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欄目主持人 陳丹)
記者:您認為孩子在幼兒園時期最應該學到什麼?小班、中班、大班的培養重點各有什麼不同?
張立鳳:幼兒園是學校教育的基礎階段,3至6歲是人生幸福發展的奠基階段,我們要注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珍視生活和遊戲的價值,将遊戲精神滲透到一日活動中,把生活和遊戲權利賦予兒童,在遊戲中看見兒童、發現兒童,培養“品格優良、陽光樂群、健康聰慧”的兒童。
從兒童發展來看,我認為小班以集體适應為重點,2周的家園銜接活動、3天的快樂家訪、1周的漸進式适應、1個月的個性化食譜,在“2311”入園适應活動中給予情感支持、生活照顧和活動深化,逐步提高幼兒的适應能力,讓幼兒喜歡同伴、喜歡上幼兒園。中大班則是以習慣養成、自我管理為重點,在一日活動中賦予幼兒更大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在入離園、喝水、如廁、進餐、午睡等生活活動中習得方法、内化行為、固化習慣,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終身受益的文明生活方式。
記者: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才能促進幼兒園良性健康成長。園所在幼兒教師隊伍建設上做了哪些探索?
張立鳳: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對于幼兒教育,我們認為愛是基礎,能力是關鍵。賦能教師快速成長,建立和諧師幼關系,一是組織雅集交流、心理療愈及傳統文化講座,用傳統文化涵養教師德行;二是完善師德考核工作機制,簽訂師德責任狀,開展教師節表彰、座談等活動,做品性、品格、品質的大先生;三是實施“坊内教研 班級教研 年級組教研 專題教研”四級教研機制,開展“實學遊戲、靜觀遊戲、深析遊戲、樂享遊戲、共育遊戲”五項專項行動,深化“傳統文化、品格教育、安全教育、學科、信息技術”六大工作坊活動,逐步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愛之心、有紮實學識”的教職工團隊。
記者:“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園所是如何幫助家長掌握科學育兒理念和知識,共同形成家園教育合力呢?
張立鳳:我園出台《東營市春蕾幼兒園家庭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品格家長學校,舉辦品格家庭教育大講堂。 形成“一月·一課程”“一家·一分享”,創新“家園1 1”共育生态模式。一月一個品格點,一月一期家長課堂,班級教師輪流授課,通過“遊戲破冰、話題讨論、案例分析、任務布置”,讓家長觀念轉變,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三年來,我們共推出家長課堂52期,271人次教師擔任授課,約1.3萬人次家長受益,讓好的經驗形成“經驗流”,讓家長發現幼兒成長力量,支持孩子自然成長。
市春蕾幼兒園的小朋友參加“遊街活動”。
記者:剛剛我在參觀各個班級時,看到剪紙、京劇臉譜等幼兒作品展示出來,能感受到傳統文化教育很好地融入園本課程中,您能介紹一下園所的課程體系建設嗎?
張立鳳:每年的12月是我園的傳統文化月,各班級現在正根據選擇的主題陸續在準備節日作品了,除了剛剛提到的活動,還有泥塑、皮影戲、編織等傳統文化項目,我們還會舉辦遊街、作品展、藝術展演等,讓每個孩子的作品都能展示出來。
在課程設計上,我們堅持用課程烹調幸福的味道,讓活動和遊戲貫穿一日生活的全過程,彌散在幼兒園的每個角落。我園提出“涵養德行 滋養生命”的課程理念,構建基于兒童全面、持續發展的“德行”成長課程體系。
依托品格點和社會技能,開展 “1 3”繪本閱讀活動、社會綜合活動,讓幼兒獲得有關品格點的認知,在“生活、遊戲、主題”等各類活動中感受、體驗、鞏固并内化成自覺的行為。
突出優秀傳統文化底色,篩選四大傳統節日、八大節氣、十三個傳統文化項目作為傳統文化啟蒙教育内容,探索遊戲化活動方式,形成“成童禮”“開筆禮”“傳統文化節”三大節,通過“班級自選—年級共享—全園聯動”的傳統文化項目活動模式,增加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親近感,種下“文化”的種子。
以“十大安全教育理念”為引領,我園建設有省内唯一的幼兒安全體驗室。積極開展安全教育課程遊戲化的探索,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安全環境、開展主題鮮明的安全教育活動,打造富有園本特色的“靜安”安全教育文化,用愛心和智慧呵護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記者:最近,教育部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引導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及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與行為,園所在幼小銜接方面如何幫助幼兒做好入學準備?
