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觀達影視加入我們
在張翰的自我規劃裡,這兩年本來應該是他揚眉吐氣的豐收之年——
與憑一頭帥氣短發成為亞洲時尚新icon的高俊熙共同主演的《夏夢狂詩曲》本應該于今年年初在湖南衛視播出;接着,還要在《華麗上班族》裡一路從職場菜鳥成長為商界精英;在《傳奇大亨》裡演繹以邵逸夫為原型的傳媒大亨的一生;在《錦衣夜行》裡成為錦衣衛,輔佐朱棣成就一代偉業。
張翰作品儲備
然後,這四部戲将助他出色地完成雙份KPI:身為流量小生的“霸屏”,以及身為演員的成長——證明自己不光會演“霸道總裁”,還能挑戰“大男主戲”從19歲演到60歲;不光能演時裝戲,也能演古裝戲。
誰知,一紙“限韓令”讓所有的雄心和努力成為泡影。屏沒有霸成,投資也打了水漂。與計劃中那個意氣風發的自己截然相反,現實裡,這兩年他隻能異常沉默。一直到《戰狼2》裡出演”熊孩子”富二代卓亦凡,他才覺得自己終于有資格來面對媒體了。
然而,他至今也沒問過吳京為什麼找他去拍《戰狼2》。
“不是有傳聞說投資人點名要你嗎?說是要帶流量”,我們問他。
張翰笑了:“你覺得我那時候還算‘流量’嗎?”
(一)感謝做表情包的人
”
“我從剛出道的時候一直享受流量的快感,再到沒有流量”——30出頭的張翰說起人生,已經很有唏噓之意。
他至今能完整回憶起自己在流量海中的浮沉:“《流星雨》8月開播,一直到過年前(我的)百度搜索指數都是第一;結果馬上來了一個爆款《宮》,你立刻覺得自己被淘汰了;後來《隋唐演義》圈了一些粉,《杉杉來了》圈了一些粉,包括《花少》,但中間又出了很多其他劇,不停地更新換代,大家都喜歡别人去了,你這邊(流量)就不斷地下滑。”
“下滑的感覺怎麼樣?”
“老痛苦了。”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完全沒打算假裝清高。
以如今的标準看,張翰并非“流量藝人體質”。他從小就是個腼腆的孩子,每一次班級合影都自動站到最邊上,臉上帶着安靜的微笑。初中時因為崇拜謝霆鋒去學電吉他,還參加過學校演出——躲在舞台一角低頭伴奏,“自嗨”,把追光全讓給主唱,所以他堅決否認自己學生時代是“風雲人物”。
“那一個劇組合影的時候,你會去卡C位嗎?”
“從來不會。”張翰斬釘截鐵地回答。
從一開始,他就痛恨這個行業的“吸睛法則”。在《流星雨》中,盡管他身為絕對男主角,還是要面臨發布會站位、海報排位的撕扯——這并非演員本身的意願,他們都是提線木偶,背後是公司旗下各經紀組的明争暗鬥。
張翰想不通:“大家都是朋友,為什麼要這樣?娛樂圈太現實了。”
後來他琢磨明白了:“公司是一個藝人的模式,不是演員的模式。”當時,“流星四美”張翰、俞灏明、魏晨、朱梓骁都是天娛旗下的藝人,在這家以選秀節目立身的公司,造話題、搏出位、搶資源,再正常不過了。
“流星四美”
作為一個誤闖誤入的演員,張翰覺得自己“被帶跑偏了很長一段時間”。但他運氣不差,及時得到了提點。當時團隊裡的一名宣傳人員私下告誡他:張翰,你千萬不要去争這一朝一夕坐在哪兒,你要專注于自身的成長;等你成了劉德華,哪怕坐在門口,所有的鏡頭也會全都對着你。
實際上,就連劉德華本人,至今也沒有擺脫是偶像派還是實力派的争議,但這不重要——畢竟,“偶像派”和“實力派”的後綴是被蓋章認證的“演員”:“偶像隻能依賴粉絲,而演員不僅有粉絲,還有觀衆的認可,對我來說那将是一種解放。”張翰說。
“甩掉偶像包袱”這件事則費了點周折。盡管張翰連連表示從不認為自己是大帥哥,但偶像劇男一号演久了,總避免不了“想要去監視器裡看自己剛才帥不帥”的自戀傾向。直到《杉杉來了》大熱之際,他成為“塘主”,在網上看到自己各種“狂拽酷炫”的表情包,像被點了穴一般,決定“再也不耍帥了”。
風靡一時的張翰表情包
“我特别感謝那些給我做表情包的人……”
我們起哄:“這是不是太官話了?”
