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時代變遷,感受40年變化。
說起貴州橋梁的建設
這肯定是值得讓人點贊的話題
世界前10名的大橋中
有5座大橋就在咱們貴州
前100名的大橋中
貴州占據了45席
因此
貴州也被稱為“橋梁博物館”
今天 我們的四十年
一起跟着一位攝影愛好者的鏡頭
來看看北盤江上的橋
以及這幾十年橋的變化
胡小柳:我叫胡小柳,今年57歲,已經退休了,現在拍橋是我的業餘愛好。我的第一個攝像機是1982年買的,當時花了18塊錢,我的第一張照片是拍的高家渡鐵索橋。
高家渡鐵索橋的照片
胡小柳:高家渡鐵索橋是清朝修的,當時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橋梁,也是雲南普洱和貴州什麼茶的進京的通道。
胡小柳: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文物了,現在旁邊又修了一座橋,随着車輛的增加,鐵索橋已經滿足不了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了。北盤江是珠江流域
紅水河上遊的重要支流
流經雲南、貴州兩省
全長449公裡,總落差1985米
胡小柳:石拱橋是六盤水到雲南的中線,1962年開始建設,1974年建成通車。這座橋徹底改變了人民的生活。
胡小柳:以前橋的兩岸是兩個寨子,情歌對唱很好,就是不能見面,老是來往不了,現在有鐵路大橋了,我統計了一下,在一起的有26對。
北盤江鐵路大橋位于水柏鐵路線上,2000年12月24日成功轉體順利合龍。曾榮獲2003年度建築工程魯班獎和第三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
胡小柳:當時國外都不敢修這種橋,但是我國就是堅持下來了,合龍那天來了很多國外人,有人是來看笑話的,但最後他們全部豎起了大拇指。
胡小柳:目前這是世界最高橋,原來幾個小時的路程,現在開車隻要兩分鐘。
從1982年開始
胡小柳用了36年的時光
記錄北盤江上
一座座橋梁和背後的故事
胡小柳:鐵索橋用了32年,石拱橋12年,鐵路橋用了6年,北盤江大橋隻用了3年。以後的橋會更不得了,這些都是祖國的變化,橋梁讓交往更便捷,未來我還會拍下去,見證國家的強大。記者:李克彬 周柯 百姓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