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血液為什麼是紅色的呢?人的血液是紅色的,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常識問題但是,我們在觀察皮膚表面的時候,會看到一些靜脈血管呈現出的并非是紅色,而是呈藍色或者綠色的狀态有人解釋說,血液缺氧時,就會變成藍色,靜脈中的血液氧氣含量,相對于動脈血要低得多,因此會呈現出藍色的狀态那麼,這種說法正确嗎?,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人的血液為什麼是紅色的呢?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的血液是紅色的,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常識問題。但是,我們在觀察皮膚表面的時候,會看到一些靜脈血管呈現出的并非是紅色,而是呈藍色或者綠色的狀态。有人解釋說,血液缺氧時,就會變成藍色,靜脈中的血液氧氣含量,相對于動脈血要低得多,因此會呈現出藍色的狀态。那麼,這種說法正确嗎?
事實上,人的血液,無論是動脈血還是靜脈血,都會呈現出紅色,原因就在于血液細胞中含有一種血紅蛋白分子,這種分子能夠與氧氣結合,從而起到在血管中運送氧氣的功能。而每個血紅蛋白分子都含有4個鐵原子,這種鐵原子在光線的照射下,能夠反射紅光,因而使我們的血液呈現紅色。
隻不過,血液中氧氣含量的不同,決定了血液顔色的深淺。當血紅蛋白在肺部吸收氧氣時,血液會呈現出鮮豔的櫻桃紅色來,通過心髒的跳動,将這些富含氧氣的血液“泵”進人體的動脈并最終流到身體的各種組織、器官和皮膚表面,從而維持着全身細胞的生理功能。
當血液細胞将攜帶的氧氣輸送到全身之後,氧氣含量明顯減少,然後通過毛細血管網與靜脈相連,通過靜脈血管再流回肺部,在那裡再接受氧氣的輸入變回動脈血。而在返回肺部之前,靜脈血的顔色由于含氧量變低,從顔色上看則變為了深紅色。
我們在抽血化驗時,可以明顯看出來靜脈血管與實際的靜脈血管之間的顔色差别來。當護士拿着針頭,對準看上去呈現藍色的靜脈血管紮進去後,一股股呈現深紅色的血液便會通過針頭流入采集管中。這個現象,充分說明了靜脈血本身并非是藍色的,而是深紅色的。
那麼,為什麼從外部看,靜脈血管是藍色的呢?造成這種反差的原因,就在于血管和外界空氣之間,還隔着一層皮膚和脂肪。
衆所周知,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五顔六色的大千世界,關鍵原因并不僅僅是組成物體的材料、性質等有關,還在于光線的照射。如果沒有光線的照射,世界上的任何物體都将是黑色的。
任何物體,當光線照射它的表面時,一方面物體會吸收一部分的光線,将光線所攜帶的一部分能量進行吸收,從而轉化為物體的内能。另一方面,還會将一部分光線反射出去。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物體的存在,就是物體反射出來的光線進入到了人眼中的結果。
無論是太陽光,還是普通的燈光,其實都是由不同波長的光組合而成的,包括伽馬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無線電波,而我們人眼所能看到的部分,隻是其中的可見光部分。
而就在波長範圍在380-780納米之間的可見光,也由紅橙黃綠青藍紫這7種色光所構成,其中紅光的波長最長,所攜帶的能量最低,紫光的波長最短,所攜帶的能量最高。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物體呈現出不同的顔色,就在于物體本身反射出了什麼類型的色光或者色光的組合。
如果物體把可見光中的所有色光都吸收了,那麼我們看到的就将是黑色;如果把可見光中的所有色光都反射了,那麼我們看到的将是白色。如果反射的是紅光,将其他顔色的色光都吸收了,我們看到的物體顔色就是紅色,如此類推。
具體到人體内的動脈和靜脈血管上,雖然靜脈和動脈在人體的血管末端即毛細血管區域進行連接,但是總體上看,動脈血管的分布區距離皮膚表面較深,我們從外面很難看到。相反,靜脈血管多分布在身體較淺的區域,特别是手、腳、上下肢的表面最容易被發現。
從血液本身看,無論是含有的氧氣含量是多還是少,其中所含有的鐵原子反射的是紅光,其他色光都基本上都被吸收了,因此這個性質是決定血液本身是紅色的根本原因。而靜脈血管和外部空氣之間所分布的皮膚和脂肪,會與不同波長(顔色)的色光進行交互作用,具體來說就是吸收紅光的能力比較強,極少被反射,而對藍色和綠色光線的吸收能力較弱,很多都被反射出去了,因此我們從外部來看,靜脈血管呈現的就是藍色或者綠色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靜脈血管總是呈現出藍色或者綠色的原因,靜脈上部的皮膚和脂肪的“幹擾”作用“迷惑”了我們的雙眼。
不過,你如果觀察我們的手指尖,呈現的都是粉紅粉紅的顔色,雖然這裡也分布着一些微小的毛細血管,但看不到呈現藍色的原因,就在于毛細血管距離皮膚表面太近了,皮膚對紅光的吸收作用不足以改變靜脈的顔色而已。
同時,以上原理也可以解釋我們皮膚傷口所呈現出來的顔色,比如傷口很淺,那麼瘀傷呈現的将是紅色或者紫色;而如果傷口較深或者是皮膚下部的非暴露傷,那麼呈現的将是藍色、綠色或者紫色。
總之,血液本身的顔色基本不會改變,我們看到的靜脈血管呈現藍色,隻是我們的眼睛被“欺騙”了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