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勵志人物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勵志人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9:24:25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勵志人物(領袖用典放之四海而皆準)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勵志人物(領袖用典放之四海而皆準)2

中國曆來主張各國人民有權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如果萬事萬物都清一色了,事物的發展、世界的進步也就停止了。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适,隻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中國尊重文明多樣性,倡導交流互鑒。中國願同各國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會見出席“2017從都國際論壇” 的世界領袖聯盟成員,2017年11月30日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勵志人物(領袖用典放之四海而皆準)3

原文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勵志人物(領袖用典放之四海而皆準)4

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

——《禮記·祭義》

解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勵志人物(領袖用典放之四海而皆準)5

“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典故出自《禮記》第二十四篇“祭義”。原文為: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橫乎四海,施諸後世而無朝夕,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這是曾子對孝的看法,他認為孝是“塞乎天地”、“橫乎四海”的,後被人們簡稱為“放之四海而皆準”。古人認為中國四境有海環繞,故稱全國為“四海”,這是一句經常用來形容“真理”的成語,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适用。

“照貓畫虎”、“東施效颦”的道理衆所周知。對于個人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刻意模仿甚至生搬硬套隻會僵化我們的思維,束縛我們的發展。對于國家而言,不存在任何一種發展模式适合所有國家,每個國家都有權選擇适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放之四海而皆準”否定了真理的相對性、時限性,否定了事物的多樣性、特殊性和偶然性。多次強調:“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這句話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世界各國的發展模式多樣化,不能套用同一種模式,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二是中國将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倡導各國加強交流互鑒。

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世界是一個地球村,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不僅要走好适合本國的發展道路,更離不開與他國的交往合作。指出:“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适,隻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中國尊重文明多樣性,倡導交流互鑒。中國願同各國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同時,中國也表明了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态度,“要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赢,摒棄傳統的以強淩弱的叢林法則,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強調:“中國将以更積極的姿态參與全球治理,堅持主權平等、公平正義,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堅持多邊主義、維護穩定,堅持循序漸進,改革創新。”

會見出席“2017從都國際論壇”外方嘉賓時引用“放之四海而皆準”,旨在強調各國發展模式多樣化,必須堅持走适合自己的特色道路,也表明中國對世界文明多樣性的尊重,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态度。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勵志人物(領袖用典放之四海而皆準)6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勵志人物(領袖用典放之四海而皆準)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