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冰新(民子)
民子
聽起來這是一個另類的話題,似乎互不相幹,究竟有沒有這種情況呢?
有位村民小時候喜愛音樂,條件所限隻能買一支笛子,也沒有老師指教和正規學習,就隻會吹一首曲子,愛不釋手。這支笛子和這首曲子陪伴了他的童年。
生活變故,後來再沒有笛子陪他了,時至青年,隅得舊愛,搭手竟依然吹出了童年時的那首曲子,雖結巴了幾下但悠揚的旋律依舊勾起了美好的回憶。
據心理學家分析,時光消逝,是手指幫他記憶下了那首曲子。做過樂隊的朋友恐有同感,一段32分密集音符的練習,用口都難讀出的速度,經強化訓練後手會自動地找到感覺,這也是手指記憶的表現。
話題轉到漢字。五筆打字鍵入漢字熟練到一定程度,手搭鍵盤便會不由自主地去打出你想要的字,不須再去拆字根、辯識别碼。
不難看出動手的重要性有多大!從漢字到書法,手指常動自然腦子靈光,這在生理學上也是有科學根據的。所以經常動手寫寫文章、書法,對健康及延緩衰老也是有幫助的。
時代進步,反而青年中提筆忘字者不為少數,糾其原因,電腦打字替代了他手中的筆,手機輸入漢字又用拼音要麼語音輸入或直接發語音(必要時還是要用到這些先進的東西)久而久之,真的忘記了一些漢字的寫法了。先進了,另一方面也冷落了或忘卻了中國文化。
養成一種習慣,電腦鍵盤錄入漢字盡量用五筆輸入法,手機打字多用手寫輸入法,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讓手幫你寫出那個字也幫你記下那個字,學期下來總不至于提筆忘字了罷。
經常書寫,成為一種習慣,既學習了文化知識,又對健康有益,何樂而不為呢?
寫出來的中國文化,在手指記憶中不停地傳承下去。
潘冰新,筆名民子,号品古,抱樸齋主人,一九六五年出生,祖籍山東禹城。中國書法家協會德州會員,工藝美術師,墨緣齋文化網專職書畫家,北戴河文谷書畫院專職篆刻家,山東龍禹文化公司設計師,見山書院專職書法家。民子受家庭熏陶,自幼随家父習字繪畫,初中參加文化館美術訓班,十九歲考入德州師範專科學校藝術系學習美術專業,受教于田瑞等教授。書畫都有很深的造詣。幾十年來苦心曆練,在書法,上自楷書開始臨習顔真卿、柳公權,行後得益于山人一村摯友的指導,通過長期學習趙孟頫、二王及米芾等書帖,對書法的認識有了更大的提高。民子擅長楷書,兼攻篆書與篆刻,作品曾多次參加省地級展覽并獲獎。民子的書法和工筆畫在世界華人詩書畫大賽榮獲銅獎。 憑執著之心,品古人筆意;抱樸素之念,書自然篇章。
潘冰新書法欣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