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奧斯卡兒童教育短片

奧斯卡兒童教育短片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01 18:10:36

我們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前兩天,一部七八分鐘的中國風短片《包寶寶》,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細膩的描述、大膽的想象、感人的劇情,打動了無數觀衆,也戳中了不少中國家庭的痛點。受黨報評論君的邀請,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部短片。

奧斯卡兒童教育短片(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1

這部由華裔女導演執導的短片,用華人家庭的形象和場景,講述了一個中國人熟悉的話題: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控制”,以及如何面對長大以後的孩子。短片火了之後,很多網友留言,“我就是包寶寶……”“真的是從小生活在媽媽的管制下,讓現在的我逃離遠方。”共鳴不少,正是因為短片直指中國式親子關系中最常見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很少被當作獨立的個體看待,而被視為父母生命的延續。這個過程中,理直氣壯地對孩子的生活加以幹預,以愛之名實施控制、以付出為由要求回報,成為不少家庭的常态。

我們要開車,得先學習駕駛技能;我們想跳舞,得先練習基本動作,然而如何當父母,卻并不需要持證上崗,後天的學習隻能靠耳濡目染或自我領悟。這也告訴我們,如何陪伴與幫助孩子成長,真的是很難的一堂人生課。好在,近些年,自我反思的父母越來越多,在孩子長大後适當的“退場”,逐漸為人們所接受。電影《狗十三》,揭開了那些久藏的年少時的傷疤,讓很多人淚流滿面;電視劇《老男孩》中的親子教育,也給不少年輕父母以思考。應該說,親子關系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這條路,中國的父母雖然走的不快,但一直在努力。

奧斯卡兒童教育短片(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2

有段話流傳多年。“我們等了一輩子,都在等父母一聲抱歉。父母等了一輩子,都在等我們一聲謝謝。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等到。”記得當年,我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不容商量地堅持,去哪兒上大學都行,隻要不留在老家的城市。然而,在離家13年後,在看了《包寶寶》之後,我的第一反應是,如果說為人父母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适時得體的“退場”,那麼,作為子女則更應該思考如何給日漸老去的父母一些安慰。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包寶寶》這部短片不僅僅探讨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方式,也啟迪我們什麼是愛、如何去呵護愛。這個問題上,父母固然需要反思,為人子女也必須檢視自己。

另一個層面來看,短片能在奧斯卡金像獎這個舞台上獲得認可,甚至引起了全世界的共鳴,也說明愛是世界共同的語言,如何處理孩子和父母的關系,如何在生物繁衍基礎上構築一個溫情脈脈的社會,是這個時代面臨的普遍話題。在短片《包寶寶》中,年幼時候獲得母愛的呵護與陪伴、青年期産生的對母愛的隔閡與疏遠,從夢中驚醒後母子相互理解,家庭再次洋溢着幸福……短片中所體現的愛與奉獻、離别與守候、傷害與悔恨,這些洞穿所謂文化差異的次元壁,讓更多人内心感受到親情的力量。

奧斯卡兒童教育短片(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3

青春可能是,突然發現了自我;成長也許是,開始發現每個人都不容易。我有一個朋友,小時候,他覺得爸爸無所不能,簡直像個英雄;上大學後開始發現爸爸其實很普通,甚至有些窩囊。等他成為爸爸,卻發現人生不易,自己并不比當年的父親成功,也很擔心兒子不再把他當作英雄。如今每次過年回家,無數次,他都想擁抱一下爸爸。為人子女,總有一天會長大成人。亘古不變的自然法則提醒着我們,需要有更為長遠的眼光來思考父母之愛這個話題,認識到沒有人生來就會做父母,原諒父母囿于時代、智識、經曆的局限性,或許有一天就能釋然:他們或許做得不夠好,但給予我們的愛毫無保留。

這正是:年少時自我,長大後擔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