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日,東風撲面,北京南三環附近的中國評劇藝術中心,傳出了悠揚的絲竹聲。這裡是北京民族樂團所在地,演員們正在為即将上演的2021年音樂季的第二場演出——《向大師緻敬》彭修文作品音樂會緊張排練。自2015年成立以來,北京民族樂團在今年策劃了第一個音樂季,這意味着他們在職業化的道路上邁上了新台階。
今年是北京民族樂團誕生的第六個年頭,他們從一個僅有二十幾人的隊伍,發展成了編制完備的民樂團,不僅創作推出《中軸》等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還通過《國·潮》等一系列跨界演出“出圈”,讓很多追求潮流的年輕人記住了他們的名字。“北京的團,一定要對得起首都北京這兩個字。”北京民族樂團團長李長軍總是這樣激勵自己和團員們。
白手起家,探索不同演出形式
這是一支非常年輕的樂團。2015年9月10日,北京民族樂團有限責任公司經有關部門批複正式注冊成立,這是全國第一家用企業化方式組建、擁有獨立法人的民族樂團,隸屬于北京演藝集團。
樂團剛成立時,樂隊隻有25個人,舉辦大型音樂會時,外借人員比本團人員還多。當時,每年的改革扶持資金僅有96萬元,團裡不敢大規模招聘人才。李長軍坦言,外借的演奏員不是自己的團員,無法嚴格要求,排練時間有限,業務上自然很難細緻打磨。
“樂團剛成立那幾年,圈裡有什麼座談會、研讨會,我都不太敢去。我自己也是演奏員出身,心裡有榮辱感,不把團帶好,我都不好意思在圈裡說話。”李長軍心裡想,北京民族樂團在北京,是全國文化中心的院團,得對得起“北京”這兩個字,“我給樂團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就是跻身全國一流的民族樂團。”
盡管一開始人員配備不齊全,樂團還是堅持演出。他們還嘗試探索了很多新的演出形式,比如多媒體情景音樂會《五行》、打擊樂兒童劇《尋找最後一滴水》、國樂劇《春江花月夜》等。李長軍總說,“對于年輕樂團來說,保證質量多演出,嘗試各種體驗,才能有機會,才能有發展。”
這個習慣一直保留到今天。前不久,樂團第一次坐在樂池裡,演出音樂劇《劉天華》。一些演奏員還走上舞台,一邊演奏,一邊跨界演出角色。
北京民族樂團《國潮》演出現場
良性循環,行業内外擴展影響力
回顧五年多的發展經曆,李長軍說,2018年下半年,樂團情況開始發生轉變。2018年7月,北京市領導深入市屬文藝院團調研,北京民族樂團的發展,得到了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
在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樂團開始充實隊伍,有了自己的常任指揮張鳴,精雕細琢的排練也拉開了陣仗。“我也是和這個團一起成長起來的,李團跟我說,排練時必須細摳,不行的地方就單練。演奏員一看這種情況,誰也不敢懈怠,水平就上來了。”張鳴說,樂團和不同的指揮家合作時,他也在一邊學習。
2019年,樂團擴充至79人,擁有了近60人編制的樂隊,藝術上的精雕細琢,讓樂隊的水平明顯提升。李長軍回憶,樂團剛成立時想去國家大劇院演出,但大劇院覺得民樂團外借的人太多,保證不了品質,被婉拒了。等到2019年演出《新國門暢想》時,國家大劇院藝委會特意派了三位專家來考察。2020年,通過考察的北京民族樂團終于走上大劇院的舞台,備受矚目的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就是在大劇院首演。
李長軍很興奮,“經過2020年的合作,2021年大劇院直接邀請我們的6個項目登台。”今年元宵節的“天涯共此時”音樂會,也是國家大劇院第一次在元宵節全球直播民樂演出,“這說明我們的藝術品質上去了,形成了良性循環。”
與此同時,北京民族樂團還幹了一件讓民樂出圈的事。2020年元旦,樂團改變了曆來新年音樂會的風格,上演了一場《國·潮》新年民族音樂會,跨界演奏流行作品。不少喜歡國樂的“二次元少年”來到了現場,有人穿着漢服,有人來聽流行音樂的改編版,這場演出一下得到了行業内外的廣泛關注。2021年,樂團的新年音樂會繼續跨界演奏《國·風》,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北京民族樂團《國潮》演出現場
2.0時代,新樂季全面吸收養分
不久前,北京民族樂團迎來了一位認識多年,卻未曾合作的“老朋友”——著名指揮家譚利華。譚利華攜樂團上演《驚蟄》中華四季音樂會,開啟了樂團的第一個音樂季。
在譚利華的指揮生涯中,這是他第一次執棒職業民族樂團,他也受邀成為樂團的藝術指導。“原來我執棒交響樂團時就關注交響樂的民族化,現在執棒職業民族樂團,我想音樂家應該做的就是展現中國的文化自信。”譚利華對民族音樂發展有很多思考,排練《驚蟄》時,他調整了樂隊聲部位置的擺放,對樂團水平充分了解後,把好幾首大曲子放在了上半場演出。演出當天,演奏員們突破性地完成曲目,走下台時都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
“譚指在職業交響樂團那麼多年,有極高的音樂修養,邀請他給我們做藝術指導,就是希望樂團能有全方位的提高,這也是北京民族樂團進入2.0時代的目标。”李長軍說,2021音樂季策劃的十場演出,每場都邀請不同的指揮執棒,其中也有未曾執棒過民樂的指揮家,“交響樂指揮能給民樂帶來新的想法,他們很多嚴謹的手法、不同的處理方式都對我們有很大幫助,我們要全面吸收養分。”
在繼續提升樂團藝術品質的同時,李長軍還有一個“野心”:希望北京民族樂團能在2.0時代,繼續擴大在民樂圈外的影響力。今年5月20日這天,他想再次延續《國·潮》《國·風》的風格,做一場面向大衆的跨界音樂會。“我還一直想把民樂演到北展的舞台,那兒是流行音樂的陣地,我就想用民樂團演奏搖滾和流行音樂。”李長軍說,民族音樂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他特别想讓當代年輕人看看,我們的國樂,也可以這麼時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