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沖奶粉時總是沖調不散,容易産生挂壁現象,奶瓶底部有不溶解的小團塊,用手搓捏能感覺到裡面有硬硬的小顆粒。這些是奶粉的質量問題嗎?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解答——
溶解性就代表質量嗎?
一定程度上,奶粉的溶解性好壞,并不能代表其質量的優劣,比如處在奶粉安全級别頂端的有機奶粉,普遍溶解性就不理想,給寶寶吃有機奶粉的媽媽可能深有體會。所以用溶解性去判斷奶粉好壞是有局限性的。
影響奶粉溶解的主要因素
脂肪含量
通常來說,全脂奶粉比脫脂奶粉更難溶解,這是因為全脂奶粉的顆粒表面一般由一種具有疏水性的遊離脂肪覆蓋着,會使奶粉的溶解性下降。
奶粉中的營養素
奶粉中若添加了大分子或高活性成分,在沖泡時會更難溶一些,或是不會真正與水融合,而是與水形成懸浮液,進而成為奶瓶壁上的小顆粒,也就是常說的“挂壁”。
沖調方式
奶粉的沖調方式也會直接影響奶粉的溶解度。比如水溫過高,會讓奶粉中的蛋白質變性凝結,影響其溶解效果;水溫過低,又無法充分地溶解奶粉。還有的媽媽喜歡先加奶粉再加水,殊不知這樣會使底部的奶粉無法充分與水接觸,同樣不利于奶粉溶解。
奶源
受季節等自然氣候的影響,不同時期的奶源生産出的配方奶粉溶性也會有差異。這也是為什麼同一個品牌、同一個段位,不同批次的奶粉也會溶解性不同。
不溶解的奶塊是什麼?
奶粉沖調過程中,由于有部分奶粉顆粒沒有與水充分接觸,影響了其在水中的分散。沒有分散的奶粉塊外部是濕潤的形成了一個不透水的“保護層”,于是變成了一個個外濕内幹的難容奶塊,就算用力搖晃奶瓶也很難将其溶解。
挂壁的顆粒是什麼?
我們可以從配料表中看到,一款配方奶粉會添加幾十種原料來配制成一款各方面營養都滿足寶寶需求的奶粉。而這些配料的顔色、氣味、味道及溶解性等物理性質各有不同。
奶粉産生挂壁時,在奶瓶底部沉澱的白色或晶體狀的小顆粒,主要是一些難溶或微溶的成分。如配料中的碳酸鈣、磷酸三鈣等成分是不溶于水的,但能溶于胃酸後在小腸被吸收利用。奶粉沖調後,這些成分多數與蛋白質、脂肪等懸浮于奶液中,溶解不好時部分會沉澱于奶瓶底部。
其實,即使奶粉溶解度不理想,隻要掌握了正确的沖調方式,一樣可以沖出均勻的奶液哦。
怎樣沖調溶解好?
牛奶其實并不是真正的溶液而是懸浮液,提高溶解性主要是改善這些營養物質在水中的分散性,讓可溶于水的物質盡量都溶解。以下兩點建議,對改善溶解性很有幫助:
1、水溫合适
水溫會影響奶粉的溶解速度,最好根據奶粉沖調說明來确定水溫。不同奶粉采用工藝及配方不同,需要的沖調水溫有所差異,例如康多蜜兒奶粉的最适沖調水溫就為45℃。最好用專門的溫度計測試水溫,用手試水溫誤差比較大。
2、分次沖調
溶解性不好,可采取分次沖調法來改善溶解性:
将所需的水倒進奶瓶,先舀取所需奶粉的一半,搖勻;再舀另一半,再搖勻就好了,若是奶粉沖調的量大,還可以分三次進行。這種方法可以增加奶粉與水的接觸面積,不容易出現奶粉結塊的現象。
搖晃奶瓶時可以握住奶瓶上部,轉動手腕用力,朝一個方向搖晃奶瓶。這種沖調手法使奶粉溶解均勻、不易氣泡、奶液也不會濺出來。必要時,還可以用幹淨的勺子或攪拌棒來輔助溶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