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1 18:58:17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1

前段時間我剛寫過一篇文章《先别着急為激光雷達買單》。這不,沙龍的首款車型「機甲龍」就帶着四顆激光雷達向我們走來了……

從沙龍說起

沙龍是長城汽車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子品牌,這次參加廣州車展便帶來了他們的首款車型「機甲龍」。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2

如今,打造一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似乎已經成為了多數自主品牌的必經之路。在去年 7 月,魏建軍曾給長城汽車寫過一封内部信,心中提到了一點:

中國品牌發展的窗口期已經關閉,在外資品牌和造車新勢力的合圍之下,我們要想順利地度過寒冬并非易事。

但随後東風岚圖、上汽智己等「新實力」的出現,傳統自主品牌與新勢力之間的市場争奪戰正式打響,似乎在預示着「蛋糕還有的搶」。不過,此前長城汽車的新能源子品牌隻有一個歐拉,雖然歐拉的車型設計滿足了如今年輕消費者的審美,但對于整個品牌來說,歐拉很難做得足夠高端。

面對還未搶食殆盡的市場蛋糕,顯然如今的長城汽車選擇了賭一把。所以,沙龍來了。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3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4

沙龍的品牌 LOGO 是「一對握在一起的手」,不過讓我第一個聯想到的居然是諾基亞……

對于品牌理念,發布會上沙龍智行 CEO 文飛提到:

沙龍一詞代表着十七世紀歐洲的會客廳、十八世紀的廣場、二十世紀的紅船以及二十一世紀的矽谷和中關村,每一代沙龍都是改變世界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源動力。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一個堅定而有力的握手。

那沙龍品牌會帶來怎樣的産品,來推動長城汽車新能源産品呢?

一「車」難趁百人意

雖然目前機甲龍還未公布具體車型數據,但從已知的信息來看,機甲龍定位為一款「中大型高性能純電轎跑」。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5

但為什麼我要用這麼一個小标題作為開頭呢?

很簡單,如今不同人對未來智能電動車的外觀設計有着不同的見解,既有簡潔的未來科幻,也有硬朗的賽博朋克。顯然,沙龍首款車型「機甲龍」便屬于後者。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6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7

機甲龍的外觀設計帶着極度張揚的個性,放在當下傳統汽車還未隐退的時代,它并不是一輛能讓所有人都接受的「大衆車」。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8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9

至少以我的角度,我更容易接受圓潤和簡潔。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機甲龍在路上絕對有着極高的回頭率。

高傲的智駕硬件布局

至于外觀設計什麼的,就一帶而過吧,畢竟「各有所愛」。我最關注的點其實是機甲龍的智能駕駛。

早在廣州車展正式開幕之前,沙龍就曾放出幾張「高傲」的預熱海報。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10

一句「4 顆以下,請别說話」,讓本就内卷的智能駕駛「又卷了一卷」。

機甲龍搭載了 4 顆激光雷達、7 顆 800 萬超高清攝像頭、4 顆環視攝像頭、5 顆毫米波雷達、12 顆超聲波雷達、1 個獨立高精度定位單元等 38 個感知硬件。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11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12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13

在去年年底,華為發布了 96 線中長距激光雷達,機甲龍搭載的便是這一款,四顆激光雷達分别布置與車前、車位以及兩側組成了 360 度感知。華為 96 線中長距激光雷達的最遠探測距離 150 米,視角範圍 120°*25°,并帶有智能清洗和自動加熱。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14

機甲龍還搭載了雙闆華為 MDC 智能駕駛計算平台。采用達芬奇架構,NPU 算力高達 400TOPS,CPU 算力高達 440K DMIPS。如果是雙闆算力的話,機甲龍上車的應該是華為 MDC 610,單闆 200 TOPS 算力,主要針對于乘用車的 L4 智能駕駛場景。

基于感知硬件和計算單元,機甲龍搭載的 Captain-Pilot 機長智駕系統可以覆蓋「高速 城市 泊車 互聯」的智能駕駛場景。包含的功能比較多,可以看下面這張圖: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15

不過,沙龍也提到了:

其中的城市功能根據相關法規逐步開放,互聯功能根據基礎設施及政策法規情況開放。

看看電動車的基礎部分

機甲龍采用了前後雙電機布局,系統最大功率 400kW(約 540 馬力)、峰值扭矩 750N·m,零百加速能力 3.7 秒。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16

搭載長城旗下的大禹電池,電池組容量 115kWh,CLTC 工況續航 802km。在發布會上,雖然并未刻意提及,但在 PPT 中有一行小字标明了限量版車型的 CLTC 工況續航為 610km。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17

