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子道德經和易經

老子道德經和易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2 16:25:06

序言

老子道德經和易經(問道道德經序言)1

1、《道德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道德經》是一部闡述天道思想和大道創生原理,以及聖王該如何效法大道來統天化物、治平天下的道術的書。其内容以“道”為體,以“德”為用,修齊治平無所不包,被稱為萬經之王,與《易經》一起被稱為中國文化之源。理解了“道”,才能理解天下萬事萬物演變的規律和背後的原理,才能理解中國文化的源流和傳承,以及人類文明和人類文明的演化。

老子道德經和易經(問道道德經序言)2

2、為什麼要讀《道德經》

任何事物,都需要底層法則的支撐才能平穩有序的運行。就像電腦的應用軟件不能和操作系統相沖突一樣,老子所講的“道”就是我們人類世界最底層的操作系統。我們的認知和行為如果契合了這個系統,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借力于時代和環境而事半功倍;悖離了這個系統,輕則混亂,重則崩潰。合道的前提取決于我們對“道”的通透,而《道德經》就是幫我們理解這個系統的最佳工具。

未來是認知決勝的時代,認知差取決于對“道”的通透,因為隻有“道”才是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如果把平常的知識比作火柴棒的話,那麼天道思想就是核彈級的存在,當量的釋放取決于你對“道”的理解。

所以站在實用主義的角度,《道德經》就不是要不要學的問題,而是非常必要。不學損失很大,學了沒有損失,反而可能利益極大。《道德經》講的是帝王之學,而且還是最高級别的一類,治平天下尚且有餘,解決個人問題豈不更是殺雞用牛刀。所以《道德經》除了修養身心之外,更大的用途就是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讓生活和事業更上層樓。

老子道德經和易經(問道道德經序言)3

3、要如何學習《道德經》

古代語境中的很多詞義和辭意都與今天大不相同,同時受制于個體的學識、閱曆、立場和偏好的影響,所以從古至今,雖然對《道德經》的解讀連篇累牍,但卻莫衷一是,皆是從心所欲沒規矩。所有的解讀都很主觀,排除掉那些師心自用、胡說八道的部分,剩下的,高下也僅在于接近的程度。

“道”還是那個“道”,就象永恒的太陽一樣亘古不變,并不會因為人們理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如何說明這個“道”呢?連老子都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言語道斷,一說就錯,說明這本身就不是一門容易說明的學問。

但老子又說了:“大道甚夷;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也就是說,隻要掌握了方法和理解了核心概念,《道德經》中的道理還是可以理解和把握的,否則《道德經》又怎麼會如此的經久不息、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追捧和孜孜以求呢?

那該怎麼學習呢?作為方法論,分享一些個人的體會,僅供有興趣的朋友作為參考:

第一:先做心理建設,長期主義,抱着淘寶的心态,以明道為志,以求索為樂,常讀常新,争取量變到質變。如果某一天豁然開朗了,則天地洞明。

第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即便不見,也會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最好能先觀其義理之大略(不求甚解),則潛移默化的功用更大。

第三:對核心概念和關鍵字詞的核查,最好直接查字詞,這個要務求精準。可通過參考古今譯注,加上自己的理解進行對比印證。這裡要注意,義理和道術是查究的大本和依據,而不可陷入句讀、訓诂、聲韻、考據的瑣碎之中。

第四:大道之學,先潔自心。不要有任何庸俗瑣碎的念頭來先入為主,同時要有意識的、堅決的摒棄鬼神、宗教、重商主義、消費主義等流俗文化的污染。源清則流明,隻有這樣才能少走彎路,才能得到真正的認知。

第五:《道德經》原名《老子》,作者老子,是我國三王時期周朝的最後一任天師,即天子的老師,所以《道德經》本質上乃帝王之學。按照老子的設定,《道德經》首先就是一本教天子治平天下的書。所以對《道德經》的解讀,很多時候需要站在天子或天師的立場上去理解才能夠得見本意。

老子道德經和易經(問道道德經序言)4

4、關于以經解經

中國的文化總體來說是一道通天下,以道家為宗根,其他各家則是在道家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隅之學,如儒、法、兵、醫、縱橫、陰陽等,其内容僅偏重于某一方面的闡述。其道為一,其用各異,不同學派間很多學問是可以互相印證和解釋的。對于有古文功底或有志于道學的朋友不妨博覽群書、旁征博引,将有助于更加通達于學問。

其中就《道德經》的學習而言,個人感覺《道德經》《易經》《莊子》的關聯度應該更高一些,相互間有更大的協同和印證效用。

其中《道德經》不用說,講的就是宇宙之宗本,講的是天地之常和聖王該如何積德合道以治平天下的道術。

《易經》總體講的就是一個“易”字,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不易”、“變易”和“簡易”,宇宙萬物都是在遵循着一個恒常不變的規律下做着永恒的變易。

《莊子》則是以寓言化的方式,以“謬悠之說,無端崖之辭”解說“道”和“易”的本質和形端,是對“道”和“易”的形象化解釋的最極緻的表達。

三者之間,如果把中國的經典文化比作一座大廈的話,那麼《易經》就是為中國文化的誕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大量的建築材料,以及蓋房子所需要的一些功能化模塊;《道德經》則是在《易經》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建築規劃、設計和施工,但其規模之宏大、境界之高遠則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存在,其内容細大無遺,包攬無窮,其用則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内”,涵蓋修齊治平的所有層面,為華夏民族的生息繁衍提供了無窮的思想支持和精神動力;而《莊子》則是對這一宏大建築無窮奧妙和功用的進一步探索、發現和升華。