“不是官話,我真的感謝他們。這些表情包讓我意識到,扮得再帥還是會被截出這麼多醜圖,那我還在意這個幹嘛?不如抛掉那些外在的東西,專注于角色。”張翰一臉認真,深邃的擡頭紋随話音起伏——早年他曾因擡頭紋被觀衆吐槽醜而很是煩惱,現在已經完全不在意。
(二)再做一個爆款
”
如今的張翰在意的是什麼?
迄今為止,張翰是我們采過的唯一一個,對市面上所有“爆款”作品都能娓娓道來的明星。他不愛社交,沒有那麼多的朋友聚會,除了宣傳期基本不出來參加活動,一年有300多天待在劇組,偶爾兩部戲之間有個空檔,就“半個月不出門,把這段時間沒看的電影、熱播劇看一遍”。今年的片單包括《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
《三生三世》他從頭看到尾,我們對于直男有這個愛好很驚訝,“你是因為自己身處這個行業所以逼自己去看的,還是真喜歡”,他說, “真喜歡”,“夜華找素素那一段,當花瓣往回漂的時候,我都看哭了”。
《人民的名義》他看了前8集,“整個制作都特别精良。”
《我的前半生》一直追着,“全是好演員,大家都較着勁演,所以出來的效果特别好。”
他在這些電視劇裡尋找“爆款”的秘密——“我去電影院看《拆彈專家》,就發現現在(觀衆口味)已經轉變了,男女主角不再是唯一的中心了,有些小人物、小警察,包括他的父親,都可以用來突出人性。”
也惋惜網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的命運:“品質那麼好,還請了大導演(管虎)來拍,但影響力也許沒那麼大——盜墓題材這些年拍太多了,市場已經沒有新鮮感了。”
而對于自己——一個栖身于“市場”的小演員——成為偶像劇男主角的命運,他也看得相當透徹——并且全盤接受:“我們中戲畢業的很多師哥師姐,出道都是演正劇、好的古裝劇,自然而然大家就認為你是實力派;但在我出道那個時候,正劇已經不流行了,偶像劇是最流行的。”
他衷心地稱讓自己被“黑”了很多年的處女作《一起來看流星雨》為“最好的禮物”:“它讓很多人認識了我,雖然可能它并不是一部口碑很好的戲。”
張翰在《一起來看流星雨》中飾演霸道癡情的慕容雲海
他當然想演“口碑很好的戲”,比如自己特别喜歡、看了三四遍的《貞觀長歌》那種。也不是沒試過——在《隋唐演義》裡,張翰飾演将軍羅成,與姜武、杜淳、王寶強等公認的實力派演員飙戲,自覺“也表現得很出色”。一方面,他其實一直對自己科班出身的專業技能有信心;另一方面,“這種類型的戲就是最顯實力、最有深度的”。
可羅成這個角色并未激起太多水花,那也是張翰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拍古裝正劇。他不是那種跟自己、跟世界、跟命運死磕的人:“好又怎麼樣,喜歡又怎麼樣?它賣不了。難道要拍一部戲,它播不出來,我也就跟着消失?你還是要拍市場方向好的戲,不可能逆天而行。”
好在他很快碰上《杉杉來了》,重回流量巅峰。
而做“流量明星”實在是一件痛并快樂着的事情。像黃渤在接受我們采訪的時候說過的一句話,“你演過一個茄子,所有紫色的都來找你”——張翰演過一個霸道總裁,于是來找他的戲,都是霸道總裁。
《杉杉來了》中的霸道總裁封騰
張翰很努力地演着各種霸道總裁——有同行向我們回憶,自己有次半夜一點打電話給張翰——他太忙了,劇組收工才能接受采訪——對方愣是花了整整半小時跟她解釋“不同的霸道總裁要有不同的演法”。
這是他努力的方式。身價百萬的霸道總裁和身價千萬的霸道總裁是不一樣的;“富一代”和“富二代”是不一樣的;高中生風雲人物“慕容雲海”是外放的霸氣,《少年四大名捕》中的“冷血”則“霸氣得很内斂、很有格局,是一個讓人揣摩不透,但是内心又極其溫暖的男人”。
說到底,他想要的,是“再做一個爆款”。他耿耿于懷的是,“并不是演偶像劇就沒有演技”。所以,流量小生和優秀演員他都要當,并且要讓前一個身份為後一個身份保駕護航。
(三)從演員到制片人
”
張翰一直是一個擅長總結經驗的人。
他的第一部古裝戲是《凰圖騰》,如今回憶起這部電視劇,他有太多慘痛經曆了,“我從來沒有演過這種古裝戲,我不知道古裝戲該怎麼演。就是怎麼樣是角色的亮範兒,古裝戲它有它的韻味,當時不懂,包括整個造型也不知道什麼樣是好看。最後弄的貼的假發套像孫悟空一樣,本身我的額頭是短的,古裝一定要大頭套才好看,但是其實你已經打破了你的五官比例了,後來才知道,我的額頭在這兒,你貼也要按照我的比例才好看”。
