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社會認知存在什麼現象

社會認知存在什麼現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14:22:31

前面提到社會認知的基本範圍包含:對他人外部特征的認知、對他人性格的認知、對人際關系的認知。所以認知涉及到認知主體、認知客體和認知情境,這三個也是影響社會認知的因素。本章内容的導圖如下:

社會認知存在什麼現象(我們對他人認知)1

社會認知的影響因素

一、關于認知主體因素

1、原有經驗:我們的原有經驗對社會認知過程和認知角度有影響。

認知過程:社會認知主體在先前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某些概括認知對象特征的标準和原型,比如我們知道聰明和大方的原型,那就可以很快判斷他人是否是聰明、大方的人。

認知角度:同樣一座建築,建築師可能更多關注它的構造和輪廓等,廣告商則更可能關注該建築物設置廣告的潛力。

2、價值觀念:認知主體如何評判社會價值的重要性和意義直接受到價值觀念的影響,而事件的價值則會增強認知主體對該事件的敏感性。心理學家F·奧爾波特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檢測背景不同的人對理論、經濟、宗教、藝術、社會和政治的興趣。把相關詞彙呈現在被試面前,讓他們識别。結果發現:不同被試對這些詞彙作出反應的敏感程度不同。背景不同的被試由于對詞彙價值的看法不同,識别能力顯示出很大的差異。

社會認知存在什麼現象(我們對他人認知)2

3、情感狀态:認知主體的情感狀态會直接影響認知活動的積極性。情緒飽滿的人活動領域比較開闊,消息比較靈通。情緒低落的人容易将周圍看成一片灰暗。巴特利特證實,即将入伍的人看到軍官照片覺得更加可怕,并且能指出哪位軍官有較強的指揮能力。原因是因為即将入伍的人對新環境感到不安。

4、認知偏見

(1)光環效應:指的是某人被賦予一個肯定或者有價值的特征,那麼其他方面也可能被肯定。比如人們相信一個外表迷人的人會更聰明,所以他們在職場上可以得到比長相一般的人更高的薪酬。

(2)積極偏見:我們表達積極肯定的評價往往比消極否定的評價要多,這種效應叫寬大效應。有些學者解釋,肯定評價就像獎金一樣,用于别人身上可以指望得到報償。每個人都期待得到别人的承認和接受,因此會經常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放寬對人的尺度。

(3)類化原則:我們總是按照一定的标準将認知對象分類,把他人歸屬于一些預設好的群體之中。當社會認知涉及個體時,一旦發現他所屬的群體類别,将會把群體特征強加于他人。比如我們看到一個日本人,就會認為他具有日本人注重禮儀的特征。

(4)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與陌生人相處,他人的第一印象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是首因效應。跟他人相處一段時間後,我們傾向于注意他人最近的表現,這就是近因效應。

(5)相似假定作用:社會認知活動中,人們傾向于假定對方與我們有相同之處。初步接觸一個陌生人,當我們了解到對方的年齡、民族、籍貫等跟我們有相似之處後,最容易作出這種假定。

(6)隐含人格理論:指的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發展了自己關于人格的看法和樸素理論,這種人格理論之所以是隐含的,是因為它很少以正式的詞彙表述出來。伯曼等人将這種人格理論稱為相關偏見,這種偏見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把認知到的各種特征有規則地聯系起來的方法。比如大學生在評價他們所認識的人,最常使用的詞彙是:自我中心、聰明、友好、懶惰等。那些被形容為很聰明的人,同時還可能被評價為友好的,但很少被形容為自我中心的。也就是隐含人格理論發揮了作用,認為聰明與友好應當并列,而聰明和自我中心則無法構成一個整體形象。

5、文化背景:不同背景下的認知主體對同一事件産生不同的認知關注點。比如日本和美國人同時看一副描述水底世界的畫面,結果發現日本被試反映畫面背景特征的信息比美國多出60%,且日本人更多地描述物體間的關系,而美國人更多地描述物體特征。所以日本的集體主義文化和美國的個體主義文化導緻的認知主體出現不同的關注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