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對寶寶的數學的培養,寶媽們都會“如臨大敵”一般的看待。這是因為,數學這門學科對于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從幼兒園到大學,從國内到國外,數學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那麼,在幼兒園,老師們是如何教孩子們數學知識的?
以孩子的年齡、認知、學習特點為根本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在教孩子加減法時發現,口說很多遍孩子都記不住。其實解決的方法很簡單,隻要拿來實物,讓孩子自己擺弄、操作,馬上就學會了。
這是因為幼兒計算能力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運用實物加減,計算是要以具體的事物、圖作為工具。
基于此,學齡前數學注重的不應是寶貝記住了多少的數字,記住了多少的數學公式,而應引導孩子們對周圍環境中的物體,形狀,數量等的認識和對待這些東西的興趣。因此,我們設定的數學活動具有遊戲化、生活化、自然化等特點,幫助幼兒從具象自然而然過渡到抽象。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基礎科學,是抽象的,而學齡前兒童的思維是具體的。解決數學的抽象性和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是培養幼兒數學興趣的關鍵。其中,重點就在“興趣”兩個字上。
我們是如何培養幼兒數學興趣的?
為了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我們更喜歡教給他們一些有趣的、貼近生活的數字遊戲,如:
課前熱身——拍手敲鈴(3-4歲)
1.老師先拍手引起幼兒注意,并問“我拍了幾下”引起幼兒遊戲興趣。然後說“小朋友們注意聽,老師拍了幾下。”
2.然後換敲鈴,每敲一段,問一回。
3.讓幼兒敲鈴,并說出自己敲了幾下。
認識和辨别形狀(4-5歲)
老師先向孩子指出下列參考形狀的名稱;然後再讓幼兒說出熟悉的東西的形狀;最後給孩子們一些紙、蠟筆和不同形狀的東西,讓他們将輪廓臨描并剪下來,在紙上組合創作各種好看的圖形。
1.圓形:車輪、氣球、太陽、月亮、眼鏡、球、氣泡、碗、玻璃、杯口、盤子、鐘、杯子、硬币、路燈、鐵杯。
3.正方形:餐巾紙、手絹、窗、凳子、靠墊、書、玩具、房子、桌面。
4.三角形:屋頂上頂、山、帳篷、帽子、鋸木架、樹、箭頭、帆船的帆提示:餅幹可以有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和三角形的。
小手和小腳量一量(5-6歲)
1.老師教幼兒用手或腳、木棍比着物品邊緣進行測量。
2.老師和幼兒一起把屋裡能測量到的地方都測量一遍,如桌子、椅子、床、牆、門等,然後用一張紙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比較各物品的長短,使幼兒懂得測量必須用同一标準。
3.和幼兒一起制作标準尺子
提前教孩子學習數學到底對不對?
我們認為,無論是提前教孩子學習數學,或者是在學齡前完全不教孩子數學,都是兩個極端。
幼兒數學邏輯能力的萌芽出現在“秩序敏感期”内(約1-3歲),此間幼兒對事物之間的排列順序、分類、配對表現出特殊的興趣。數字、幾何圖形及測量敏感期則出現在4歲左右,幼兒在這個時期對數字、幾何圖形、測量表現出強烈的學習願望。
正常來說,在學齡前,是要給孩子進行一些數學活動的練習,但這些練習一定是具象的,是和生活細節息息相關的。比如,要求孩子會10以内的加減法,是非常抽象的數字加減,孩子是很難理解的,“5 3”不如轉換為“5個蘋果和3個蘋果”。
您可以怎樣做?
随機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數學,爸爸媽媽們可以随時利用生活場景對孩子進行數學教育。如:走在路上,通過數有幾棵樹來學習點數;吃飯時讓孩子分發碗筷,學習一一對應;買家具時,和他一起丈量房間尺寸,奠定基本的幾何概念;切蛋糕時幾刀能切幾塊,練習等分;換季時,讓幼兒幫助整理衣櫃,将衣服按季節、顔色等分類……
建立數學思維
建立數學思維的過程實際上是孩子學習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待和描述周圍世界的過程。如:1可以指一個人,也可以指一棵樹、一朵花。在孩子眼中,以往他們看到的樹、房子、汽車等具體的事物,一旦建立了數學思維,就可能變成2棵樹、3棟房子、4輛汽車,發散思維,從更多的角度去認識和描述周圍世界。以這種觀察發現的方式感受數學,是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習慣的一種好方法。
欣賞數學故事、數學兒歌
您可以收集一些生活化的數學故事、數學兒歌、數學遊戲與孩子一起分享,如:通過欣賞故事《驕傲的“0”》、《快樂的明天》,讓幼兒了解9與10的關系,正确理解時間概念;欣賞《豬八戒分西瓜》了解等分;欣賞兒歌《數數歌》、《拍手歌》練習1-10的數數……
注意:數學在生活學習中很重要,但數學并不是人生活學習的全部。曾經有一位媽媽帶着孩子去看畫展,但孩子進去後一直專心地去數畫展中有多少幅畫,對于畫的美麗他卻完全沒有注意到。爸爸媽媽們要盡量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讓孩子不要因為眼中隻有數字,而失去了對其他事物的感知。
園長有話說
領域中,數學屬于科學領域,實質上市一種思維方式的學習。正确地引導幼兒學習數學,要先正确掌握孩子的思維發展規律。在學齡前,應盡量引導孩子用數學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之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和技巧便是容易的事情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