明白三者之間的功用和聯系将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華夏文化。

老子道德經和易經(問道道德經序言)5

5、道德探源

《黃帝陰符經》: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一句話就把天道的含義和我們文化的來源說明白了。天道是天文觀測的産物,是天的運行規律和法則,而執天之行就是我們人類依據天道的規律和法則來安排人類的生産和生活,隻要這樣做了,就可以萬物和順,天下太平。這就産生了文化。

上古先民由于人口的增加,自然狀态下的漁獵和采集生活難以維持生存,被迫進入了農耕社會,而農作物種植對天時的依賴,就産生了天文觀測和天文計算的需求,于是聖人觀象授時,以指導農業生産化成天下。所以,天道并不神秘,隻是我們時刻沐浴其中而不自知罷了。

那麼天道又是誰在掌控和推動呢?天道之上還有一個“道”,它才是宇宙萬物的本始,生萬物,化萬物,推動宇宙永恒不息的運動。這個“道”就是終極的生命之源,也是倫理之源和造化之源。《道德經》的主要内容就是講述“道”和“天道”是什麼,以及人類該如何效法‘道“來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德”是什麼呢?通常我們說一個人有能力,但能力一詞是空洞的,必須通過具體的場景或事物體現出來,而“德”對于“道”來說就是起到這樣的作用。所以“德”是“道”的狀态的表達,是對“道”的承載和體現,與大道互為表裡。有什麼樣的“道”就有什麼樣的“德”,反之亦然。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這便是道德之于天地萬物的全部奧秘!

老子道德經和易經(問道道德經序言)6

6、核心概念和名詞解讀

《道德經》中的幾個核心詞對理解《道德經》至關重要,提前了解一下有助于大家對後面内容的理解:

無:道有“無”和“有”兩種屬性,是道的不同的表現形式。作為道的一體兩面的有無中的無,不是沒有之意,而是人類無法感知的一面。人的概念是形神兼備,如果将“道”進行拟人化的表達,“道”的形神就是有無,無就是“道”的不可知見的神。對“無”的理解應該是道德經中最容易出歧義和産生誤導的地方,要注意審查其在不同語境中所對應的意思。

鬼神:“神”在中國文化裡的幾種原始含義,一是指造化之良能,二是自然神,三是祖先神。“鬼”在中國文化中一是指造化之隐迹,二是指死去的人。鬼,人死為鬼,我們查查中國的古書裡面可以找到,鬼者歸也,就是回去了,回家了,回到大自然中間去,用道家的話說就是物化了。最後,才是淫祀之鬼神,基本上都是舶來品,源于對邪門歪道迷信和崇拜的産物。

張載有句話叫做:“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二氣,什麼氣呢,陰氣和陽氣,陰陽二氣。所以鬼神是二氣之良能,什麼是良能?我們先秦儒學聖人孟子講過,人都有良知良能。那麼什麼叫良知?不學而知謂之良知;什麼叫良能?不學而能謂之良能,就天生的,本來就具有的。所以,鬼神是陰陽二氣的本能。天地陰陽運行的,變化莫測的,人們一時還無法掌控的就是鬼神。

《道德經》所講的鬼神無一與舶來品裡的胡鬼亂神相同,大家要注意識别,不要被流俗之見帶偏了。

《道德經》的宇宙觀:道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理解道,就是要回歸到天地鴻蒙未開、萬物未始的地方去,這是人類想象力和感知能力的極限。人類的心智能力是人類發展的最高成就,同時也是人類最大的局限所在——我們很難理解心智之外的存在。茫茫的宇宙裡,人類隻是微如塵埃的存在,承認這一點,對于如何理解“道”至關重要。

道家思想的核心:道法自然。

道的形态和運行規律: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宇宙運行的法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的修行方法:緻虛極,守靜笃。

《道德經》的政治主張:不言之教,無為之治。

《道德經》的政治目标: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道經部分講的是“道”自身的結構、層次、功能、造化原理和運行規律,“道”不但是萬物的生命之宗、同時也是倫理之宗和造化之宗,雖然無質無象、無名無狀,但卻是無所不在的存在,沒有任何事物能夠超脫其外。

德經部分講的是“道”如何通過“德”在萬物上表現出來以及“德”的層次。萬物合于道叫“有德”,行于道叫“積德”,德是道的體現更受道的約束。

《道德經》就是闡述上面的道理,并教導人們如何把握并行走于其上的經典著作。

老子道德經和易經(問道道德經序言)7

敬啟:這最初是一本為了讓孩子免于被誤導,而寫給孩子用的讀本。但真正寫起來,卻發覺學習和寫作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學習中可以有模糊混沌的地方,但寫作的時候就不能再言不及義了,否則依然有誤人子弟之嫌。深感責任重大,而個人學識有限,所以還望有興趣的同道,可以多多指教,以求盡可能探究出《道德經》的大道真義之所在,利人利己,贻厥子孫。同時也為中華經典文化的傳承盡一份綿薄之力!個人号:追夢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