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國初期,唐《蠻書》記載:“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這就是三道茶配方的雛形。相傳三道茶原為古代南诏王招待貴賓的一種飲茶禮儀,後來流傳到民間,年複一年,就成為了大理白族人民的待客禮儀。白族三道茶,白族稱它為“紹道兆”,一苦、二甜、三回味,
第一道
第一道茶稱為苦茶。制作時,先将水燒開,再将一隻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預熱。等到小砂罐烤熱後,取3g左右的茶葉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轉動砂罐,反複數十次,待茶葉發出啪啪的響聲、葉色轉黃、散發出焦糖香時,立即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再煮1分鐘左右,第一道茶就做好了。
頭道茶經烘烤沖泡,湯色如琥珀,香氣濃郁,但入口很苦,寓意要想立業,先學做人,要想做人,必先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第二道
第二道茶稱為甜茶。當客人在喝第一道茶時,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方法與第一道茶相同,與此同時,在茶盅裡放入少許切細的核桃仁、紅糖屑、乳扇,将煮好的茶湯倒人茶盅内,第二道茶就做好了。第二道茶香甜可口,濃淡适中,寓意人生在世曆盡滄桑,苦盡甘來。
第三道
第三道茶稱為回味茶。其置茶、烤茶、煮茶方法也與第一道茶相同,隻是在茶盅内放的原料已換成适量蜂蜜、三五粒花椒、切細的一小勺核桃仁、适量的桂皮粉,然後将煮好的茶湯倒入裝有各種配料的茶盅内,客人接過茶時旋轉晃動,使茶水與作料均勻混合,趁熱品茶。
第三道孝其味甘甜中透出肉桂、花椒的清芬與香郁,寓意着人生苦短、歲月漫長,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回味無窮。
三道茶代表了人生的三種境界,蘊含了先苦後甜的人生哲理。如此之外,飲用三道茶不僅能解渴提神,而且有幫助消化、散煙解酒之功效,當代人飲用,還可降低膽固醇。在大理,賞風花雪月,飲白族三道茶,也不失為一件美事!
END
用科學解讀
聽數字說話
【版權聲明】
文字 | 聽茶自己說話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留言申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