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潘興運走遍千山萬水

潘興運走遍千山萬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1:52:09

潘興運走遍千山萬水(潘興運走遍千山萬水)1

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态、組織振興。《科普中國智惠農民》本期邀請廣西南甯市馬山縣雲上瑤鄉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華中農業大學2022年廣西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學員潘興運,請他講述如何為家鄉引入鷹嘴桃産業,助力家鄉農民持續增收、帶動當地休閑農業發展。

“你的桃子成熟了嗎?什麼時候可以訂購?”每到6月,我總會收到許多老顧客的短信。看到他們對我種的“雲上仙桃”念念不忘,感覺這麼多年的辛勤付出沒有白費。

潘興運走遍千山萬水(潘興運走遍千山萬水)2

潘興運在華中農業大學“頭雁論壇”上分享創業經曆

2010年,我将自己在深圳經營的6家連鎖餐廳改為農貿商店,專賣廣西土特産。為了尋找優質貨源,我們夫妻兩人走訪了廣西80多個縣,到最偏遠的鄉村去尋找最原生态的農産品。在此期間,我們回到闊别已久的老家加善村。雖然一路颠簸,但進入村子的那一刻,望着雲霧缭繞、猶如仙境的村莊,呼吸着新鮮的空氣,我們倆一下就喜歡上了這裡,妻子興奮地說“以後退休了一定要回來居住”。

與繁華的大都市相比,我的家鄉美麗卻落後。那次回老家經曆,使我逐漸萌生出返鄉創業的念頭,“現在生活過得富足了,得追求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我希望能做些什麼,讓自己的家鄉變得更好。”

如何改變家鄉落後的現狀呢?加善村屬于典型的岩溶丘陵地貌,土壤不易蓄水,隻适合種植玉米、旱藕、辣椒等經濟價值較低的作物。村民們多次嘗試轉型都以失敗告終,因此,找到合适的經濟作物,才是轉型之路的關鍵。

從那時起,我便經常回村,收集當地氣候、土壤、水源等有關數據。之後我又到廣東、雲南、貴州等多個種植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先後考察了水果、藥材、花卉、茶葉等不同類别的50多個品種,最終選定了廣東河源的鷹嘴桃。鷹嘴桃是一種耐旱的植物,原産地的氣候和緯度與加善村相仿,加之具有極佳的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非常适合加善村種植。

潘興運走遍千山萬水(潘興運走遍千山萬水)3

潘興運所在合作社的鷹嘴桃樹種植基地

2016年,我和妻子在加捐山山腳下流轉了300多畝土地開始種植鷹嘴桃樹。最初的種植之路并不順利,由于桃樹對環境影響比較敏感,原産地技術并不适合家鄉,加之2019年遭遇極端天氣,當年桃園幾乎絕收。

這些困難并沒有吓倒我。我和妻子每天帶着幹糧到地裡幹活,施肥、打藥、修剪等工作都親力親為,觀察每塊地的小氣候差異,記錄每天的天氣情況,監控桃園的病蟲害發生,嘗試通過修剪來平衡桃樹的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等技術要點。經過不斷努力,我們逐漸摸索出一套适合加善村種植鷹嘴桃樹的田間管理方式,種出的桃子一年比一年甜。

每到三月份,桃園裡春意盎然,玫紅色的桃花競相開放,漫山遍野,绯紅一片;到了七月份,一顆顆鷹嘴桃個大果紅,沉甸甸挂在枝頭,壓彎樹枝。

潘興運走遍千山萬水(潘興運走遍千山萬水)4

潘興運所在合作社成熟的鷹嘴桃

2017年,我牽頭成立廣西南甯市馬山縣雲上瑤鄉種養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員35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戶。5年來,合作社先後聘請村民做工3000多人次,受惠農戶約100多戶,其中貧困戶約20戶,受惠人群600多人次。

辛勤勞作之餘,我還會用手機記錄在家鄉創業和生活的美好瞬間。我甚至會淩晨兩三點起床,隻為記錄山頂壯觀的雲海日出。近年來,我通過朋友圈、抖音發布家鄉短視頻309個,獲2410個粉絲關注、 3萬多點贊。有網友評論道:“好漂亮的日出,想家了。”“早起的鳥兒不但有蟲吃,還有美景看。”

2019年桃花綻放時,我們桃園還舉辦了加善村首屆桃花節,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賞。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通過我的宣傳和帶動,當地的農業休閑旅遊發展起來。

從繁華又精彩的大深圳,回到這個安靜、美麗的小山村,隻為打造心中的“世外桃源”。目前,我的桃園已經發展成集種植、養殖、果脯深加工、土特産包裝及銷售于一體的旅遊種養生态産業園,被評為南甯市級貧困村特色産業扶貧示範園。未來,我還計劃以産業園為實驗基地,推廣栽培食用菌,用“霸王菇”為家鄉父老撐起更多緻富傘。

潘興運走遍千山萬水(潘興運走遍千山萬水)5

潘興運在桃園種植基地展示産品

講述人:潘興運 廣西南甯市馬山縣雲上瑤鄉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華中農業大學2022年廣西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學員

策劃組:宋雅娟 謝芸 武玥彤

通訊員:遊子晴 施丹 王景偉

潘興運走遍千山萬水(潘興運走遍千山萬水)6

來源: 光明網-科普中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