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章妹說
在一般公司裡,通常會有三類人群:普通員工、中基層管理者、高層領導者,人數占比為員工>管理者>領導者。
這裡說的是通常情況,像那種剛成立的創業公司,總共5個人,1個CEO和4個副總裁的不在讨論之列。
不管哪個公司,高層領導者都是鳳毛麟角,即便是世界五百強之類的大公司,也沒多少高管,中基層管理者才是管理的主力。
人們津津樂道的“管理話題”,如非特别強調,指的就是公司裡中基層管理者幹的活兒。
于是問題來了,在公司裡,上有高管,下有員工,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呢?
要想做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起碼要做好如下4件事——
作者:陳向東
來源:陳向東(ID:larry_chen_)
01 幹成事:執行力第一,業績好
這是管理者最核心的存在價值,永遠永遠永遠不要忘記,執行力就是管理者的生命力。
不出活兒的人,永遠都無法引起高層的重視,更别提重用了。
絕大多數的高管,都是從中基層管理崗位上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他們之所以能成為高管,一定是在當中基層管理者的時候,做出過突出的成績和貢獻。
遠如大神級的業界領袖,近如你公司的副總裁,都是這麼熬出來的。
他們當初的成績和貢獻是怎麼掙來的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超強的執行力。
我經常跟管理者強調的一個觀點:别告訴我你想了什麼,請展示出你做了什麼。
作為管理者,執行力就是占比最重的考核指标。
在實際工作中,總是有人拍着胸脯說:
“我有這方面的經驗和能力,隻是手下的人不給力,所以這次沒做好,隻要換幾個得力的人,我就一定能做好。”
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執行力強的管理者,其團隊成員的執行力也不會弱,否則就沒法形成一個團隊。
要麼是團隊成員“大換血”,要麼是管理者“換位子”,總之不會長久。
如果經過了一個不短的磨合時間,團隊的整體執行力還是有問題,就等同于管理者的執行力有問題。
所以,最終結論顯而易見,如果不換掉管理者,把團隊成員換再多也是白搭。
可惜的是,總有管理者在執行力這個問題上跑偏,大概有兩種情況:
● “招式不對”
他在做員工的事情,陷入繁雜的具體事務中不能自拔。
沒能在整體上掌控事情的流程,自己累得要死不說,還影響團隊發力。
● “心法不對”
他在做高管的事情,整天思考戰略,為公司的前途擔憂,卻忘記了本職工作,拿不出過硬的業績來。
出現這些問題的中基層管理者,不在少數。
如果上面安排下來的任務,大多數人沒完成,那有可能是戰略層面的問題。
如果大多數人都完成了而你沒完成,那隻能是你執行力的問題。
其實,作為一名管理者,想要修煉執行力并不難——
隻要學會分解任務、制定計劃、責任到人、監督反饋、及時彙報等基本原則,過腦走心,堅決推行,就能達到執行力不錯的狀态。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一下,中基層管理者要多問“是什麼”,少問“為什麼”。
團隊聚在一起開個工作溝通會,大家往往會對一個具體問題展開激烈的争論。
對于具體計劃的争論,各種思想的碰撞,這是好事,值得鼓勵。
但有一種聲音要警惕,那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這種聲音不應該出現在工作溝通會上,而是應該出現在戰略讨論會上。
在工作溝通會上,大家要讨論的不是“做不做”,而是“怎麼做”。
再次強調一下,執行力,就是管理者的生命力,它是所有考量中的最高優先級。
一個執行力不強的管理者,是不合格的。
02 帶出人:用心帶團隊,人才多
既然是管理者,下面一定有團隊,那就必須會帶團隊,這是管理者的基本職責之一。
帶團隊的方法有很多,隻能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在此就不再贅述。
不過有兩點需要特别說明一下。
一是關于确定團隊制度優化工作流程的問題,好的團隊一定是高效的團隊。
在管理團隊的時候,制定制度和優化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做任何事情,書面的制度與流程總比口頭的協議要靠譜得多。
二是關于團隊成員個人成長的問題,管理者必須要以培養團隊成員為主調,帶着團隊一起進步成長。
現在有很多公司,在考核中基層管理者時,有個重要的指标就是“人才培養率”,看你到底給公司培養了多少人才。
比方說你是公司的銷售經理,你手下的銷售員在你手下幹過一段時間後。
