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yyds沙雕照片

yyds沙雕照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5 10:16:38

極目新聞記者 夏雨

“随時在線,歡迎來撩”,這不是一句司空見慣的網紅口号,而是印象中的嚴肅文化人挺進互聯網一線,“想要跟年輕人聊聊天”的姿态。

8月9日,2012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正式開通微信公衆号,并表示将與大家“一周一會”,8月16日晚上10時,他攜最新更文赴約。面對蜂擁而至的網友,莫言“受寵若驚”,但面對這位新晉的“自媒體人”,網友們大喊,“我離諾獎又進了一步!”

yyds沙雕照片(這些YYDS的文化名人也内卷)1

除了莫言,還有更多的文化名人——被稱為互聯網“棄民”的50後40後的“大神”們,正積極“擺脫”互聯網多元化發展的環境焦慮,加快“學習”的步伐:8月10日,作家劉震雲在抖音發出第一條短視頻;8月12日,作家賈平凹開通抖音号。而作為“網民前輩”,76歲的龐中華、74歲的易中天、69歲的李銀河、65歲的戴建業也一直活躍在抖音、B站、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他們正在用年輕人的方式“打破次元壁”,擁抱時代。

yyds沙雕照片(這些YYDS的文化名人也内卷)2

yyds沙雕照片(這些YYDS的文化名人也内卷)3

發表觀點分享新書,他們是積極營業up主

“每周一晚10:00,我會發布一篇我的文章。在二條推文中,我會發布一條語音,每期聊一個話題,與大家分享我對文學和人生的想法。”莫言在《莫言開公衆号啦!》一文中介紹道。這篇标志着其個人号正式開張的推文,文字并不多,十分簡潔,但文中一段“快問快答”的視頻非常明白地透露了莫言開設這個公衆号的原因:“向年輕人學習”。而公衆号的簡介也是“我想和年輕人聊聊天。”

yyds沙雕照片(這些YYDS的文化名人也内卷)4

從莫言更新的推文看,内容均以短平快的輕松聊天為主:他透露做過的最大膽的一件事:“1973年,給當時的教育部長寫了一封信,表達了我想上大學的強烈的願望。” 介紹稱今年也在追《覺醒時代》,“我隻知道看劇,也不知道什麼叫做充視頻會員。”

對于入駐的文化名人來說,新媒體是多元的平台,他們不止于暢聊日常。大多入駐新媒體平台的文人還會分享新作,例如賈平凹在抖音告訴讀者他出版了新書《諸神充滿》,他在視頻中提到:“不要漫不經心地生活,吃飯和走路都要全神貫注,那時諸神将充滿天地和心間。”

而誇贊李白“狂得要命,浪漫得要死”,調侃陶淵明“他第一句寫得特别隆重,種豆南山下,你以為他種得蠻好,他突然來一句,草盛豆苗稀,種得個鬼田,要是我種得這個水平,我絕對不寫詩”的教授戴建業,在平均年齡25歲以下的年輕人聚集地B站持續出圈。作為著名up主(網絡流行詞,指在視頻網站、論壇、ftp站點上傳視頻音頻文件的人),戴建業除了“魔性”教大家讀詩、寫詩,還會為年輕朋友深情支招。例如在今年七夕當天,他以“情人枕邊賭咒發誓,想分手,除非三更半夜出太陽”為題,吸引了20多萬“不會表白”的網友進去“學發誓”!

yyds沙雕照片(這些YYDS的文化名人也内卷)5

分享自身專業技能和吃過的鹽比年輕人吃過的米還多的經驗者,除了戴建業還有他們:龐中華用自己獨創的“快樂教學法”邊唱歌邊教大家寫字,這位兒時字帖上的人物以短視頻的方式重回大衆視野;作家劉墉帶上“暑假”“親子”話題,告訴大家在“暑期如何幫孩子制定時間計劃”;因為王小波的那句“你好哇,李銀河”讓我們時常挂念的李銀河女士活躍在被稱作“弄潮兒女性的百科全書”小紅書上,前不久她就“找對象該不該看臉”為題,告訴大家“愛有一萬種表達”。

從寫信到電話再到回複後台留言

“莫言回複了我的留言”,這句話顯然是莫言首開公衆号以來,在書迷心中最時髦的一句。

而莫言的回複也成為公衆号内容的最大看點之一,因為我們在這些精彩的言語中看見一位大作家“接地氣”的一面,以至于不少網友圍觀後,表示“莫老師是不是學過相聲啊……”