首次嘗試假頭套的張翰
他一邊說,一邊比劃。“這個很痛苦的,我不像黃渤、吳秀波他們,出來的時候已經有了充分的社會經驗,然後一下子就出來了,他們就不會這麼痛苦”——這是他對另一種人生的臆測和向往,但如果可以有選擇,晚一點出名怎麼樣?他也不太樂意。
“出名要趁早,早的話會給你成長迅速的一個過程。我從不會演古裝到會演很短暫的時間。因為你會把自己逼到一定程度上,我必須要達到這樣的一個水準。但是可能痛苦隻有自己知道。”
打擊接踵而至,“拍《勝女的代價》的時候就抑郁了,每天去開工的路上都冒虛汗,想不出演這個角色有什麼意義,整個頭像被一個東西罩住了,懵懵的,根本不知道對手演員在說什麼,拍戲的時候站在窗戶旁邊,會想現在跳下去是什麼感覺。”
再後來呢?“我慢慢覺得每個人工作有一個嗨點,我現在的嗨點就是别人不認可我。”
有一段時間,張翰接了很多一人分飾兩角的戲,想讓别人看到“張翰不是隻能演霸道總裁”。在一部叫做《等待綻放》的電視劇裡,他甚至一人演了11個角色,過足了戲瘾。但這部講述戲劇學院畢業生奮鬥經曆的35集電視連續劇,“僅僅播出了一周就被電視台停播,收視率不行”。
好事多磨的《等待綻放》
經紀人為他圓場,“不是停播了,後來還是換了一個檔期播完了”。
“換了淩晨三點的檔期”——他對圓場不買賬。
“沒有沒有,還是播完了,後來也有一些地面台在播這個戲。”——經紀人繼續圓,然而已經毫無意義,他的耿耿于懷如此不加掩飾,“挺遺憾的,我很喜歡那個角色,它代表了我的演員的成長經曆。”
拍了那麼多年戲之後,這個非常熱愛總結,并且對很多事情都十分介意的張翰,已經有了自己對于戲的标準。那麼,去哪裡找一部自己想演、觀衆愛看、又不用為資本犧牲品質的戲?——哪裡都找不到。那麼,就自己做吧。
2014年,張翰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搖身變為制片人。彼時,《來自星星的你》正以勢不可擋的風潮席卷亞洲,他看準“韓流”的市場潛力和韓劇的精良制作,為自己打造了那一系列“完美的轉型之作”。
那是他出道第五年,而自立門戶的念頭早已有之。“我一直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張翰說,“很多人剛剛成名的時候會被名利沖昏頭腦,但我隻昏了一小陣。”
(四)風險厭惡者的危機
”
“塘主”封騰是張翰演藝生涯中最霸道的一個總裁,不僅最有錢、身價上億,而且是一個世家子弟,“從爺爺輩開始就很有錢”,因此一定擁有暴發戶所無法企及的品位,比如,西服必須是定制的,襯衫袖口一定不是紐扣,而是袖扣。
為此,張翰親自去韓國買戲服,拉回來一看,制片人驚呆了:“劇組給了20萬置裝費,以為你就是巧立名目多要一筆錢,沒想到我真的買了四大箱衣服回來——實際上總共花了50多萬,剩下的錢是我自己掏的。”
在劇中造型百變的張翰
從此,自己掏錢買戲服成了一個慣例。價格不菲的衣服往往隻能在戲中出現一次,幸運的能現身兩次——戲沒播之前,有活動的時候可以穿出來,戲播了之後就不能再穿了,等待它們的是被壓箱底的命運。但下次還是要買,“我是一定要追求細節完美的”。
我們問張翰,是不是拍《流星雨》的時候受到了傷害——畢竟,霸道總裁開的是不到10萬塊錢的車、給女朋友買的衣服是美特斯邦威,是他至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黑點”。他迂回地答道:“現在隻要是我自己(投資)的戲,有贊助可以,但如果為了贊助要傷害到劇情和角色,那我甯願不要。”
張翰自認是個理性的人。他從小“所有需要賭的遊戲都不會玩”,長大了也不買股票。“我對所有存在風險的東西都不感興趣,我要做的事情一定是自己有把握的”,這個控制欲強烈的人表示。
“在當時一些韓國女演員的性價比還不錯,基本是同級别的,就會省很多預算,而且也有人氣,演戲也很好。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戲路也剛好是那個角色的風格。”
“我的理念是在戲開拍之前,我所有的OST(原聲)就已經出來了。我是拿音樂去拍戲,不是說我拍完了戲之後随便挑幾首歌往戲裡一堆,基本每一場戲我都有一首音樂,我會跟演員說,這場戲後期我會鋪這首音樂,你們先聽一下,到時候按照這個感覺去演。”——這也是他曾經和韓國團隊合作積累的經驗。