如果他們紛紛成為業績高手走上基層管理崗位并且幹得不錯,那麼毫無疑問的,你就一定是個不錯的管理者。
提到培養人才的話題,不得不引用傑克·韋爾奇的經典名言:
“在你成為管理者之前,成功的标準是如何使自己成長。在你成為管理者之後,成功的标準是如何使别人成長。”
通俗直白,一語中的。
03 會說話:向正确的對象傳遞正确的信息
作為管理者,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上傳下達”,把基層的聲音向上傳遞,把高層的決策向下送達。
但是,這裡面有個關鍵因素你一定要明白:
基層員工和高層領導者,對于同一件事情,他們關注的落腳點是完全不一樣的。
因此,管理者一定要學會,向正确的對象傳遞正确的信息。
對于基層員工而言,高層為什麼要這樣決策他們不太關心。
他們關心的是做這件事對我的個人成長有沒有好處,能不能給我帶來更多的收入。
對高層來說,基層員工怎麼想可能不是他們最關心的話題,中層怎麼推進這件事情可能也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
他們最在乎的,是這件事最終帶來的結果,以及這個結果可能會給公司整體帶來的利益和影響。
這就對作為“中轉樞紐”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他們一方面要充分理解高層的決策,并把決策變成可以執行的計劃,另一方面還要動員基層員工,并帶領大家按照計劃推進工作。
所以,作為中基層管理者,在向高管彙報時,結果一定是最重要的,在動員員工時,個人利益一定是要提及的。
在員工面前,多談具體利益,讓他們知道這麼做不僅對公司有好處,對自己也有好處。
“完成這個任務,每人獎勵1000元,業績第一的升職加薪”比“董事長要求我們奮戰一個月創造新輝煌”要有用得多。
在高管那邊,多談結果,并尋求支持。
“目前已經完成了總體目标的60%,如果能再給一些急需的支持,我們就有信心提前完成。”
04 能分憂:當好處理器,快速解決小問題
當你不小心碰到一個很燙的東西時,你會“下意識”地猛然縮手。
這種“下意識”的行為,在生物學中被稱之為脊椎神經反射。
這個處理過程,并未經過神經中樞大腦,而是由脊椎神經主導完成。
為何會這樣?
因為時間緊迫,身體為了避免受到更大的傷害,于是進行了一個更為便捷簡單的處理方式。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手背被煙頭燙到,痛感從手背傳入,經過神經束到脊椎,然後再到大腦......
大腦先指揮眼睛先去确認,發現是煙頭在燙手背,然後下達挪動手臂的命令,命令先到脊椎,然後再到三角肌,手臂終于挪開了……
可是,燙了很久好嗎,皮膚早就燙傷了。
管理者也有這種類似于脊椎神經的功能,快速解決一些小問題,避免公司或者團隊受到更大的傷害。
公司越大,問題就會越多,很多具體問題如果不盡快解決,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高層距離基層較遠,如果什麼問題都層層上報,不及時處理,非要等高層來表态,就會向上面提到的“煙頭燙手背”那樣,太慢,把小問題給拖成了大問題。
當然,中基層管理者一定要把握一個度,哪些事情是可以馬上解決的,哪些事情是必須請示的。
即便是一些馬上解決的小事,事後也要報備。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每年夏天南方都有汛情,很多河流水位暴漲,水災随時都有可能發生。
整體防汛工作,當然應該在中央的統一指揮下進行。
但是如果遇到決堤、潰口這樣的突發情況,作為中基層的各地方防汛部門,就不必等中央的命令,而是應該馬上行動。
在上報的同時就疏散群衆,搶險救災,這就是脊椎神經反射。
總的來說,
幹成事,你就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
幹成事并帶出人,你就是一個不錯的管理者;
幹成事帶出人的同時還會說話,你就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幹成事帶出人會說話并且能分憂,那你很快就不再是管理者。
因為那樣的你,遲早會成為高層領導者。
來源:陳向東(ID:larry_chen_)
「延伸閱讀」
更多精彩....
在公衆号對話框
輸入以下關鍵詞
查看更多優質内容
德魯克 | 拉姆·查蘭 | 團隊 | 時間
隐形冠軍 | 馬利克 | 領導力 | 演講表達
柳井正 | 技能學習 | 個人成長 | 邏輯思維
稻盛和夫 | 書單 | 複盤 | 陳春花 | 決策力
職場提升 | 市場營銷 | 人力資源 | 定位
300000 人已關注我們
聽說這裡更有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