張立鳳:近期,省、市及開發區都在圍繞“幼小銜接”工作,在幼兒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等方面積極進行探索實踐。
從幼兒園角度來看,我認為幼小銜接是學前教育組成的重要部分,目的就是建立幼小協同的長效機制,加強兩個學段之間的連續性,減緩銜接坡度,做好入學準備和入學适應,讓幼兒順利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階段。
入學準備教育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貫穿滲透到幼兒園三年教育。我們在幼小銜接工作方面一直在做着有益探索:在教師理念方面,通過跟崗活動和一系列多元的培訓,讓老師了解到幼兒園和小學的不同及幼小銜接的重要性。面向家長,邀請部分優秀的小學老師,與家長面對面;組織不同形式的家長會、家長培訓,讓家長了解孩子進入小學後需要注意的事項,從真正意義上打消了家長對于孩子進入小學的壓力和憂慮。對于幼兒,實行小幼班級聯誼機制,幼兒園大班班級和小學一年級結成聯誼班級,定期到結對班級參與課堂、體驗活動、面對面交流,形成對小學的正确認識,激發幼兒喜歡上小學的積極情感。此外,逐步調整一日作息,推進生活自主化,做好生活準備;通過自主遊戲和班級項目共享,自主制定計劃,自主交往,合作完成一項任務或一個項目,擴大幼兒交往範圍和分工合作意識。這些幼小銜接的有效措施,為孩子們順利進入小學學習做好了準備工作。
教師說:大二班老師 李蕾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園底色課程,每年的12月是傳統文化月,我班選擇的是剪紙項目,孩子們自主探索、自主表征,記錄遊戲故事,從喜歡的小動物為切入點由易到難進行遊剪、折疊剪、分色剪、套色剪,從最初不會正确使用剪刀到窗花、拉手小人、立體動物園的多彩呈現。用幼兒剪紙作品創設班級環境,組織開展遊街、作品展、藝術展演,讓幼兒在環境浸潤、文化啟蒙、體驗感受中親近傳統文化,種下文化的種子,成為有中國根、中國魂的中國娃。
教師說:大一班老師 楊媛媛
我園高度重視安全教育,創新活動形式,實施安全教育課程遊戲。比如,我們班中班開展《防拐騙安全》主題活動,孩子們通過活動演練、繪本閱讀、讨論交流、自主表征、制定辦法、自制繪本等形式,掌握了防拐騙的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孩子們參與到公共區域安全環境的創設,教師組織孩子們讨論上下樓梯的安全規則,自主表征、篩選确定、總結兒歌,形成了孩子們自己的上下樓梯規則并呈現到公共環境中,這也成了我們園的特色。
家長說:大四班 王宸碩家長
幼兒園特别重視家園合力、品格培養。自從孩子入園以來,小班學期初幼兒園召開新生家長會暨兒童品格家長學校啟動大會,每月初班級都會推出品格家長課堂。通過學習培訓,我的教育理念轉變了,學會了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因此成了幼兒園教育的同盟軍。比如,小班幼兒入園都會出現入園焦慮,8月中下旬班級組織“适應”品格家長課堂,學會入園前心理安撫、入園情感激發、多愛撫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等,我的孩子很好地度過入園适應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