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其它動物一樣,生命是有限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然而,人是一種有語言交流、有文明舉止、有思維能力、懂得感恩的一種高級動物,因此,老人過世後,孝子們都會把喪事辦的隆重一些,以表達自己的哀思之情。
在農村喪葬習俗中,人們會見到孝子在出喪時,手裡都要拿一棍糊了白紙的棍子,這有什麼講究?别的人要不要拿呢?
孝子手裡拿的這白紙棍在民間稱“安杖棍”,也稱“哭喪棒”。“哭喪棒"一般長一米左右,材質的使用較為複雜,南方地區,用竹的較多,北方地區,使用高粱稭稈或柳木的較多。
從形狀、材質和喪事功用上講,"哭喪棒"應該是從古法喪禮的"杖"發展演變而來。《儀禮·喪服》有:“喪服,斬衰裳,苴绖(jū dié)、杖、絞帶,冠繩纓,菅屦”。這就是喪禮最重的一等斬衰三年男款孝子喪服全套的基本款式和套式。這裡的“杖”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安杖棍”。
其實,以前的人們至所以用“杖”,是因為古代的孝子有守孝三年的說法。一個人服孝三年,可想一個人常常處于悲痛之中,身體肯定衰弱不堪,走路都很困難。“杖”就是以扶持孝子所用的拐棍而已,所以稱“安杖棍”。這樣看來,處于古代的社會也隻有“孝子”才拿“安杖棍”。
按說“杖”不屬于喪禮的儀式,這是後來,人們通過長期的演變而成了喪事中特有的一種儀式。“安杖棍”也就成了喪事中孝子哭喪時不可少的一種标識。也因此,人們常常稱這為“哭喪棒”。
“哭喪棒”的使用,在以前應該僅限于守孝三年的孝子使用,以前的女性是不用“杖”的,大概這也和古代的“男尊女卑”有關。
在現在的喪葬中,“杖”的使用既已演變成了“哭喪棒,又是孝子賢孫的一種象征服孝禮儀,如今男女平等,處于一種象征性的禮儀,孝子賢孫孝女孝媳是都要使用的。
“哭喪棒”既然是一種象征的儀式,而又成了喪事禮儀的一部分。所以,哭喪棒的長短粗細沒有一定的規定,一般不超過一米長,這樣既輕巧,又方便提拿。所以一般都用高糧稭杆在外面包粘剪成條狀的白紙制成,在搭好靈棚後孝子們使用。那麼,具體什麼時候開始使用,什麼時候棄掉呢?
常言道:“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也許因地方不同而不同。在小編的家鄉,一般來說,如果誰家有了喪事,在入殓以後,搭好靈棚喪事儀式祭拜開始時,孝子賢孫、孝女媳婦“上廟”、“取魂”、下葬等這些來回的走動中是都必須要持“哭喪棒”的。
因為“哭喪棒”是一種禮儀,又是孝子孝孫的身份标志,所以,凡是直系的孝子賢孫不分男女,是都要持“哭喪棒”的,别的旁孝或客人是可持也是不可持的,都無所謂。
不過,在下葬去墓地時,不管“哭喪棒”的數量多少,是都要一根不剩地全部拿走的。據一些老人迷信的說法是,如果不全部帶去墓地,不吉利。當然,這也是一種俗信,具體是吉是兇,咱們這裡也用不着去深究。一般情況下,主人家有喪事,“哭喪棒”數量的多少,在制作中執事人員也都有一定的計劃,是按孝子的人數多少而制的,都不會數量太多。
孝子手執“哭喪棒”前面引路,衆孝既客人後面跟随一起去墓地,待逝者棺木下葬,也就該棄掉“哭喪棒”了,一般扔進墓坑随棺木一起埋入墓穴之中,也可随紙屋、紙錢一起燒掉。當然也有因悲痛而忘記棄掉的,就最後插在墳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