在個人公衆号首期推文中,莫言透露了自己寫作過程中的小癖好,他說以前是抽煙,現在是喝酒。于是網友“有料”問:“莫言老師寫作尋找靈感,以前是抽煙,現在是喝酒,未來是不是燙頭?”莫言笑道:“燙頭的一個先決條件是要有茂密的頭發,我頭發這麼稀稀落落的,要燙的話就隻能燙頭皮了。後來我一想不對,網友說燙頭肯定不指的是燙發?幸好現在有這麼便利的搜索條件,一搜索我才知道,原來是這樣一個梗,就是于謙的三大愛好:抽煙喝酒燙頭。讓他去燙頭吧,他頭發多。如果再加一個愛好的話,那我就燙腳,你燙頭我燙腳,看看誰的身體好。”

網友“麥克斯韋的電磁波”說:“原本覺得這樣的大家離我好遠,但是如今莫老師開公衆号了!我的次元壁破了。”莫言回複道:“謝謝你這個電磁波,你這個電磁波把我電得也是很興奮。坦率地講,你這個次元壁把我一下子給打蒙了,什麼叫次元壁……我立刻就百度了一下,也明白了。你這個留言也讓我的次元壁破了,謝謝你。”

時光荏苒,文化大家與粉絲的互動慢慢從寫信、通話,向彈幕及後台留言回複靠近。龐中華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很喜歡通過短視頻或者直播與年輕人互動,“你不知道他們有多可愛啊!”有時候,龐中華的粉絲還會“大膽”問起這位七旬“大叔”關于初戀的問題,讓他哭笑不得。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隻要用鋼筆寫字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龐中華的,他在海内外出版了400多種字帖,也是在那個時候,他每天都會通過出版社、報社收到無數讀者給他寄來的信。彼時龐中華會耐心地回信,再後來又通過電話與讀者聊天,現在他學會關注個人号上的網絡留言,他說“四海皆兄弟”這句話在網絡這片海上沖浪的網友之間也适用,他說“真的覺得我跟你們(年輕人)是同時代的人!”

掌握了這個大方向,前浪就不會死在沙灘上

網上有這樣的說法:“90後是網絡的原住民,80後是網絡移民,70後是網絡難民”,易中天曾表示按這個說法,他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棄民”。

2014年著名學者易中天宣布開通微信公衆平台,而他的個人号自創立以來,幾乎每篇文章都能在幾個小時甚至40分鐘之内瞬間收獲“10萬 ”的閱讀量,這個數字對于當下自媒體來說是衡量人氣的絕對标準。

在官宣開通微信公衆平台的發布會上,易中天直言,“ 雖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我這個前浪還是不想死在沙灘上,要前浪跟上後浪”。當時的他還以二十多年前讀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時的感受提到,“二十多年世界的變化證明,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與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區别很大的新時代。在這個新的時代和社會,信息的作用無法估量。信息的準确傳播和即時獲得,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生存狀态和人際關系。掌握了這個大方向,前浪就不會死在沙灘上。”

據《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9.44億,多達95.4%的網民都是網絡視聽用戶,這當中泛知識内容的消費占比巨大。今年5月,有超過7855萬用戶在B站學習,占月活用戶的約35%。哔哩哔哩(B站)董事長陳睿在今年6月舉行的第九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中表示,“過去所有的知識我們都是記錄在書本上的,但是大家應該知道,比起書本,視頻對于知識的傳播更友好、更高效。所有書本上的知識都可以通過視頻再次傳播。”

跟上步伐,不被時代的列車抛下并用年輕人的方式與年輕人聊天是紛紛步入互聯網“一線”的文化名人的想法。

“看完莫言老師《覺醒年代》劇評,完全瑞思拜(respect 尊重),沒文化的我隻會說《覺醒年代》yyds(永遠的神)。”因為與網友互動,被網友笑稱“上個網差點給諾獎作者整不會了”的莫言學會了新時代的網絡用語,他在公衆号上表示想學習年輕人的思想、習慣以及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希望“與當下這個社會的最有朝氣、最有力量、最有希望的一群人,建立一種密切的聯系。從而使自己不被這個時代,過早地淘汰。從而也使我的文學創作,能夠充滿鮮活的時代氣息。不懼怕變化,跟時代同步,學習新事物,接受新思想,改變舊觀念。我想這不僅僅是一個人,也是一個社會,保持活力、能夠進步的最根本的原因。”(文中圖片源于社交平台上個人号視頻截圖)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