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是中國傳統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形食品。一般有餡料,煮熟帶湯食用。同時也是元宵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曆史十分悠久。
據傳,湯圓起源于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省甯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湯圓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湯團,而在廣東被稱為湯丸[1] 。據說湯團象征合家團圓更美好,吃湯圓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團團圓圓,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必備美食。而在南方某些地區,人們在春節的時候也會習慣吃湯圓兒,而不是餃子。
3.元宵比湯圓更難消化
元宵和湯圓略有不同,元宵用幹粉滾制而成,餡較小,粉較多,煮出來很實在,又容易硬心。而湯圓用糯米燙揉後的濕粉包成,通常餡較大,煮出來柔軟細膩。本來糯米粉就黏膩難化,就澱粉消化角度來說,元宵比湯圓更難一些;但對于消化脂肪有困難的人來說,湯圓更麻煩一些。
建議:
如果吃湯圓,最好是熱着吃,冷後更難消化。湯圓柔軟,要吃得慢一點,避免燙傷,也要避免油脂過多難消化。吃元宵的時候要細細地嚼,以免胃裡不舒服。
4.無糖湯圓并非“無糖”
很多糖尿病人對無糖湯圓感興趣,覺得沒有糖就可以放心吃了。其實,無糖并不意味着低熱量,也不意味着低血糖反應。因為湯圓中的糯米粉可使血糖升高,甚至比蜂蜜還要快,與白糖相差無幾。哪怕沒有加糖,吃它也一樣不利于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而且,裡面沒有糖不等于少放油,那麼多的飽和脂肪酸,甚至還有反式脂肪酸,也不利于控制血脂。
建議:
如果擔心其中的糖和油,隻要少吃就好了,不要迷信什麼無糖産品。
在美好的節日當中,吃兩三個湯圓意思一下即可。為了控制血糖和血脂,宜用低脂高纖維的食物來配合它,比如豆類食物、蔬菜類食物、菌類和藻類食物,都是上好的選擇[4] 。
另外,吃湯圓的時候,要減個炒菜,多選涼拌、清炖、清炒和蒸煮等烹調方法,盡量控制一天中的總脂肪數量。紅燒肉、酥點、油炸食品之類油大的東西最好改日再吃。這樣,節日美食和健康生活就可兼得。
湯圓營養成分
元宵(湯圓)營養豐富,其主要成分糯米粉就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核黃素、尼克酸等營養元素。同時它的常規餡主要以果料和幹果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營養價值就“更上層樓”。
湯圓主要功效
由于湯圓營養豐富,中醫曆來将元宵視為可補虛、調血、健脾、開胃之物,現代營養學家也非常推崇元宵的保健功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