除了續航,在補能方面機甲龍支持 800V/480kW 的超充。峰值電流 600A,在 CLTC 标準下,沙龍表示機甲龍充電 10 分鐘可以補能 401km、15 分鐘可以補能 545km。除了 800V 超充以外,機甲龍還搭載了 APA 無線充電技術,充電功率 11kW。

其實我對 800V 的超充如何大面積普及以及何時普及還存有疑問。畢竟在機甲龍出現之前已經有品牌發布過 800V 的超充了,但如今能見度并不高,比如保時捷和廣汽埃安。畢竟,800V 超充的普及對充電站建設成本和電網能力都有着較高的要求。

聊聊剩下的部分

作為一款「智能電動車」,我們常常會把它拆分為「智能 電動 車」這三個方面。我們聊完了電動、聊了一部分智能,那再來作為聊一聊機甲龍作為一輛車的硬性指标吧。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18

機甲龍搭載了 Brembo 四活塞卡鉗和大尺寸制動盤,時速 100km/h 至 0km/h 的制動距離為 33 米,搭載博世 IBC RBC 雙冗餘制動。作為一輛高性能純電轎跑,機甲龍搭載了五連杆獨立後懸架、CDC 主動減震器,前後軸荷比近 50:50,配備 4 X 駕駛模式。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19

對于屬于「無聲時代」的電動車來說,機甲龍還搭載 Harman 第二代車内聲浪模拟技術(iESS),并且還有能夠配合不同模式的車外電子聲浪。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20

至于機甲龍的駕駛體驗到底如何,其實我還挺期待的。

前面聊過了智能駕駛,我們再聊聊智能座艙。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21

機甲龍搭載了如今主流的座艙 SoC「高通骁龍 8155」,車内會配備一顆 DMS 攝像頭和一顆 OMS 攝像頭,具備四音區交互能力,并采用了 7 屏交互布局。

這 7 塊屏幕包括了:

一塊 10.25 英寸液晶儀表;

一塊 27 英寸 4K 中控一體屏;

一塊 25 英寸 W-HUD;

兩塊 1.6 英寸 Touch bar 屏幕(方控);

兩塊後排電容觸控面闆。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22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23

後排電容觸控面闆,布置于後排左右門闆

*官圖放大後剪裁略有模糊

根據目前官圖中車機系統的 HMI 布局來看,我有幾個推測:

中控三塊屏幕中最左側的「行駛信息 ADAS 可視化」是固定不動的,就像是特斯拉 Model 3 一樣,通過中控屏來顯示檔位、時速等行駛信息以及 ADAS 可視化界面。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24

中間的屏幕就像是我們如今所熟知的中控屏功能,生态應用、車控功能、車輛設置等等都會在這塊屏幕進行操作。雖然它在靠近駕駛員的左側設置了 Dock 欄,但是畢竟中間隔着一塊「行駛信息屏幕」,所以觸控操作上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一些影響。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25

機甲龍在中控中島設計了一個帶有指紋識别的旋鈕,這個旋鈕不是換擋旋鈕,而是駕駛模式切換。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26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27

放大官圖後能夠看到,機甲龍采用了懷擋設計。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28

機甲龍懷擋

*官圖放大後剪裁略有模糊

最右側為副駕娛樂屏,官圖中顯示的是導航信息,但也可以發現右側有一個側拉菜單欄,拉開後應該就是副駕娛樂可以使用的全部應用了。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29

至于儀表,它可以切換顯示小遊戲、輔助駕駛、音樂、電話以及幾個看不見的功能,但并未顯示與行駛信息相關的布局,這也印證了剛剛對中控「行駛信息屏幕」固定不動的推測。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30

最後

目前,機甲龍開啟了 101 台限量版車型的預訂,預售價 48.8 萬元。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31

此前華為曾期望能夠将 96 線激光雷達的成本控制在單顆 200 美元以内。如果是真的,機甲龍的四顆激光雷達成本僅合人民币 5000 元,比小鵬 P5 所搭載的兩顆激光雷達成本還要低。

沙龍的品牌定位就是高端新能源,他也有着 40-80 萬元的定價區間,所以首款車型機甲龍很有可能是沙龍品牌中定價最低的車型了。

智能駕駛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一二三四一場沙龍)32

如今機甲龍從各項數據上來說,它是一輛好車。但又是因為這些數據,讓我有了更多的疑問:

買車的錢不能白花,所以何時能用上 L4?

800V 超充何時普及,否則 115kWh 的大容量電池組,用家充和快充要充多久?

技術、政策與基建确實是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如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快馬加鞭」,但政策與基建仍在「有條不紊」,最終擔起這一切的隻有消費者。

這些,似乎讓我想起了幾年前新能源汽車突然「爆發」時,開着電動車在北京拼命找充電站的境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