪,哪吒又先下手為強打傷石矶娘娘另一位門人彩雲童子,後來石矶娘娘追殺哪吒時被太乙真人所殺。——這又是惡少傷人,師門滅口的罪行。這樣的哪吒還值得孩子們學習和敬佩嗎?
實際上,這也是《封神演義》故意隐瞞事實的做法導緻的。
在元末明初時代的神仙設定集《三教搜神大全》第七卷就有完整的哪吒個人故事,出現了最早的哪吒鬧海情節,也出現了哪吒大戰石矶的故事。在《三教搜神大全》裡,哪吒鬧海是這樣的:
哪吒生五日,化身浴于東海,足踏水晶殿,飛身直上寶塔宮。龍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戰。
大戰石矶的經過是這樣的(石記即石矶):
不意時上帝壇,手搭如來弓箭,射死石記娘娘之子,而石記興兵。帥取父壇降魔杵,西戰而戳之。父以石記為諸魔之領袖,怒其殺之,惹諸魔之兵也,帥遂割肉刻骨還父,而抱真靈求全于世尊之側。
雖然兩件事情都是哪吒先挑起來的,但龍王是小題大做,怒而興兵,哪吒是被迫應戰;石矶則是諸魔領袖,也算是為民除害了。
許仲琳改變了龍王的行為,隐瞞了石矶的身份,頗有種BBC、CNN搞新聞報道的那味兒了。
所以,1979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制作的《哪吒鬧海》動畫片就補充了龍王要吃童男童女的背景,讓哪吒的行為具有了救助兒童、對抗惡勢力的正義性。
最後再補充兩點:
一、哪吒不僅是先鋒官,他也是元帥,他在道教中頭銜為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将軍、三壇海會大神等。
二、哪吒在《西遊記》裡面化身是三頭六臂,武器法寶是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等;在《封神演義》裡面哪吒化身是三頭八臂,武器法寶是乾坤圈、乾坤弓、混天绫、震天箭、風火輪、火尖槍、九龍神火罩、金磚、陰陽劍、戮魂幡等,二者并不相同。明清時以八臂為主,像《水浒傳》裡面就有一個“八臂哪吒”項充,北京城也曾有過“八臂哪吒城”的稱号(正陽門東的崇文門、東便門,東邊城門的朝陽門、東直門,是哪吒東邊身子的四臂;正陽門西的宣武門、西便門,西邊城門的阜成門、西直門,是哪吒西邊身子的四臂;北面城門的安定門、德勝門,是哪吒的兩隻腳;故宮就是五髒六腑;從天安門到正陽門就是哪吒的腦袋)。
看到這裡,您對哪吒是不是了解更多了?
咱們下回說說天庭的另一号大将——二郎神楊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