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家校關系,就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老師與家長之間,應該是什麼關系呢?
有人說“很矛盾”,有人說“互不相幹”,有人說“對立”。
事實上,老師與家長的最佳關系,是合作關系。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悉心照料,也離不開老師的殷切教導。
我們對孩子的愛,是一樣的。
我們渴望孩子成才的心,是一樣的。
這一路上,家長與老師的相逢,本就是一場愛與信任的邂逅。
想對所有家長說,教育真的少不了你們的參與。和老師一起攜手努力,才能給孩子提供錦繡前程。
01
至今記得剛做班主任時,一次家長會上,一位媽媽對我說的話:
“俊俊這麼調皮,一定很讓你頭疼吧!老師,真的辛苦你了。”
在我印象中,俊俊确實很好動。他夠機靈,開朗活潑,就是上課時經常開小差。
因此,我讓他當值日班長,每天監督不好好讀書的同學,包括他自己。
自那之後,俊俊上課就特别認真,明明都轉過頭去想跟同桌聊天了,卻還是能控制自己。
教育最需要的,是愛的引導。
家長把孩子托付給學校時,都有這種那種的擔心,擔心孩子在學校沒吃好沒穿好,擔心孩子不受老師喜歡。
其實,大可不必。
和家長相比,老師對孩子的愛未必如天高,比地厚,卻是這個世界上除了家長之外,最愛孩子的人。
我們關心孩子的吃穿用度,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我們關心孩子學得用不用功、紮不紮實,總希望他們能多學一點;
我們關心孩子快不快樂,有沒有一顆美好的心靈,是想讓他們成為更優秀的人。
這些,都是所有老師的心願。
這些,也是家長寄予老師的殷切期望。
家長對孩子的愛,老師都能感受一二。
你們每天都要工作,還要監督孩子做作業,給他們檢查功課,在他們的作業本上簽上名字。
說實話,老師對于家長的支持十分感動。
因為這意味着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家長的認可,而家長也願意主動配合與支持,一起和老師輔導孩子。
所以,也請家長試着理解,老師對于孩子的愛,從來都不會少。
不然,就不會忍受孩子的搗蛋和外人的埋怨、非難,始終保持初心;
不然,就不會放棄其他工作機會,堅守教育崗位幾十年。
我們對孩子的愛是一樣的,互相信任,才能互相成就。
02
有人說,如果教孩子還需要懲戒權,不就是倒退了嗎?
也有人說,教育孩子動不動就說打說罵,還要老師幹嘛?
可是,他們哪裡知道,不能管孩子的老師,多麼無奈。
很多孩子玩心重,上課不聽課,開小差;下課後橫沖直撞,從來不避讓同學和老師;晚上也不好好寫作業,學業慢慢就荒廢了。
更有甚者,從不聽老師管教,直接頂嘴,把尊重老師的念頭抛在腦後。
明明老師都是為了孩子好,最後卻成了錯的那一方,換誰都會委屈吧。
也許經常有家長問,孩子太皮,不聽話、不學習、不做家務,該怎麼辦?
我總是說:教育不是寵愛,父母最該做的不是慣孩子,而是管孩子。
自小規範孩子的行為規則,立規矩,學本事,嚴格管教,孩子将來一定會感謝你。
隻有肯管孩子的父母,才是真正的好家長。
在這一點上,老師與家長是一樣的,隻有負責任的老師才會管學生,管得越嚴,愛得越深。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不想讓孩子在我們的教育上“跌倒”,就一定要為教育灌注強大而堅韌的力量。
03
有人是這樣比喻老師與家長的關系的: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棵樹,那麼家長就要幫助小樹擴張根系、向上生長,而老師就要修枝剪葉、完成社會化和自我同一性的過程。
家庭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擁有安全感、幸福感,同時培養孩子的品行與人格。
學校教育要承擔的,就是教會孩子适應規則,掌握知識,學會學習。
隻有家長教得好,老師教得好,孩子才能學得好。
家長和老師的關系從來都不是“丁是丁,卯是卯”,而是協力合作,因為兩者的目的是一緻的,核心都是孩子。
曾經看過一則笑話:
有學生上課時要求上廁所,老師怕擾亂課堂,不準。孩子尿在褲子裡了,他的家長狀告老師“違反人權”;
又一學生上課時要求上廁所,老師批準了。孩子在廁所摔倒了,他的家長狀告老師“擅自讓學生離開教室”;
又一學生上課時要求上廁所,老師左右為難,決定陪他去。結果教室裡的學生追逐打鬧,家長們狀告老師“擅離職守”;
又一學生上課時要求上廁所,老師這次帶着全班同學一起去。結果家長狀告老師“不務正業”。
老師能夠怎麼做?而家長又應該怎麼做?
沒有完美的老師,也沒有完美的家長。
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老師與家長的相遇,能夠碰撞出最大的教育火花。
老師通過一個孩子,能夠看到他背後的家長,以及整個家庭。
相對的,家長對待老師的态度,也影響了老師對待孩子的态度。
家長和老師相處得好,支持老師的教育,配合學校的工作,關心班級的發展,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家校關系,就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