“韓國他們做戲基本服裝費用、男女主角是平均70到80萬的。”所以,作為新晉制作人,他在服化道上從來不手軟。
然而,“限韓令”卻讓這個風險厭惡者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風險。
張翰用兩個字“不順”輕松帶過:“這是必須要接受的東西,不接受又能怎麼辦呢?像祥林嫂一樣一天到晚跟人吐苦水嗎?我告訴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重新開始複活,不斷去拍更多的戲。”
多接戲有兩個目的:掙錢,投資下一部戲,證明自己的實力;或者直接接受挑戰,證明自己的實力。《戰狼2》屬于後者。
(五)不想當導演的制片不是好演員
”
在找到張翰之前,吳京已經在“很多年輕演員”那兒碰了壁,“不是借口不來,就是故意發難,開出了無法接受的天價片酬”。經紀人證實了“張翰自降片酬參演《戰狼2》”的傳聞,張翰更笑稱,自己是“抱着要斷手斷腳的覺悟”來到片場的,結果發現是自己吓自己,“他們很專業,保護得很好”。
但他能感覺到,導演吳京,甚至整個劇組,都對自己充滿了懷疑。“一個偶像演員,出現在這種氣質的片子裡面,我能看出一種有色眼光。”
頂着這種眼光,張翰該幹嘛幹嘛。第一次舉槍的那場戲,他的手自然地抖了一下,監視器後的吳京眼前一亮。“慢慢演着演着,他會說你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再演一條嗎?我說可以啊,我們就換了一種方式,京哥說不錯——這就是過招嘛,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是什麼水平了。”再演着演着,連“過招”都省了,“京哥就說,你自己去演吧。”
唯有動作戲、槍戰,吳京始終不放心,“總盯着我練。”于是,在沒有自己的戲的時候,張翰就瞪大眼睛看别的演員怎麼拿槍,再默默回到自己的房間練習。結果是,“到了殺青的那一天,京哥過來說,兄弟,這個槍法還可以。”
拔槍已經很熟練的張翰
但張翰清楚,這份肯定還遠遠不足以将自己推到期望的位置。但他并不着急。
張翰一向擅長“以史為鑒”——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完美主義的時候,他翻出陳道明的采訪記錄,證明“把那個年代的道具放到這個年代的戲中,就是不行”;如今,他用唐國強的經曆勸自己慢慢來:“他也是一出道就被貼上了奶油小生的标簽,花了好多年,直到在《三國演義》裡演諸葛亮才真正轉(型)過來。”
不過,這位表演系的學生也在拓展自己的專業範圍——
“除了制片,你還想當導演嗎?”
“想,特别想,很想。”
事實上,張翰認為自己現在已經具備當電視劇導演的能力了,“電影還不行”。
為什麼想當導演?“因為我很喜歡坐在監視器前的那種感覺,整個畫面、整個打光、整個前期策劃,所有的呈現都是我的思想——假如說一個劇就是一個夢,那這就是我造的夢。”
這一刻,他露出了“偶像劇男主角”式的表情。
而采訪結束後,他要去參加大學畢業10周年的同學聚會——也是這十年間為數不多的幾次聚會之一。而且,他從未回過母校。忙當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校有一句話叫做’今天我以中戲為榮,明天中戲以我為榮’,中戲還沒以我為榮,不好意思回去。”
“你覺得怎麼樣才算中戲以你為榮呢?”
“怎麼着也得拿個影帝吧。”他笑。
張翰新作《溫暖的弦》
《戰狼2》的成功印證了張翰的演技實力,同時也讓無數路人對“熊孩子”瘋狂轉粉。《溫暖的弦》是他重返電視熒屏後,接下的第一部電視劇。經受過大熒幕打磨的他,在劇中飾演一位白手起家的精英極客,沒有顯赫的家世,卻依靠着異禀天賦,從無到有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商業神話。他深情且專一,為了留住心愛的她,甚至不惜以身設局。
相信在這部誠意打造的新作中,我們會看到:他是占南弦,他是演員張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