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短期流動性?适度收斂風險偏好正在成為現行全球金融市場的生存法則,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穩定短期流動性?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适度收斂風險偏好正在成為現行全球金融市場的生存法則。
受上周五美國勞工部非農就業好于預期等影響,10日全球資本市場再度因擔心美聯儲鷹派加息而驚慌不已,除美元外,股債彙和大宗商品都表現低落。
美聯儲鷹派加息、縮表,必然會導緻美元回流,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進而給全球資本市場帶來流動性風險。當前除美元外,其他資産集體走弱,顯示全球美元流動性緊縮風險加劇,而發達市場最近的持續走弱,更昭示這場全球流動性風險所具有的巨大破壞性。
如果把發達市場的下跌看作是市場風險的顯性暴露,那麼在全球美元流動性緊俏下,一些市場的波瀾不驚,則隻是風險表達和釋放方式的不同,即風險可能會以需求收縮和信用活動下降等方式間接釋放。畢竟,目前3個月美元Libor- OIS(銀行間隔夜無抵押貸款利率)利差、TED利差(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美元利率與美國短期國債利率之差)及各國CDS價格指數出現走闊現象,反映全球美元流動性出現全局性收縮現象。
當此全球市場的風險滿溢、全球經濟衰退風險顯露之際,避免觸發類似2008年的危機、尋求緩解全球流動性風險之策,成為市場的共同訴求。
無巧不成書的是,新晉的三位諾獎得主伯南克、戴蒙德和迪布維格,恰是研究流動性危機的大家。伯南克在獲獎後的首次公開講話中表示,美國可能有金融穩定的風險,但不會變成2008年危機時那樣。而且,用戴蒙德和迪布維格的D-D模型(跨期消費決策模型)诠釋目前全球流動性風險,會發現問題并非出自央行們的鷹派加息和縮表,而主要來自市場投資者風險偏好的下降。
流動性風險是微觀動機演變而來的宏觀行為。基于D-D分析框架,銀行等金融中介在資金端和資産端本身就存在期限錯配現象,資金端表達的是消費者進行跨期消費決策時的選擇偏好,資産端則是銀行等金融中介所執行的中長期投資,且一旦投入就無法及時變現。一旦消費者在跨期消費決策中傾向于選擇即期消費、現金為王,由于銀行等金融中介不能短期變現資産端,流動性風險就會發生。
當下的全球流動性風險,源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為防範流動性風險,而不惜長期進行量化寬松等扭曲操作導緻市場投資者扭曲自身風險偏好,即投資者投資布局了超越自身風險可承載能力及風險管控能力的業務,導緻其風險偏好與其風險可承載能力失當匹配。
當前的高通脹,使消費者因為擔心長期投資會折損其貨币購買力,而在跨期消費決策中傾向即期消費,這導緻投資者的扭曲投資和失當匹配問題集中暴露。是為當前全球流動性風險暴露的深層原因。
同時,當前的俄烏沖突和連續三年的新冠疫情等,緻使國際産業生态鍊安全和投資安全,正成為影響企業投資和維系供應鍊穩定的重要變量,即全球産業生态鍊的分工布局,正由價值觀上的求同存異演化為求同排異。這導緻全球資本市場風險資産面臨重估,這種風險資産的内生性價值重塑和優化重組,也很容易帶來市場的大幅波動。
鑒于此,目前全球流動性緊縮主要緣于貨币政策的長期寬松,而非貨币政策收縮,這意味着我們無法使用傳統的流動性纾困手段來解決當下的流動性緊縮,市場主體重新設定好自身的風險敞口才是正道。
對投資者來說,誰能抓住市場窗口期,壓低自身風險偏好,矯正其風險可承載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與其風險偏好的失當匹配問題,止損可能出現的敞口風險,誰就能在鷹派加息周期中護好自身周全,若能前瞻性地基于國際産業生态鍊的重塑做好投資布局,則将享受到全球産業生态鍊重塑帶來的紅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