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網刷到一個問題:組織準備晉升你為四級調研員,但會免去正科實職,你願意嗎?
下面的回答有很多,一部分人認為這種安排代表被邊緣化了,自己肯定不願意;一部分人覺得這是很好的安排,意味着能拿更高的工資,卻不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其實,組織上既然進行了這樣的安排,肯定有它的理由,作為公職人員,服從安排就好。
1)
對體制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公務員的晉升通常有兩種,一種是職務上的晉升,一種是職級上是晉升。職務晉升了,職級不一定晉升;職級晉升了,職務也不一定晉升。
這裡各舉一個例子。某縣直屬局機關一把手,行政級别為正科級,由于資曆很深、工作任勞任怨,組織将其職級晉升為四級調研員,不過沒有調整工作崗位,這種情況就是職級升了、職務沒有升;某市直機關内設科室科長,職級為四級調研員,職務為正科級幹部,現在被提拔為單位副職,職務晉升了,為副縣級幹部,但職級沒有變化,這種就是職務升了,職級沒有升。
一般來講,公務員更在乎職務上的晉升。如果有兩個正科實職公務員,一個被提拔為副縣級 幹部;一個僅僅是晉升了職級,變成四級調研員,而且免去了正科實職,那麼第一個公務員以後的事業發展前景會更廣闊一些。當然,這是建立在兩者工作單位、區域和資曆相當的基礎之上,不同地區、不同工作年限的公務員,沒有什麼可比性。
有一定工作年限的正科實職公務員,隻晉升職級,不晉升職務,一般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老同志”因為年齡等客觀原因,職務上很難得到提拔,組織上為了肯定他(她)的工作,就晉升了他(她)的職級;一種是組織準備重用他(她),可是副縣級崗位暫時還沒有空出來,所以就先晉升職級,過渡一下。
“老同志”晉升職級之後,大多數都要讓出自己的領導崗位,把機會讓給年輕人。
2)
正常情況下,正科實職對應的職級是二級主任科員和一級主任科員。當職級晉升到四級調研員,待遇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與此同時要放棄正科實職,的确會有一些人不太願意。
不過,我們也不能肯定地說,沒有了正科實職,政治前途就沒有了。這要看自己的年齡、工作能力和組織意圖。
如果是比較年輕、身體健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正科級幹部,比如35歲的市直機關内設科室科長,或者不超過四十歲的縣直屬局機關局長,職級晉升為四級調研員,同時讓出領導崗位,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因為這種安排表明組織上肯定了你的能力,至于為什麼讓出領導崗位,則是組織通盤考慮後作出的臨時性決定,可能過不多久,你就會走上新的更重要的工作崗位。
如果是年齡比較大、身體健康狀況欠佳的資深幹部,比如年齡五十歲左右的正科實職,讓出領導崗位某種程度上就是給年輕人讓路。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因為自己不願意、不接受,就對組織有想法,而是依然跟以前一樣,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好,畢竟組織還是晉升了你的職級,讓你享受了更好的經濟待遇。
3)
幹一份工作,拿一份工資,養育一個家庭。在人生中,工作隻是很小的一部分,我們沒有必要在意太多。況且,有時候,工作的調整,表面上看會失去不少東西,實際上卻能收獲更多。
正科實職固然有一些權力,但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大的。那些縣區局機關一把手,幾乎沒有周末,工作強度很大,而且經常被上級領導批評。他們還要應酬,沒時間鍛煉,身體情況不會太好。倘若從正科實職崗位上退下來,會輕松許多,工作之餘,可以陪陪老人、孩子,鍛煉身體,幹一點自己喜歡幹的事情。
另外,從正科實職退下來的老同志,年輕的新領導一般不會安排太多的具體事務,工作壓力會大大減少。
四級調研員也好,正科實職也罷,在體制内工作,能走到這個層次非常不容易。有不少公務員,最後以一級主任科員的職級退休。不管怎麼說,作為體制内工作人員,就應該聽從組織的安排,把分内工作做好,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職業和肩負的責任。
今日話題:你認為在晉升為四級調研員之後被免去正科實職,意味着什麼?歡迎大家參與讨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轶工坊
#頭号周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